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2,(2):62-62
董小红、韩自强在《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虽然人民调解制度的价值是多元的,但其最核心的价值莫过于社会和谐。此种通过人民调解排解纠纷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实践做法与制度安排,原本与西方国家旨在通过诉讼或者仲裁排解纠纷的法治理念有着实质上的冲突。此种制度缘何在中国得以确立?它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稳定与和谐是中国走向法治现代化的标志,人民调解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与诉讼机制的脱节,导致人民调解未能充分发挥社会效能,其司法资源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故此,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探索人民调解与诉讼机制的有效衔接形式--司法ADR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制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实现了诉讼与非诉讼的无缝对接,是一次重大的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其司法运行过程中亦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法治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律制度,在中国现代法治社会中,人民调解制度也应与时俱进进行改革。本文分析了人民调解制度在新时期存在、发展的理论基础,评述了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现代法制条件下如何建构完善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基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文化传统、法律思想与行为模式而形成,在近现代法治改革的历程中,因"西方化"法律理念的影响,逐渐丧失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法律思想入手,深入挖掘其现代社会价值,为人民调解制度、教育与惩罚相辅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探寻其价值基础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6.
宗玲 《前沿》2009,(4):146-149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重要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之一,近些年存在着弱化的现象,这其中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有制度性原因,人民调解本身在新时期的定位不清晰也导致其发展缓慢。重振人民调解需要从扩大人民调解的影响入手,坚定其“民间性”、完善相关制度,并注意在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7.
警察执法,作为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方式、国家通过法律实现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首先是以宪法为基础的。若以美国宪法审视警察执法,警察能否依宪执法,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法治。无论是警察权存在的宪法基础、警察执法规范化和有效性的宪法渊源以及警察执法的宪法价值,在规范与事实范畴或观念与制度范畴方面都清晰和富有逻辑。在一个民主法治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现代国家及复杂的社会,警察执法的文明、规范和有效,关乎平等与正义、自由与秩序价值的法治实现,与是否认真对待其宪法基础有着内在逻辑性。  相似文献   

8.
曾竞 《理论月刊》2012,(2):114-116
法治作为一种制度实体不是强加于社会的,而是根须牢固地扎在人性的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以人为本"是深藏在法治背后并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法治有着深刻的人性基础,人性的社会性与理性是法治产生的前提条件,对人性持有善有恶的观点是法治实践的基本要求,法治对人性善恶在公私领域的不同态度,其重在防止人的恶,人性的实现与发展是法治实践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一项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法律制度,以其简便、快捷的手段,在调解民间纷争、防止矛盾激化、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6月份,湖南省澧县人大常委会为了建设“和谐澧县”,重点加强了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监督和支持,促进了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向前发展。缘由: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够相称澧县,是常德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一个大县,全县有人口88万。近年来澧县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能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澧县有一个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吴德成 《人民论坛》2012,(23):20-21
人民调解由传统社会民间调解演化而来,二者在文化传统、制度基础、功能定位、个体权利保护、运行机制等方面均有巨大差异,相比而言,人民调解制度有其重大创新。正确认识这些差异及创新,有利于排除民间调解的某些不良传统对人民调解的侵扰,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制度在化解矛盾、平息纷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旸 《传承》2007,(8):99-101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很有中国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民主法律制度,是新时期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最好的方式之一。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向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现行的人民调解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使得我国人民调解工作出现了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必须做到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转变思路,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建设,制定明确的人民调解工作程序,明确调解协议的效力。  相似文献   

12.
乡村社会信任关系具有熟人社会的一般特性,因此在传统乡村社会日常生活矛盾纠纷的处置中,民间调解一直在发生作用。人民调解尊重民间调解习惯并将其作出现代性转化,实质上是将礼俗秩序与法律秩序结合起来。以人民调解的制度化形式介入乡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有利于乡村社会秩序和谐和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13.
王旭 《求索》2010,(5):45-47
行政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其背后支配性观念的影响。面对制度变迁与社会争议,本文希望通过解读西方公法思想中的两个关键词:国家权威观念与自治观念来反观与分析中国艰难制度转型的行政法观念的内在张力,并通过引入公共理性这一概念装置来调和此种张力,并探讨社会公平与法治国家的实现平台与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纠纷化解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中国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以往人民调解制度的社会基础和作用、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这一制度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和陌生人社会中重塑人民调解的合法性,是一个时代性难题.深圳市的实践探索表明,拓展调解领域、创新调解载体、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以及推进人民调解的规范化、专业化是新时期重新激活人民调解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人民调解被称之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它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人民调解法出台后,全面规范并确立了人民调解制度,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人民调解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但是鉴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体制,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并不必然呈现统一的模式,人民调解制度在城乡的发展必然呈现不同的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安行政执法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标志着我国的治国方针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过渡。依法治国,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有健全的立法制度、执法制度、司法制度,需要有先进的法治设施与技术、精专的法律人才和良好的法学教育等“硬件”,同时它所追求的法治理想与价值,它所遵从的思想指导原则等“软件”也同样重要。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使一切政治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权力根据法律的要求来行使;运用法律机制确认和实现社会主体的权利和自由,使个人的自由和价值得到法律的确认。所以在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怎样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本期"法治建设"栏目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约请著名法学家卓泽渊教授,就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作深刻阐述;《和谐视角下的检察文化建设》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的文化建设;《试析和谐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提出在和谐社会下引进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东方经验",在转型期中国纠纷解决、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作为群众自治、自理的重要体现,而广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人民调解制度的研究也非常繁荣,通过学术梳理,发现当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对策研究,尽管也有部分学者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了跨学科交叉研究,但研究内容整体上不足以解释和满足社会转型期的人民调解实践。以《人民调解法》的出台为背景,详细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论发展,有助于对此进行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丹 《人大建设》2006,(4):40-41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情、理、法支撑的特殊的农村社会结构中,人民调解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文试图通过对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完善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作为"需求诱致的局部制度变革"典型的温州模式,从其内涵、特征和丰富的实践中都可以挖掘出深刻的法治论题.温州法治道路是以诱致型法治发展为动力,辅之以政府推进的法治道路模式;法律渊源具有多样性;现实主义法治观成主流理念.温州模式的未来发展也应该被看作是这样一个过程:从一个统制一切的经济发展观念转变为一种法治文明的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