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在探究如何认识这种变化的努力中,西方左翼学者和左翼政党对西方舆论界流行的“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和“全球治理论”等国际政治思潮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这种反思有助于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金融危机后国际政治的变革与调整。  相似文献   

2.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思潮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大讨论持续深入,中 国模式备受关注;全球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公民社会不断发力;“负责任主权”观念深化,“保护责 任”进入实施阶段;西方社会民粹主义发展,中东地区伊斯兰主义升温。国际思潮最新演变的趋势 进一步表明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快速上升,同时也使中国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和日益变化的挑 战,中国外交需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继续主动融入国际体系,扩大中国话语权,促进更广泛的 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代表的两大意识形态的全球对抗淡出历史舞台,这为国际社会各种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果然,一时间新的国际关系理论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如“地缘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等观点;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大肆宣扬“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第三条道路”、“新干涉主义”、“霸权稳定论”等理论。这些名词各异、貌似无关的思潮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功用——为国际政治中的干涉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造理论根据,建立符合西方价值观的“冷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介一系列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理论思潮,供读者分析、比较,为加强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思潮的追踪研究和提升我国在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 国际政治行为体日益多元化, 其中非政府组织已经日益演变成为一 类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行为体,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其独特的重要影响和作用。随着国际参与能 力的提高, 非政府组织产生了广泛的国际政治效应;非政府组织是一种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力 量, 是公民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角色,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意味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全球问题 的增多使得如何动员全球范围力量来进行全球治理成了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 非政府组织 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关系的失序化日趋明显,其原因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不作为与胡作为;基于权力的扩散,非国家行为体不断介入国际政治;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方面规则的缺失;世界主流经济理论过度强调市场的作用.国际关系的失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对中国国家利益日益全球化的现实将构成潜在的威胁,但对中国有效塑造国际经贸秩序却是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6.
李岩 《现代国际关系》2022,(4):10-17+60
俄乌冲突不仅是冷战结束之后罕有的欧洲大国直接军事冲突,导致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激烈对抗,也引发国际资本巨头、小微科技企业、新兴国际化平台、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广泛介入,凸显了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呈现出新的态势。非国家行为体受益于全球化发展与数字化时代的加速演进,通过介入国家间竞争、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影响舆论思潮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愈发成为影响百年变局的重要变量。非国家行为体作用的上升,对于中国拓展实力、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均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主义与市民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新自由主义作为一股主要的社会思潮在全球曾风靡一时,给世界各国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与影响.同时,在西方沉寂了数百年的市民社会思潮再度兴起.新自由主义的实践给世界各国市民社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的极端发展给全球各国市民社会的培育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与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政治中异军突起,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非政府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日益广泛,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冷战后历次重要全球会议的最后文件和行动纲领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非政府组织的呼声和要求,在禁止地雷公约、取消穷国债务、推动建立国际刑事法庭等方面,非政府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9.
国际学界对国际关系学科并不"国际"这一问题的反思由来已久,并形成了两大方向:一是对国际关系学科中美国霸权地位的批判;二是通过探索西方之外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破解传统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阿查亚和布赞提出的"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倡议与这两方面的理论反思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延续性,但其强调的理论研究重点也经历了从吸纳非西方的元素到超越西方和非西方的区分、实现"统一的全球对话"这一转变。中国学者对于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追求在过去30多年间经历了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到建设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两个不同阶段。从有关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方法论讨论来看,"超越两分与推动对话"有助于"中国学派"的构建并实现"二元互补",而"深入地方和走向全球"则可以使其突破"中国中心主义"和"中国例外论"的束缚,从而获得更广范围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全人类进步的最新探索,是在百年变局背景之下就文明文化差异、国际思潮发展、国际格局走向等重大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如何看待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意义和进步特征,可以围绕中国外交理念、国际思潮、国际传播三个维度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世界金融市场堪忧的严峻背景下,金融安全的新特征、境外危机的传导机制、境外危机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东盟金融安全网,确保东盟金融经济在全球金融经济动荡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长期的酝酿与积淀,21世纪初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最终确立。它集印度洋“区域控制”和向周边大洋“远洋延伸”为一体,以建立世界级“海权国”为终极目标。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有两大思想根源:其一是源于印度地理和历史的强烈海权意识,其二是马汉海权论影响下的潘尼迦海权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俄罗斯也未能幸免。但金融危机的影响时效有多长,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推动点何在,是许多国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对比了俄罗斯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得出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一、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后,美国对古巴采取敌视政策,从经济封锁、贸易禁运、政治孤立、军事入侵与威胁到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和利用各种机会对古巴进行打压,以颠覆古巴政权和社会主义。1960年美国开始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1961年同古巴断交并支持古巴流亡分子1000多人从猪湾入侵古巴。1962年,美国利用古巴导弹危机武装封锁古巴。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作为全球第四人口大国、东盟最大经济体,近年来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尽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印尼经济增速放缓,但依然是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的青睐和关注。本文在分析印尼经济增长趋势后,重点分析印尼汽车行业的产销量、市场格局和特点,结合印尼汽车市场的消费习惯,对中国汽车企业进军印尼市场提出风险提示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石油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2012年末,它以560亿美元收购秋明—BP石油公司,预计交易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完成收购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即晋升为在产量和资源储量上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此次收购将对俄罗斯乃至世界能源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并将促进中俄能源合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格局的深层次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晓 《和平与发展》2009,(4):20-24,66-72
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具有深刻的经济性和政治性根源合成、并发的特征,其影响将更为持久、广泛而深远。金融危机将全面启动新一轮国际金融乃至全球经济体系的改革进程,表现为全球金融体系朝着更加均衡、公平和综合方向改革的步伐加快,但全球金融/经济体系改革和过渡仍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金融危机推动了世界政治、安全格局的深度演变和改变国际政治议程的优先程序,对中国的对外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每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必然阶段,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印度城市人口开始增长,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印度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目益突出,究其根源,是由于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缺乏有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分析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推动我国城市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付争 《东北亚论坛》2020,(1):85-99,128
目前,世界经济陷入长期低迷,金融脆弱性加剧,全球金融空间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体现为数字金融发展对金融地理的影响、全球金融空间功能性分化、全球金融中心的多极化与生态化。这些变化趋势推动着全球金融空间内主体多元化与功能结构的改变,随之而来的风险包括全球金融治理效率低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空间被挤压等。为此,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应敦促国际社会以新型网络化治理增加国际协调空间,以帕累托改进化解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困境,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与金融开放进程中,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营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生态,以便在全球金融空间变化过程中,对本国在空间中的定位与伙伴国的选择进行清晰的预判。  相似文献   

20.
In 2010,China became the world’s number two economic power.Its per capita GDP is still below the world average,but it continues to possess great demand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has amassed huge development funds and capacity for construction.The majority of Chinese people welcome the government’s development policies.As such,it is necessary and very likely that China will continue its policy of "GDP priority" for another generation at le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