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1案例资料 某年12月8日晚,某村闵某在广通镇至钱家坡k1+900m处被机动车碰撞后当场死亡,肇事机动车逃逸。经现场勘查从死者裤子臀部提取机动车轮胎印痕一份,现场未发现其它有价值的痕迹物证。通过对死者身上轮胎花纹痕迹宽度及纹线类型分析查找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2.
周雅清 《法制与社会》2012,(24):113-11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犯罪主体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和高知识化,而犯罪手段也越来越趋于智能化和专业化,遗留于现场的痕迹及其他物证亦随之趋于少量化和微量化,这给刑事技术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对于刑事技术人员而言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面临日益严峻的刑事犯罪形势和日趋繁重的刑事侦查任务,本文将阐述如何运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地发现现场痕迹及其他物证并予以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3.
《刑事技术》2011,(1):72-72
《刑事技术》是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法庭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与其相关的新技术、新观点、实践经验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涉及的专业有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包括DNA检验),毒物毒品分析、痕迹检验(包括枪弹、爆炸、足迹、工具痕迹等)、指纹识别、文字检验、微量物证理化检验、视听技术检验和电子物证等等。  相似文献   

4.
《刑事技术》2010,(1):72-72
《刑事技术》是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法庭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与其相关的新技术、新观点、实践经验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涉及的专业有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包括DNA检验),毒物毒品分析、痕迹检验(包括枪弹、爆炸、足迹、工具痕迹等)、指纹识别、文字检验、微量物证理化检验、视听技术检验和电子物证等等。  相似文献   

5.
微量物证学(简称:微物学),是近几年来刑事科学技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科学。它同法医学、痕迹学、文学检验学等学科一样,都是刑事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微物学这门专门技术,不仅能为侦查破案提供方向,缩小侦查范围,证实或否定犯罪提供可靠的物质证据,而且为司法立案和量刑提供确凿证据,应当尽快建立这门科学,并确立它在刑事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刑事技术》2004,(1):62-63
《刑事技术》是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办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报道刑事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与其相关的新技术、新观点、实践经验及典型案例等。涉及的专业有法医学鉴定、毒物分析、痕迹检验、指纹识别、文字检验、微量物证检验、刑事照相技术和计算机在刑事技术中的应用等。本刊宗旨是为从事物证鉴定的工作者提供学术讨论、经验交流和业务学习为目的 ,为发展和振兴中国的刑事科学技术事业推波助澜。1 栏目及稿件要求本刊栏目主要设有国内外刑技动态、论著、技术交流、综述、经验交流、读者论坛、案例分析报道、讲…  相似文献   

7.
<正>《刑事犯罪痕迹物证检验图谱大全》是公安部刑侦局的组织全国刑侦系统近300名权威专家、技术骨干编纂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大型工具书。图谱共12册,110万字,收录图片2.5万幅,涉及指纹、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文件检验、法医、颅面识别、声纹、爆炸痕迹、交通工具痕迹等专业领域。是  相似文献   

8.
客观存在的犯罪现场,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痕迹物证,蕴藏着诸多的犯罪信息,是侦查破案的依据、刑事诉讼的证据来源。但随着社会的法制化、现代化、信息化,犯罪人作案手段越来越狡猾,他们为了逃避打击,不断变换手法,或者伪装现场、毁证灭迹,使遗留在现场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因此,刑事科学技术人员除了在现场中心获取必要的证据外,也应高度重视现场外围,以获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更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现场外围,以通过现场外围的勘验来印证和弥补现场中心获取证据材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刑事技术》1998,(1):F004-F004
一、《刑事技术》是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办,以反映刑事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宗旨,是介绍法医学、痕迹、指纹、刑事照相、毒物化验、文件检验、微量物证、书写材料检验等在刑事技术领域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技术、新成就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刑事科普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10.
刑事照相是运用照相方法,对发生案件的地点和遗留犯罪痕迹、物证的场所,按照现场勘查的规定和办案工作的要求,把现场状况及痕迹物证的特点、位置等。如实地拍照下来,为研究案情性质,分析作案手段,进行现场实验提供资料,为技术检验、鉴定提供条件,为起诉、审判提供证据。所以,刑事照相是利用感光材料和专门的照相方法,显示、固定、检验与犯罪有关的客体形象的一门科学技术,是以揭露和证实犯罪为目的。它反映的客体影象必须真实、客观、不允许任意摆布和夸张。因此,刑事照相受条件限制出现失真是不可避免的。失真,从词义上讲,就是失去了真实形…  相似文献   

