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傣族的节日傣族一年中有3个重大的节日,即关门节、开门节和傣历新年(又名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都是佛教的节日。关门节傣语叫"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阳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叫"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阳历10月中旬)。傣历新年傣语叫"桑勘比迈"、"棱贺桑勘"(6月新年),外地人通常把它称为泼水节。其实,泼水只不过是整个节日活动的一个项目,傣语里没有这个名词。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十分尊重,每年傣历新年到来的时候,都有组织有领导地让傣族人民过好自己的节日。1961年4月13日至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泼水节一年更比一年热闹了。节日期间,除了举行集体划龙船赛、放高升、泼水、丢包活动以外,还增加斗鸡、游园联欢、放气球、放"贡菲"(飞火灯)、文艺演出、体育表演等活动项目,使节日增添了新的光彩。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汉族以及居  相似文献   

2.
<正>想做唱傣族民歌的"小卜冒"傣族民歌以其舒缓柔美的旋律广受世人的喜爱。在众多的傣族民歌喜爱者中,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库老村景坎寨农民郑延康尤其引人注目。郑延康,汉族,保山城原同丰街人,1966年,11岁的他跟祖父母一起,被疏散到隆阳区潞江坝傣族村寨景坎,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傣历1359年。目前人们已习惯把傣历新年称为泼水节,这正如古代人把傣族先民在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一带建立的达光王国称为滇越乘象国一样.纯属可以区别于其他民族一种特征的直观形象的他称。傣族以六月为岁首,约当公历四月中旬,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即过新年),又称“桑干楞火”、“比迈楞火”(“楞火’是六月,即六月新年)。傣族的傣历和汉族的农历、西藏的藏历,都是阴阳合历。傣历有自己的特点,岁首是从太阳运行位置来定的,即太阳在黄道上进入白羊宫宫首到下一次再到达白羊宫宫首为一周年。按照传统习惯,旧年与新年之间…  相似文献   

4.
张燕 《今日民族》2019,(4):42-43
<正>花腰傣民歌种类傣族花腰傣支系是新平世居民族之一,自称"傣雅、傣卡、傣洒",因其妇女服饰特征鲜明,腰缠多条花腰带,故名花腰傣。花腰傣在生产劳动、民俗活动,以及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歌,总是以歌明理、以歌抒情,生活已经诗歌化、艺术化。民间诗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古歌古歌实际也是史诗,它的想象力很丰富,中心情节和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反映的生活场面要比其他民歌广阔。这类歌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规模宏大,主要描写花腰傣祖先的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正"上穿一件淡黄色的无领对襟短袖衫,下着同色宽腰长裤,再加上一顶绣有莲花图案的金黄色包头,26岁的李新洁身着傣族男子盛装,领着一群哈尼族姑娘唱起了祝酒歌。仿佛由此起了头,4月10日,孟连县芒信镇拉嘎村举办的"傣历1380年泼水节暨宾弄赛嗨庆祝活动"联谊宴,简直成了多民族祝酒歌的轮演:这边是悠扬清新的哈尼族僾伲人歌曲,那边是软糯甜美的傣族小调,  相似文献   

6.
正古百越民族后裔,善歌、能歌。壮乡素有"歌海之称"。《武缘县图经》记载:清道光年间,"答歌之习,武缘仙湖、廖江二处有之,每三月初一至十日是,沿江上下,数里之内,士女如云。"简短一句,尽显当时武鸣"三月三"歌圩盛况。  相似文献   

7.
喃罕咏 《创造》2015,(1):62-63
许多欧洲浪漫主义作家和艺术家在其作品中都普遍表现出对故乡的依恋,他们认为故乡是根,是避难所,是思念之乡.在英国伦敦的傣历新年庆典活动中,我明显感受到了这一点. 对生活在东南亚地区的傣族来说,每年年末的傣族新年是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傣族有自己的历法,按照傣族历法,今年是2109年.  相似文献   

8.
2月2日晚,当北京音乐厅响起第一个音符时,台北音乐厅也奏响了同一个音符,大陆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创作的《炎黄风情》专场音乐会,同时在两岸隆重上演。这不仅是两岸音乐界一件值得称颂的盛事,也是新春来临之际,献给两岸同胞的一份特殊礼物。 《炎黄风情》是一部以中国民歌为主题的管弦乐曲,共6章24首,分别为“燕赵故事”(河北民歌4首)、“云岭素描”(云南民歌4首)、“黄土悲欢”(陕西民歌4首)、“大巴山歌”(四川民歌4首)、“江南雨丝”(江苏民歌4首)、“太行春秋”(山西民歌4首)。  相似文献   

