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今年,农二师三十三团六连女工委以"女职工成才自我达标"为载体,引导女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女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了提高女职工素质,年初,该连制定了女性素质自我达标活动措施,对女职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做了要求,并制定了培训计划,鼓励女职工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班学习。培训的内容涉及棉花种植、红枣种植、家庭养殖等知识。该连女工委还印发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农七师一二九团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大大提高了职工田间管理的生产技能。二连职工徐其英通过培训学习,取得了中级农艺工等级证书,她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实用的棉花管理办法,她种植的棉花单产突破450公斤,2009年她被师、团评为农七师棉花高产户的标兵。通过培训学习、典型引  相似文献   

3.
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果实。2004年至2008年,她五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总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她就是农一师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1990年郭继红随丈夫从中原大地来到二团十八连。她从勤奋学习农场作物栽培知识入手,把农场"科技之冬"培训当作是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18日,曾多次被农八师石河子市评为"三学三比"女能手的一五○团良繁三连职工包文芳,在自家门前放鞭炮庆贺自己棉花获得大丰收。她去年  相似文献   

5.
入冬以来,虽然外面天气很寒冷,但是农一师十团十连的女职工在教室里忙着学习各类技术,学习热情高涨。十连妇联对女职工进行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及实用技术知识的"充电",重点培训了常规养殖技能、果树品种与栽培管理、农作物栽培技术等。十连妇联结合冬季职工素质培训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农四师六十七团每年不定期地举办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使女职工们掌握了更多的种植、养殖技术,使全团女职工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她们依靠科技这把"金钥匙",打开了致富的大门。七连哈萨克族女职工库力木汗受助于"幸福工程",养殖了30只扶贫羊,通过几年的努力,家中盖起了新房;三连女职工高燕经常到连队的职工书屋借阅棉花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三秋’我家老公在外开车,我自己照样把制种玉米交了,棉花也采摘了2遍,交了3吨多花,像我这样的‘娘子军’在咱四连还不少呢!"农四师六十二团四连职工杨淑蓁乐呵呵地对笔者说。该团四连妇女积极投入到"三秋"工作中,发扬姐妹牵手互帮互助的精神,无论是制种玉米收割、剥苞叶、脱粒、晾晒、交售,还是棉花地里采摘棉花、装车交售,每一项工作都少不了妇女们的身影,这些妇女成为该团秋收战役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娘子军"。职工刘雪琴的丈夫因一次车祸,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到霍尔果  相似文献   

8.
正不久前的一天,农九师团结农场农业科负责人桂新文带领由农技人员、大学生"连官"、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的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小分队,带着实用技术、科普读本、农技资料,深入该场五连开展反季节大棚蔬菜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把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这样的培训让我们听得明白,非常实用,能解决实际问题。"正在小本本上记录  相似文献   

9.
<正>农一师二团科技示范户从农业技术人员手中接过"洋教鞭",当起了农业技术"指导员",直接把良种、良法、良技要领送到田间、送到职工手中,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技术试验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问题,深受职工欢迎。该团二十三连职工麻建华乐滋滋地对笔者说:"俺早就从培训班上知道,棉花生长和人一样,  相似文献   

10.
在二师三十团三连,吴桂芳是个能干的女人。近年来,她和丈夫刘朝银依靠辛勤劳动,在管理好156亩棉花的同时,还投资十几万元,发展养殖业,她家的养猪场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如今年存栏头数达400余头,仅此一项收入每年都在20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16年前,吴贵芳随丈夫刘朝银一起来到三十团三连,率先两费自理独户承包了该连三斗一副农155亩棉花地。  相似文献   

11.
<正>7月11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十连副连长徐文斌来到职工彭士清的承包田中,观看棉花长势、指导棉花摘心工作。像徐文斌一样活跃在连队一线的科技人才,在这个团有200余人,他们被职工形象地称为"农业生产参谋"。  相似文献   

12.
最近,农一师沙水处工会围绕"抓田管、保增长"开展了田管劳动竞赛。随着棉花逐渐出苗显行,沙水处的工作重心也随之转移到抓苗期田管上来。为达到齐苗、壮苗、匀苗的田管目标,全处各连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37岁的张兰花,是2000年从河南来到农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参加工作的。多年来,她积极参与"创争"活动,认真钻研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争做学习型、科技型、创新型职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棉花种植能手。近5年她种植的棉花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年年都是连队的"植棉标兵"。2010年度被三十三团工会授予"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七师一三0团七连有这样一个人:第一个在棉花地里推广应用高密度植棉技术的是他;第一个在棉花地里推广应用稀植棉技术的也是他;第一个采用一膜三管栽培技术的还是他;第一个运用滴水出苗干播湿出技术的仍然是他.这个人就是七连科技示范户、人称庄稼地里敢吃"螃蟹"的罗松林.  相似文献   

15.
"冯副连长你快来呀!我地里跑水了,棉花都被淹了,这可怎么办呀!"电话那头朱叶青边哭边说。听到跑水了,七师一二九团三连副连长冯玉清匆忙起身,骑摩托车就往朱叶青地里跑。等赶到地里,冯玉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由于地下管道爆管,大量的水正在往上涌,大片的棉花被淹,看到这个情况后,冯玉清赶紧打电话联系泵房。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37岁的张兰花,是2000年从河南来到农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参加工作的。多年来,她积极参与"创争"活动,认真钻研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争做学习型、科技型、创新型职工,成了远近闻名的棉花种植能手。近5年她种植的棉花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年年都是连队的"植棉标兵"。2010年度被团工会授予"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师二团二十一连职工杨序团夫妇每人承包了40亩棉花,由于土地盐碱大,每年棉花产量不高,收入较低。当他看到部分职工走"田+园"种植模式走上致富路后,他就萌生了也种植红枣的想法。于是,他就在团党委成员和机关干部来连队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了职工走"田+园"种植模式的建议。二团党委采取职工提、党委议、代表定的"三堂会诊"方式,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日,六师一○六团三连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争抢有利天气,指导、帮助职工棉花打顶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该连贫困职工李圣东种植了75亩棉花,由于家里人手不足,棉花打顶工作迟迟没有完成,连队党员干部来到他的棉田为他义务打顶。"感谢连队的党员干部们到我地里来帮助,现在劳动力和生产资金比较紧张,谢谢他们为我解除了心头之忧。"李圣东激动的说。  相似文献   

19.
2月28日,笔者在农八师一五○团十二连采访曾多年被评为三学三比女能手的共产党员伏士芳。她对笔者说:她今年承包110亩棉花,籽棉总产43.5吨,籽棉单产396公斤,收入达8万多元,是一五○团十二连棉花单产最高的承包户。多年来,伏士芳在棉田辛勤耕作,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初,李云涛和妻子来到农二师三十四团,在一连承包了50亩棉花地。起初,李云涛不会种棉花,棉花产量不高,收入也较低。他不甘心,便到那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