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大络印象     
孙仁歌 《两岸关系》2004,(12):21-22
1996年3月下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第八届"海峡情"征文评审结果揭晓,陈大络先生以一篇《正义的呼声,和平的旋律》获得特别奖。巧合的是,我的一篇拙文也在这一届征文评审中得奖。这样,我与同期抵京的陈大络先生便得以相遇、相识。陈大络先生在整个颁奖活动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豁达、谦和、贤明、健谈的学人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大络珍藏台、港名人书法作品,五月下旬在北京天安门东侧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展出。陈大络先生原籍福建,晚年常奔波于海峡两岸,“致力于中华文化之振兴,民族道统之推扬”,倡言“和平以礼让为要,统一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人,我们8年通信不断而始终没有见面。他那赤诚的中国心时刻感动着我;他那博学独立的品格时时激励着我。他就是台湾学者陈大络先生。陈大络,字中天,福建人,生于1924年12月6日,出身书香世家。幼颖悟过人,饱览经籍,勤奋好学,终成一家言,以博学多才,...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3)
正1月18日至20日,97岁高龄的当代著名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文物鉴藏家、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华侨大学客座教授、亚西亚神学研究院博士班教授陈大络先生应漳州圆山岱仙岩管委会之邀,游览、参观圆山岱仙岩景区。陈大络在女儿陈素心的陪同下,来到漳州龙海市九湖镇田中央村的岱仙岩。陈教授不顾旅途疲劳就直接上圆山琵  相似文献   

5.
“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河南”。这是两岸专家、学者通过考证后得出的结论。厦门大学著名教授黄典诚认为: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说:“广东称客籍者,大抵本自河南”。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债、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欧谭生先生在文章中说:台闽豫“一千年前是一家”。这里有四个统计数字,尤其能说明上述问题:1930年台湾统计的资料,当时总人口为375…  相似文献   

6.
在兴国的街谈巷闻中,每每破获了一起离奇疑难的案件后,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陈大”的运气真好!这个被人称羡不已的“陈大”是何许人也?兴国人大都知道,他就是兴国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陈生财同志。确实,“陈大”的“运气”真不错。自1998年10月从龙口派出所调任刑警大队大队长以后,兴国的刑侦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实现了兴国刑侦史上的历史性突破:命案全破!严重暴力案件全破!省市各级督办案件全破!栽在他手上的有胆大妄为、组织严密的跨省犯罪集团,有心狠手辣、视人命为草芥的杀人狂徒……在他亲手破获的案件中有很多是带有传奇色彩的。人们在不明真相时也就只有归之以“陈大运气真好”了。我曾有幸同“陈大”共事几年,耳闻目睹了他许许多多的侦破故事。下面仅撷取几个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在桂林市灌阳县文物馆里,收藏着这样一块青石碑,它高1.2米、宽0.7米、厚0.11米,品相保存完整。碑的四周刻着精美的花卉云纹,碑面刻有工整的阴文行楷字,内容如下:上横书"去思碑",中间竖书"廉明仁惠",右竖书"邑侯侣渔陈大父母增玉官印江西萍乡进士由水部改县令德政",  相似文献   

8.
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桢、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厦门大学著名方言学专家黄典诚在文章《寻根母语到中原》中说: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不久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上,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和旅游工作者通过考证和对大量事实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是:豫闽台千余年前是一家。河南是大多数台胞的祖籍地1986年12月,福建举行“漳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特邀河南人参加…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12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学家龚育之因病在北京逝世。龚育之先生生前,一直关注和思考"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曾多次为本刊撰稿,对《民主与科学》杂志给予了真挚的厚爱和支持。为纪念龚育之先生,本刊重新刊登先生为纪念"五四"八十周年撰写的文章,先生关于"民主"与"科学"的思考,将继续鞭策我们前进。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23)
正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前后,台湾民众纷纷通过不同方式,深情缅怀中山先生丰功伟绩,表达他们对中山先生的景仰和追思之情。"你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吗?对了,中山博物院。"台北"国父纪念馆"前副馆长曾一士说,"因为它是在1965年11月12日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的。"曾一士说,出于对中山先生的崇敬,台湾很多地方有中山先生的塑像,几乎每  相似文献   

11.
正在南京江宁区西善桥街道姚南石刻公园,有一块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题写的"南京先生纪念碑"。6月上旬,在"南京先生"纪念碑落成仪式上,来自台湾连江县(马袓)北竿乡的乡亲们,在纪念碑前举行了祭祀活动。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因"南京先生"结缘;这是一条艰难的"寻亲"之路,因相识更加相知;这是一次两岸乡亲的互动交流,因共同的文化传承而连接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2.
韩伟 《传承》2011,(11):60-61
关于知识与智慧的相关问题,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学界有很多讨论。冯友兰、金岳霖两位先生的学说中涉及到相关问题,冯契先生在两位先生思想的启示下,创造性的提出了"转识成智"学说。三位先生的思想既有不同也有相通之处,简要地梳理他们的思想,对"转识成智"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因其与孙中山先生结下的深厚缘分,1925年3月21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后的第九天,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作为对孙中山先生的永久纪念."中山"舰历经中国近代史上1913年至1938年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伴随着孙中山先生走完他人生的最后八年时间,见证了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伟大转变,承载着中华民族那段厚重的历史."中山"舰不仅对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倡导"反思"精神。2002年南京大学百年校庆纪念会上,费孝通先生又论及"文化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文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在先生看来,"文化自觉"过程艰辛,需要认识自己的文化,明白它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27日,台湾"一国两制"研究协会理事长蔡武璋先生,以及两位常务理事蔡宪昌先生和陈济康先生,率该协会访问团访问北京,因他们知道笔者一直研究"一国两制",并已看到笔者的一些文章和专著,故尔也顺便约访了笔者。笔者和他们座谈约两小时。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20,(10)
正孙复(992—1057年),字明复,号富春,北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曾考进士不第,后退居泰山著书讲学,世称"泰山先生",是理学的开创者之一、著名教育家。孙复与其同时代的胡瑗(安定先生)、石介(徂徕先生)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对理学的建立有开创之功。在《宋元学案·泰山学案》中有这样的评论:在宋朝兴盛八十年间,安定先生胡瑗、泰山先生孙复、徂徕先生石介开始创立理学,继而又由周敦颐、"二程"等将其发扬。  相似文献   

17.
白雉山 《世纪行》2010,(6):19-21
<正>"诗书敬重吴荀芷,共赏苍松倔性情。"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著名老诗人马万祺先生题赠吴丈蜀先生的诗句。"倔"者,怪也。老诗人不仅对吴的"诗书"才华表示敬重,而且对其  相似文献   

18.
刘桂生 《北京观察》2006,(12):38-41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近代"文明"理念的倡导者.先生一生奔走革命,没有时间专门研究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8月14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石秀诗先生、韩寓群先生、崔俊慧先生提出,不受聘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职务,本公司尊重并同意三位先生的意见,并不再履行其他聘任程序。由此,中国重汽"独董风波"以退休高官宣布不受聘的结局暂告一段落。在人们欢呼网络监督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6-36
<正>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为其赴汤蹈火的大有人在,其身边的"左龙右马"即是。1909年,孙中山在美演说,一英武青年上前叩头拜见中山先生,说:"我要追随先生。"孙中山说:"革命是要杀头的,你有这个胆量?"青年答曰:"杀头!我不怕!"这就是孙中山后来的侍卫官马湘。马湘的《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一书记载:1915年冬,袁世凯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