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正>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壮族分侬、沙、土等三个支系,大支系下又分11个小分支。因为支系众多,分泛,文山壮族的服饰文化十分丰富。从这期开始,我用两期的篇幅介绍文山壮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2.
刀洁 《今日民族》2012,(6):25-28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市。开远壮族多为明、清时期自相邻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迁徙而来,主要分布在中和营镇、羊街乡和大庄乡的30个壮族村寨中,分为侬、沙、土佬三个支系。中和营镇的小新寨是一个典型的壮族村寨,也是开远壮族传统文化保留得较为完整的村落。其村民为土佬支系。“子孙会”是小新寨壮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壮族土佬支系重要的人生礼仪,还是隆重的感恩仪式。  相似文献   

3.
<正>文山州丘北县壮族有沙、侬、布依三个支系,各支系男、女服饰差异较大。成年男子普遍穿黑、青、蓝色自织棉布缝制的有领、对襟、密纽、明袋上衣,着黑、青、蓝色宽裆折头大裤。脚穿自制锁边或毛边圆口浅帮布鞋。妇女服装底色一致,普遍为黑、青、蓝色为主,款式基本一样,都是收腰短衣、长裙。侬、沙支系都着百褶裙。侬支系盛装的上衣面料用花色缎子。衣角向上翻翘,要显露衣服下摆两条斜挂的绣锦裙带。脚穿镂腰小方头浅帮绣花鞋。讲究帕、衣、裙、鞋配套。  相似文献   

4.
越南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最大的是岱依族,有91万人;其次为侬族,60万人。关于岱依族、侬族的族源,学术界已有定论为百越族属。但美中不足的是只有通过家谱、传说和风俗习惯的比较而得出的结论,缺少历史的证论过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说:“从侬人的自称以及他们的家谱和传说中,表明其祖先原居中国境内,与中国壮族中的侬人支系同源,与岱依人族源亦近。”此处虽未明言其族源,但已指出是与百越族属的壮族同类。《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普遍认可,故秦钦峙的《中南半岛民族》、世界知识出版社编的《世界各国民族概览》皆因此说。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研究所编的《越南北方少数民族》一书则明言“侬人在古代属百越中的岱——泰语族。”岱即岱依,可见侬与岱皆源于百越。但仍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5.
伍永志 《今日广西》2008,(22):20-20
《欢歌》:“天人合一” 《欢歌》一票的图案为在具有广西喀斯特地貌特色的青山绿水中欢快地抛掷绣球、对唱山歌、弹奏乐器的壮族青年男女。邮票上红衣壮、黑衣壮、蓝衣壮三个壮族支系的服饰已经过艺术美化,尤其是女子的头饰,设计者选取了多见于当代民俗活动和文艺表演中的粽子式头套的造型。中年男子手执的乐器叫马骨胡,  相似文献   

6.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34万余人,分别聚居杂居在12个县(市)的部分村寨里。其服饰的风格式样、图案色彩、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除支系不同有不同样式外,同一支系同一种苗族服饰中,还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区别;青年妇女服饰中又有婚前婚后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后之分,盛装和便装之分。这些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外表。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服饰纹样也可以说就是文字,通过它,可以寻找出民族迁徙、民族性格及其审美意识的形成等等痕迹。 通观贵州各地苗族服饰,皆以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因而有不同的美学特征。黔东南苗族服饰以艳丽的点组合成五彩斑斓的美学特征;黔西北苗族服饰以明显的几何块面组合成粗犷朴实的美学特征;黔西南苗族服饰以秀丽的线组合成含蓄内在的美学特征;而黔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纺织工艺和服饰艺术”陈列展览,旨在体现云南各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和纺织工艺,反映云南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增进外界人士对我省民族民俗的了解,扩大社会影响、弘扬民族文化。整个专题展览包含两大部份:服饰和纺织,下辖8个单元。以服饰质地的发展过程为线索,我们给服饰部份前两个单元分别命名为“原始服饰”、“火草、麻、羊毛、棉”,集中展现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发展史的生动画卷。在第三单元“祭祀服装”和四单元“盛装”里,突出展现服饰的文化功能和精湛工艺。纺织部份的四个单元为“纺织原材料”、“纺织…  相似文献   

8.
广南侬氏土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渊源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原为古句町国故地,唐时称西原蛮僚子部,宋时又称特磨道。土著民族为壮族(沙人、侬人和土僚),今分布于滇东南、桂西南及今越南北部《新唐书》载:“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侬姓为蛮中大族”,“结南诏为助”,一些首领既受封于南诏、大理,也受封于唐、宋。如大首领依民富既受封为大理国的“坦绰”(属国之王),又受宋太宗封为“金紫光像大大、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特磨道首领依氏和桂西南的侬氏同族同姓,来往密切,宋仁宗时特磨道首领依夏诚、侬夏卿兄弟,积极支持桂西南的侬全…  相似文献   

9.
林颂  杨勇 《今日民族》2016,(6):32-32
正广南壮族的刺绣,历史上起源于何时,无法考证。但一百六七十年前的历史文献,已有明确记录。《广南府志》(清朝道光版)记载:"侬人男女勤耕织,惯挑棉锦。"侬人,就是今天广南的壮族,而挑棉锦则是今天说的刺绣。可能跟历史上的繁荣有关,今天广南壮族的刺绣依然在整个文山州首屈一指,而广南县的刺  相似文献   

