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 ,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可称之为转型社会 ,转型社会具有有别于常态社会的基本特征 ,对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规范和描述对于我们分析把握发生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转型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层党组织中之所以会出现边缘化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执政党自身转型滞后于社会转型。单位制度衰微导致基层党组织与转型后社会结构内在契合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探讨了社会转型的一般规律,分析定位了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进而论述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情况,即既要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的转型,同时还要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因此,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利益协调难度大、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多、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等问题。在加快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社会转型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转型.由于此时社会外在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往往会引发某种程度的社会信任危机.因此,加强外在制度的有效供给是克服社会信任危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显著的不同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至今,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了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并行、相互交织,涉及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系统的相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的制度变迁与社会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伴随着一系列深刻而广泛的制度变迁。在渐进性的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新旧制度长期并存、制度变迁产生的"堕距"、制度变迁的"原则不协调"以及"制度缺失"和"制度真空"等诸多问题的存在,激发并加剧了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深刻地认识与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冲突与问题,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通过理性、科学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有效地克服制度性缺陷,保证社会的利益均衡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伟才 《前沿》2013,(20):119-121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期,各个领域都在经历深刻的变化,社会进步明显,但与此同时,社会转型也累积了大量的风险,社会弊病、社会失衡等与社会进步并存.面对复杂的转型趋势,亟须通过社会建设来消解转型带来的风险.社会建设是有效应对各种社会转型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中国“五位一体”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推动中国社会顺利转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控制是指通过社会权威的力量对社会成员进行调节、引导、约束,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过程。社会控制是建构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没有社会控制就不可能有社会秩序。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出现的局部失控源自于制度转型引发的控制资源流失导致控制主体控制力的降低、社会规范权威性降低及基层组织弱化。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秩序构建的路径在于强化控制主体、强化基层组织、发挥专政机关的打击效力,进而为社会成员提供明确的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9.
社会结构调整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政府制度是一种客观存在,来源并适应于人类生活客观需要。政府结构、功能亦会动态地随政府制度环境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26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中国社会正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结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政府职能(功能)变迁的逻辑亦相应体现为社会结构调整——公共产品需求增涨(教育、医疗、环保)——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由投资导向转向公共服务导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既是中央政府从上到下推进的制度变迁,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的知识价值观冯波肖明社会转型是包括器物层面、制度规范层面、思想文化层面等各个社会领域的全方位的变革。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是文化转型,新型知识价值观的确立是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对推动社会...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红丹 《理论月刊》2005,3(5):152-153
当今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双重转型的交汇点上,这是社会上出现信仰迷失与危机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正视信仰危机的存在,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重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两分法”是西方社会转型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中国社会学者在引入西方社会转型理论时,提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传统”和“现代”因素的双重性。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以及有效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而出现“断裂”,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的中国需要建立经济、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利益均衡机制,并以公正、完善的法制作保障,才能达到真正的利益均衡,保持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充分展现了一幅巨大变迁的历史画卷 ,其变迁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本文通过揭示“制度”与“文化”的基本内涵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基本面貌 ,并分析了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因。制度变迁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钟声 《湖湘论坛》2009,22(3):9-1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了从人格依附的传统社会向个性自由的现代社会的艰难转型。与这一社会转型相对应,政治文化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型——从臣民文化转向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体制转型、社会转型和技术转型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挑战,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收入分配制度提供了契机。市场、政府、社会良性互动和多元参与,基础性制度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与牵引,是中国特色现代化收入分配制度的两个基本构架。中国特色现代化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需要市场作用、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和技术手段的全面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实现完善国家治理、缩小分配差距、理顺分配结构、推进多元参与、规范分配秩序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魏聚刚 《人民论坛》2013,(7):181-183
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问题是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于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转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群体出现的原因,探寻了留日学生群体与清末民初社会政治转型的关系。它导致了民族主义与社会舆论的广泛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与发动;清末民初铁路风潮与革命的最终爆发。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是社会破旧立新、分化整合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的多发时期,再加上这一阶段存在公众对旧的体制的放弃和对新的体制认可与接受的过渡,因而,在社会转型时期易于出现对当权政府合法性的信任危机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进入这样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潜在性,进而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于维持中国长时期安定、繁荣的政治局面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严翅君 《乡音》2012,(10):38-39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产阶层赢得了发育成长的土壤和气候。一方面,随着社会转型步步深入,中国当代中产阶层正在迅速崛起、快速量增;另一方面,由于转型中各种复杂局面的出现,中产阶层面临着质的飞跃的困境。正因为此,有学者认为,处在传统农业社会快速解体和重新定位过程中的中国,阶层的迅速分化和快速重组尚未完全实现,不敢轻言...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最重大历史事件莫过于声势浩大的社会转型实践。如果说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形态变迁等社会转型的实践层面上,中国社会转型已经给世界创造了像“中国奇迹”“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等重要贡献的话,那么,在知识生产再生产和概念建构的理论层面上,如何深入剖析中国转型实践的多重维度,如何充分发掘中国转型的地方实践逻辑,如何讲清、讲透和讲好“中国转型故事”的深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转型促使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兴起。中国政党政治经历了多党竞争、一党独裁和多党合作的历程,最后确立了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模式,实现了中国政治社会的转型。这种新型的政党政治模式有着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它的设计与建立契合了中国的传统与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