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应明确督促程序适用范围余才高,刘瑾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督促程序适用范围未作具体明确的规定,仅作了两条限制性的规定。一是以给付金钱、有价证券为标的的债权债务纠纷案件;二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无其他债务纠纷,即非对待给付之债,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督促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性质督促程序,是指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督促债务人给付以会钱,有价证券为内容的债务而采用的一种特殊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于审判程序编专章规定了督促程序。依该章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并且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债权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  相似文献   

3.
一、督促程序的特点与地位 同解决一般民事争议的民事诉讼程序相比较,督促程序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有明确的限制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9条明文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金。”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4.
论督促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迅速解决债务纠纷案件的需要,民事诉讼法(试行)修改时,新增加了一章督促程序。督促程序,是指债权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发出支付令,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为主要内容的债务,人民法院受理审查,依债权人主张为基础,向债务人发附条件的支付令,如债务人于一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即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有同等效力的一种特别诉讼程序。简言之,督促程序,就  相似文献   

5.
督促程序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较试行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一种程序。它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简捷迅速的督促债务人偿还债务的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对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只作形式  相似文献   

6.
《关于适用督促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督促程序,也叫支付令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基于债权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请求,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内未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根据支付令申请强制执行的程序。现代意义上的督促程序起源于德国。1877年,德国在其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督促程序,其后一些大陆法系国家也先后对督促程序作了规定。1991年我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后,督促程序在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开始适用。民事诉讼法确立的这一程序,对于方便群众诉讼、提高办案效率、完善债权制度、及时解决债权债务纠纷,加快民事流转,稳定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督促程序一章中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国际习惯做法而设立的法定程序.申请支付令适用督促程序,目的在于督促债务人及时偿还债务。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申请支付令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卷,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  相似文献   

8.
《法学》1991,(6)
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对于我国民事法律的健全起了积极作用。在这部法律中,规定了一些新的诉讼法内容。督促程序即是其中之一。一、设立督促程序的法律意义督促程序又称债务催偿程序,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请求做出要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申请支付令而进行的非讼活动。督促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特殊的非讼程序,是人民法院根据债  相似文献   

9.
督促程序亦称“债务催偿程序”,是指在没有争议仅需督促支付的非讼事件中,债权人请求法院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以及法院发布支付令应遵循的程序。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就有裁判官根据权利人的请求.发布命令确认某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1877年的德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督促程序.1890年日本民事诉讼法也作了关于督促程序的规定。我国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增设了督促程序一章。我国的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以金钱或有价证券为给付内容的债务,根据债权人的请求。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如债务人在一定…  相似文献   

10.
<正> 新民事诉讼法规定,凡以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为内容、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可采用督促程序清偿。在审判实践中,不少同志对支付令的生效时间及其法律效力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一、支付令的生效时间《民事诉讼法》第191条第2款规定:“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第3款规定:“债务人  相似文献   

11.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所谓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以金钱或有价证券为给付内容的债务,根据债权人的申请,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如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义务,该支付令即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程序。支付令是人民法院给债务人下达的向债权人支付金钱、有价证券的命令。新民事诉讼法规定:债务人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或按支付令的要求履行债务、或提出书面异议。如果债务人在十五日内按  相似文献   

12.
所谓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以支付令的形式,催促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向债权人履行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义务,如果债务人在法定期间未履行义务又不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根据支付令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程序。因此,督促程序又称支付令程序,专门用于解决债权债务关系明确而债务人无正当理由不偿还债务的案件。一般认为,督促程序具有以下特点:适用范围的有限性,请求标的的限定性,程序的简便性,支付的附条件性。本文就实践中尚存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予以探究。一、对督促程序的管辖权之争《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支付令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种特殊的非诉讼程序——督促程序,即对于以给付一定金钱或有价证券为内容的债务,久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布支付令,如果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内没有提出异议,债权人可以支付令为根据,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的程序。督促程序的立法本意是无须经过诉讼程序,节省人力、  相似文献   

14.
新通过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增加了督促程序。所谓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提出的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督促债务人清偿债务,如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债权人即可申请执行的审判程序。这种程序无须开庭审理,也不存在上诉问题,是以迅速结案为目的的略式诉讼,是一种便利当事人的审判程序。《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督促程序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便于人民法院及时审结民事案件,它对于维护正常的民事活动和经济交往,促进社  相似文献   

15.
督促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新增设的程序,本文拟对督促程序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性质 我国民诉法设置的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基于债权人关于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请求,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如果债务人于一定期间内未提出异议,债权人可根据支付令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督促程序是为了解决大量金钱债务纠纷案件,首先由德国创建的特殊程序,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专章设立了督促程序。多年来理论界对于督促程序的性质有不同的见解,对于督促程序的功能也众说纷纭。本文试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探讨督促程序的性质和功能,明确督促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督促程序,规定以支付令解决债权债务纠纷,但并未规定支付令的适用范围。即哪些案件适用支付令,哪些案件不适用支付令。笔者认为,支付令不仅在民事案件中得以适用,而且在经济纠纷案件中亦可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18.
督促程序是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对以支付金钱,有价证券为标的的请求,向债务人发出附条件的支付命令,如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内不提出异议,该支付令具有与生效判决书相同的法律效力的程序制度。本文将通过对外国民事诉讼法中督促程序规定的比较研究,来解释和论证我国督促程序的有关规定,目的在于为我国司法实践的具体适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债权人在向债务人讨债不成时,只知道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实现自己的债权,而不知道讨债还有一条捷径,即运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申请支付令。督促程序,是指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债务人给付以金钱或有价证券为内容的债务,人民法院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依法发出支付令,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一种特殊程序。债务人收到支付令后,如果在一定期限内既不主动履行债务又不提出异  相似文献   

20.
来稿摘登     
《法学》1993,(12)
新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督促程序,为迅速解决法律关系明确的债务纠纷案件提供了条件,方便了当事人。但是,根据二年多来的司法实践,由于《民诉法》规定督促程序为一审终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7条又明确规定,对依照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不能申请再审,因而造成有的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生效支付令不服而求告无门,这种局面不利于纠纷的公正、合法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