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四) 对作家文学的处理与评介少数民族中的文人或作家文学,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创作。如傣族祜巴勐在《论傣族诗歌》(写于1615年)一书中,就提到他曾用傣文创作了两部长篇叙事诗,一部是取材于佛经故事的《粘响》,一部是揭露社会黑暗的《宛纳帕》。第二种情况,是借用汉文记录本民族语音来进行创作。如白族,过去并没有创造本民族的文字,但却出现过借用汉字(有时笔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各个民族的古代诗歌和诗论,是有共同规律的,但是由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它们的诗歌及其理论就必然呈现出特殊风貌。《论傣族诗歌》启迪了我们:可以用傣族的古代诗歌、诗论同汉族的古代诗歌、诗论作一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民族诗歌和诗论共同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对傣族和汉族古代诗歌和诗论特殊风貌的把握。一诗歌起源于劳动,是劳动呼声与语言的结合。《论傣族诗歌》生动地描述了生活在森林中的傣族“古代人”,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产生最早的歌的情景。傣族“古代人”在呻吟、哀鸣、哭泣、欢笑、呼叫的劳动悲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清理、继承和发展傣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将于一九八一年秋在昆明召开傣族文学讨论会。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傣族社会发展与傣族文学的关系;民间歌手在傣族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傣  相似文献   

4.
一位长期坚持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并长期从事民族民间文学创作和整理工作的作家王松,近年来因为工作成绩优异,引起了中国文壇的密切注意;继他的那本与傣族作家岩锋合作整理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相猛》,获得了一九七九——一九八二年全国民间文学一等奖之后,一九八三年他的另一部有关民族文学的论著《傣族诗歌发展初  相似文献   

5.
我们傣族是一个诗的民族。就目前所知,仅有关《阿銮》的叙事长诗就达五百多部。有人怀疑,这些诗是不是傣族人民自己创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单位编的《傣族古歌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说明傣族在远古的洪荒时代,就已经以自己充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无拘无束地歌唱自己的生活、劳动、爱情和理想,创作了许多反映先民们各个时期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云南是诗歌的海洋,那么作为云南傣族的叙事长诗,就应该是一条浩浩的大江。在傣族人民中,有各种各样的诗歌在流传。有传统的民歌,各种调子、山歌、情歌、儿歌等等。但是最突出的还是他们的叙事长诗。这些长诗不仅反映了傣族人民的历史,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令人惊叹的。就我们所知,篇幅不等的叙事长诗,不下三、四百部。短的数百行,长的达数万行。这些艺术珍品,远没有充分发掘出来,更谈不上系  相似文献   

7.
<正>新时代需要新思维、新作为,新时代更需要明确责任与担当。回顾历史,云南有着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的光荣传统。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作协云南分会创办了文学刊物《边疆文艺》(后改为《边疆文学》),西双版纳傣族著名歌手康朗英、康朗甩、波玉温都有幸在《边疆文艺》发表了自己的诗歌作品。更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8.
编写好一个民族的文学史,确非易事。它特别需要占有大量丰富的材料。《傣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下简称《简史》)的编著者岩峰、岩温扁、岩林是傣族诗人、科研工作者,长期从事本民族文学的翻译、研究工作;秦家华、王松虽为汉族专家,但亦曾较长时期生活在傣族聚居地区,积多年研究之心得和丰富的傣族文学资料。因此,《简史》上溯远古时期的古歌谣,下至本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园地和新人新作,汇集了大量的傣族民间文学资料和书面文学作品,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这些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审慎的剖析、探索和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傣族文学发展的概貌;评述了傣族文学作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体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揭示了傣族文学本质特点及发展的轨迹,作出了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同时,用大量丰富生动的考据,描述傣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富于创造的民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深秋,在云南省昆明市美丽和富有神奇色彩的滇池畔,举行了一次“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组织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方的著名傣族作家、诗人、歌手、翻译家及文教负责干部,有国家民委以及北京、上海、广西、内蒙古、湖北等地的汉、壮、蒙等族的专家、学者和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还有各地的一些报刊、文艺出版单位的编辑、记者等共九十多人。以全国性的组织机构专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召开学术讨论会,这还是第一次,而且规模也比较大。讨论会收到专题论文共六十多篇,其中有:有关傣族文学的源流、特点、传统、发展和它同各兄弟民族文学,以及宗教及东南亚各国文学的关系等,另外还涉及一些著名传统作品及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等。  相似文献   