9.
丹业  扬波 《今日民族》2009,(4):I0002-I0002
4月18日下午,在昆工作、学习、生活的3000多名傣族同胞欢聚海埂会议服务中心,共同庆祝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傣历1371新年泼水节。  相似文献   

10.
傣家关门节     
7月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群众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关门节。关门节,傣语叫“毫瓦萨”,意为进入传授佛法的时期,定于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  相似文献   

11.
《今日民族》2008,(1):F0003-F0003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广泛。泼水节时间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  相似文献   

12.
民歌在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首先,南方少数民族将歌唱才能作为重要的择偶标准和条件,以此来考量结婚对象的人品与素养;其次,歌唱成为南方少数民族缔结婚姻关系的必经程序,从而形成了"以歌为媒"、"依歌为聘"的独特婚姻习俗;最后,民歌艺术是南方少数民族结婚礼仪中必需的环节,聘金的交付、教育双方婚后的权利义务均由民歌来完成。因此,尊重和发扬这一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婚姻中的地位,对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沉醉民族节     
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有56个民族,56朵鲜花竞相绽放,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别具一格,"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有着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等多个民族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更是节日众多。傣族的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叫浴佛节,实为傣族的新年,在傣历六月举行,时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一般为三至四天。"燕子纷飞时,绿水绕人家",每年清明一过,泼水节就在诗情画意里翩然而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在抢救民族民间文学遗产的过程中,首次发掘出几部傣族文学论著。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哇雷麻约甘哈傣》(《论傣族的各种诗歌》),写于傣历九七六年(公元一六一五年),是就今发现的最早一部傣族诗论。这部诗论,在论述傣族诗歌的起源,诗歌与佛教的关系,诗歌的种类和特色等问题时,都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另一部诗论,共有五本,第一本论述傣族的各种诗体,第二本论述天文地理与诗歌,第三本论述花草与诗歌,第四本论述动物与诗歌,第五本论如何写情歌。《怎样写情歌》这本诗  相似文献   

15.
象脚鼓、葫芦笙伴着傣家儿女柔婉的清歌从水边竹楼里荡出,西双版纳的夜总是充满音乐歌舞。对于45岁的傣族女子玉光来说,这种飘浮着乐符的夜晚是十分忙碌的,有时要为慕名而来的游客唱几首傣歌,有时应邀到附近的村寨唱上一个通宵。虽然很累,但玉光喜欢这样的生活,谁让她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傣族“赞哈”呢?“赞哈”在傣语中意为“善唱的人”。傣族人常说:“没有赞哈,就像菜里没有放盐巴。”一个出色的“赞哈”,会用歌谣记载傣族历史,也即兴诵唱新事物,深受傣族群众的欢迎和尊敬。现有100多万人口的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13,(9):6-6
一曲曲朴实的民歌在舞台上唱出,玉溪带来的歌舞剧《玉溪飞歌》展示了原生态韵味浓郁的民族文化盛宴。《玉溪飞歌》以傣族、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元素为核心,由《火映山乡》、《花腰俏》、《彝山韵》、《哈尼谣》、《花鼓飞花》五章14个节目组成。生动、艺术地展现了玉溪世居少数民族的鲜明特点,为观众勾画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玉溪民族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17.
杨跃花 《传承》2010,(10):31-31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浏阳河》这一曲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多年来一直为人所传唱。然而,这首传世之歌诞生之初却仅仅只是湖南花鼓戏中的唱段,曲调旋律也和大家所熟知的不一样。近日,《浏阳河》的首唱者、原湖南花鼓戏院演员龚业珩给我们讲述了那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正>曲靖市罗平县布依族的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器乐与戏曲音乐三类。民歌尤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每逢喜庆节日,特别是农历二月二,长底、九龙一带的布依族男女青年都会在九龙河边对歌。  相似文献   

19.
婀娜多姿的绿树、争奇斗艳的鲜花,曲径通幽的小巷、波光粼粼的湖水,曾让《大地飞歌》、《歌声牵出月亮来》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声唱响的民歌广场,如今已被美丽的民歌湖所替代。2010年,南宁掀起了一场"中国水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 《友声》2013,(2):10-11
<正>"抚平冉冉逝去的光阴,又见过去岁月如歌的年轮,一页页一篇篇刻骨铭心的画面,我心驰神往不懈地追寻……"3月14日晚国家大剧院歌剧厅,一首由歌唱家戴玉强和魏松合作演唱的电影《建国大业》主题曲《追寻》,拉开了"中国梦——纪念周恩来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