10.
正彝族,支系繁多、分布地域较广,每个区域的彝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服饰,其中,居住在红河地区的花腰彝族(属云南彝族尼苏支系,俗称"花腰彝"),因其服饰颜色绚丽夺目、独具特色而引人关注。独特的服饰工艺石屏县约有花腰彝3万多人,80%居住于县域北部的哨冲、龙武和龙朋三个乡镇。其服饰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颜色搭配运用、剪纸工艺与刺绣手法的结合以及彩虹纹饰的运用等方面。花腰彝除了与其他彝族支系一样崇尚红色和黑色外,特别长于多色彩的大胆运用。如花腰彝女性服  相似文献   

11.
加入了文化的村庄是长寿的,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城西北面的德厚镇乐西村,正是这样一个村庄。这个壮族土支系聚居的村落,方圆十数公里内,竟然层叠了许多“文化机关”,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这种村落文化自由发展了四百多年。  相似文献   

12.
从狭义上看,台江苗族共有9个支系,各支系文化在具有同一性的同时,也有相异性和交叉性.之所以存在相异性其原因在于各支系历史不尽相同和支系间婚姻的限制.支系也因迁徙而导致文化的转用.在诸多传统文化因素中,语言和服饰是区别支系最首要的两项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广南壮剧     
<正>广南壮剧是云南文山壮族支系布雅人(沙人)的民间戏曲,是壮族文艺中一朵灿烂的鲜花,盛开在广南县的南、北部,经久不衰,深受壮、瑶、彝等少数民族喜爱。据表演的壮族师傅讲,广南壮剧发展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从表演上看,它与壮族民间武打有相似之处;从唱词上看,又同壮族民歌歌词字数相同,虽然曲调不一,但有壮族民歌风味。从这些特点来看,其来源可能是壮族传统婚丧吉庆时载歌载舞与民间武打逐步结合而慢慢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5.
<正>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上拥有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共有5个支系,分别是茶山瑶、山子瑶、花蓝瑶、盘瑶和坳瑶。这5个支系因其源流、信仰、习俗、语言、文化和服饰的不同,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瑶族风情,有着纯朴的民风和奇特的民俗。距县城20公里的金秀镇六段民俗旅游村,是茶山瑶聚居的瑶寨。寨中民居修建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房屋保存完好,依山傍水,一条巷道穿寨而过,60多户瑶家分居于巷道两侧,建筑以青砖碧瓦吊脚楼为主,雕龙刻凤,制作工艺精美,古色古香,是体验瑶族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正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48万人,其中,主要分布在富宁、广南、丘北、砚山、西畴、麻栗坡等县的白苗支系占总人口的60%以上。在对苗族白苗支系婚姻状况进行观察、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与上世纪末相比,他们的婚姻关系既有值得赞许、褒扬的积极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需要引起关注和思考。包办婚姻被根除。由于受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至上世纪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相似文献   

17.
熊元正 《今日民族》2003,(10):41-46
苗族有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等精湛的工艺,因此苗族的服饰绚丽多彩。 苗族发祥于长江流域的古云梦泽地区,然后自西南方向迁徙,湘西、黔南、桂北、滇东是苗族主要分布地区。苗族大分散小聚居于高山地带,因此支系繁多,语言、生活起居习惯、饮食、服饰、风俗彼此间都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8.
李先利  苏峰 《前沿》2013,(12):176-178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由很多支系组成,阿哲支系是彝族的主要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弥勒县的巡检司镇和五山乡一带,交通便利,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阿哲支系的舞蹈在充分吸收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接受外部文化元素的熏染,发展成为内涵丰富、配乐巧妙、具备显著个性特征的一种舞蹈形式.本文从弥勒彝族阿哲支系的舞蹈、舞蹈配乐以及使用的乐器和服饰方面来对阿哲支系的舞蹈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壮族支系“侬人”,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约有40多万人口,历史文化悠久。侬人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民族内婚,基本形式是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侬人婚礼中有诸多禁忌。1:接送亲人数忌单(含新娘在内),且迎亲人不能少于4人,送亲人不能少于16人。2:“不清白”者忌参与接送亲活动。不清白者泛指鳏夫寡妇,怀孕的妇女、有孕者的丈夫、重婚的人(包括曾订婚或结婚,重新找了第2个婚配的人)3:陪新娘的女子必须是未婚姑娘,而且要选本村较诚实,秀巧的姑娘。4:婚礼当天,不管主人还是客人,忌穿白色服装。5:同年内忌又嫁又娶或双嫁双娶,即在同一年内,哪家娶儿媳妇,就不能把姑娘出嫁,同样不能双娶双嫁。6:婚丧忌混,即如果一个村子里在同一天内有一家办喜事,一家办丧事,主人或客人不能同天进两家门,只能到某一家,称为“红白相忌”。7:新娘与新娘之间忌走同一条路。即本村或邻村在同一天内有两家以上举行婚礼,况且又是甲村姑娘嫁  相似文献   

20.
明梅村是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的一个土瑶村。 土瑶是瑶族中的一个支系,我国现仅存土瑶人口4000多,全部居住在大桂山脉的鹅塘镇明梅、槽碓、大明3个瑶族行政村和沙田镇的金竹、新民、狮东行政村,其中鹅塘镇就有土瑶人口2500多人。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交通闭塞,土瑶同胞的生活因此极为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