10.
论纳西象形文东巴经《鲁般鲁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般鲁绕(以下简称鲁诗)是纳西族象形文东巴经名著之一,是后期东巴文学中的划时代的一部现实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因此,早就引起了中外学者和作家们的注意。国内翻译整理成汉文公开出版或进行研究而有影响的作品,有赵银棠先生的长诗《鲁般鲁饶》,(1957年《边疆文艺》第10期)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丽江调查队编写的《鲁般鲁饶》,(1960年《纳西族文学史》第五章第二节)牛相奎、赵静修同志整理的长诗《鲁  相似文献   

11.
1963年原云南省民族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学者合作编写了《云南少数民族简介》一书。此后原云南省历史研究所又对该书加以修订,定名《云南少数民族》,于1980年、1983年两次出版。多年来,这部著作既为国内外人士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也作为一本学习云南民族知识的基础教材,引导几代学人走上了民族学研究的道路。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近年来有关云南民族的研究产生了一个飞跃,其内容已从注重社会形态的分析扩展到对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宗教乃至科技的全面考察。在此背景下,编写一…  相似文献   

12.
人物小档案:聂勒,佤族,1991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现供职于云南民族出版社。多次荣获文学奖,其中诗作曾获青年月刊作品奖、民族文学诗歌奖、边疆文学奖、云南日报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诗集奖等。部分诗作翻译成英文、越文等。著有诗集《心灵牧歌》、《我看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之一,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6月13日,在中国第九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云南省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田野影像"之《手工造纸——记东巴纸与傣族白绵纸两项国家级非遗手工技艺》,在云南民族博物馆首映。该项目由云南民族博物馆专业人员,历时半年,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纸和傣族白绵纸的传统造纸技艺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全程纪实性拍摄。  相似文献   

14.
江河流水,雷电风云,花草禽兽,日月星辰,这是自然现象。然而,在荒远的古代,这些自然界存在的种种现象,却成了原始人类崇拜的对象,并形成五彩斑烂的神话故事。《傣族古歌谣》是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载傣族先民的童年生活的,它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一部文学著作。难怪有人说它是“傣族诗歌的童年”,这话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5.
试论正确处理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地区的孟连傣族拉枯族侗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侗族自治县、双江拉枯族拒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及散杂居在其他地区的30多个县内。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有101.4万多人口,是云南52种少数民族(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有25种)人口中,具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彝、白、哈尼、傣、壮五种民族之一;约占全世界傣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亦称对。乘佛教,”下同)的民族。建国初期,西双版纳州有574座佛寺,920名佛爷,555…  相似文献   

16.
《元混一方舆胜览》云南行省临安道宣慰司所属“金齿百夷诸部”中有纳楼部。盖纳楼部人居住区与“金齿百夷”(傣族)相交错。元代云南行省境内有不少不同民族的“部”,而这些“部”都是大理国时期的遗留。元朝仍以原来各部中的贵族分子充当“土官”。则纳楼部贵族统治当地的时间,至少是在宋代的大理国时期。元朝之后的明朝时期,在原纳楼部的地域基础上建立了纳楼茶甸长官司。《明史·土司传》说:“洪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七月,本刊编辑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钟敬文先生,就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民间文艺学的问题举行了座谈。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我校受教育部委托举办的全国十九所高等院校教师参加的少数民族文学概论师训班全体同志,以及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历史研究所、作协昆明分会、昆明师院、云南民族学院、《滇池》编辑部、《云南日报》编辑部、《春城晚报》编辑部等单位的有关同志。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全国有130多万人口,其中,云南有122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竹简上刻记下了自己的文化历史,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仅用傣文写成的长诗就有550余部。据传,古典傣族文献有"别闷系版康"(84000册)。目前尚存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县(市)图书馆、档案  相似文献   

19.
《苗旅简史》审稿讨论会,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由贵州省少数民族五种从书编辑委员会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主持,于1981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在贵阳召开。来自云南、湖南、广西、四川、湖北、广东、贵州七个省(区)的代表和中央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正抗战时期,云南的民族研究,跟南迁的西南联大学者群体有密切关系。这里将要为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亦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作为人类学者田汝康的代表作,《芒市边民的摆》是对德宏芒市的摆夷(现在被称之为傣族)及其宗教生活的研究。这本书是作者于1940年到该地陆续进行了近10个月田野调查后所写。田汝康,1916年生于昆明,抗战前曾求学于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