11.
拍照破案     
阿碧 《检察风云》2012,(15):58-60
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影视剧中,我们都有机会看到警察对事故或刑案现场进行拍照,以此作为破案的线索或今后起诉的证据。在刑侦领域,拍照破案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科学,被称为刑事照相学。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犯罪手段也在不断地翻新,普通照相已经不能满足现场勘察和物证技术发展的要求,采用一些特种照相方法则能提高潜在痕迹物证的提取率,有效地防止证据灭失。  相似文献   

12.
痕迹物证可以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证据。然而在实际公安工作中,许多刑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后,往往仅限于现场勘查寻找、发现、提取、固定常见的典型痕迹物证亦即狭义的犯罪痕迹,对不需通过刑事技术手段获取的广义犯罪痕迹以外的非"典型痕迹",不善于发现、分析和利用,甚至是对这一方面"毫无概念",从而为案件的侦破带来困难甚至是失去战机。为此,结合实际案例,论述非典型痕迹及其在侦查破案中的运用,以拓宽现场勘查人员和侦查人员的侦破视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判断车辆是否发生过碰撞和怎样碰撞。方法应用痕迹检验方法对车辆的痕迹进行检验分析比对。结果通过车辆痕迹检验总结出车辆碰撞形态技术鉴定的具体方法。结论判断车辆是否发生过碰撞和怎样碰撞可以从车体痕迹、人体痕迹、微量物证及轮胎路面痕迹等方面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立刑事技术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技术是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刑事侦查中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解决的有关证据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根据刑事侦查机关的指派或聘请,由具有专门知识的技术人员,运用刑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依法对与案件有关的物证(含人体)进行鉴定并做出相应结论的过程称刑事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物证,是刑、民事诉讼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证据。但有关物证的概念,目前法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本文试就物证的概念与特点谈一些浅见。关于物证的概念,当前主要以下四种意见: (一) “物证是指能够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证据学》第156页,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二) “物证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刑事证据理论》第197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15日,黑龙江省某林业局发生一起杀人案件,死者李某,男、44岁,身中21刀被害于自家厨房内,勘查现场,发现被害人血迹、犯罪嫌疑人血迹、血手套印痕、血足迹。没有其它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案发8天后,在距中心现场约1000m的公园园内积雪中,发现两件血衣,经DNA检验认定为犯罪嫌疑人丢弃。发现其中l件上衣兜内有一硬壳包装“红山茶”香烟盒。刑事技术人员对案件血衣衣兜内“红山茶”香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加强物证保管工作,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适应法制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我国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质量的迫切需求。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物证保管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建立了智能型物证管理系统,对加强新时期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一般包括人-车碰撞事故和车-车碰撞事故。对于此类事故,通常需要借助对车体痕迹检验、人体衣物痕迹检验、微量物证检验、法医人体损伤检验、现场散落物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等法庭科学技术以及运动学、动力学等物理学相关知识认定肇事车辆,判定车与车、车与人是否接触,推断接触部位及接触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和规范化,痕迹物证在案件诉讼和审判过程中,占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之对痕迹物证的保管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防止痕迹物证在保管期间被破坏、毁灭、消失,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有一次,购买塑料袋真空包装的火腿肠时,受到了启发,产生了痕迹物证真空包装保管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痕迹认定肇事车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勘验技术的发展,物证技术在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勘验以及侦破交通逃逸案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痕迹检验技术作为物证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认定肇事车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是车辆与车辆、人体、道路等客体在路面上相对高速运动形成的痕迹,相对于其它类型案件有着自己的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分布范围广、造痕体和承痕体相对运动剧烈,形成痕迹的造痕体和承痕体大多都会发生形变.基于交通事故中痕迹形成的这些特点,交通事故中的痕迹检验难度是比较大的.但交通事故中车辆的特殊结构形成的印压痕迹、车辆轮胎、摩托车车篮等造痕体在灰尘等介质作用下在人体的衣服等表面形成的印压痕迹都可以很好反映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从这些痕迹反映出造痕体的外部结构特征可以寻找和认定交通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