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翻译的本质谈归化与异化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都是翻译界争论已久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是有区别的。“如果说直译和意译是语言层次的讨论,那么归化和异化则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1] 直译与意译侧重指翻译的技巧,而归化与异化更多是和文化连在一起。现在译界对直译与意译已基本达成共识,即直译不是死译,意译不是胡译,两者都是翻译手段,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翻译的发展。但归化与异化却没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从最初刘英凯的“归化———翻译的歧路”到孙致礼的“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蔡平的“翻译方…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与日俱增,对政论文翻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政论文译文在强调政治性的同时,应将异化与归化相结合,探索多样化的翻译方法。十八大报告的英译本正是运用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与日俱增,对政论文翻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政论文译文在强调政治性的同时,应将异化与归化相结合,探索多样化的翻译方法。十八大报告的英译本正是运用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藤井省三和吉田富夫为莫言作品的日本译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二者的译本在翻译策略、语言风格、以及细节构成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单就“注释”而论,藤井省三较多关注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的解释,吉田富夫则把重心放在了词汇本身,这种注释策略的差异也在日本读者中间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影响了各自译本的传播和接受。由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作品外译应该遵循“读者优先”原则,在挑选适当原本的基础上,平衡“异化”和“归化”的比例,加强中外译者的交流合作,采用贴近对象国读者的表述,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5.
王东风在“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2 0 0 2 )一文中指出,归化和异化作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并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主要讨论的是语言层面的问题,而归化和异化则是从语言层面升格到文化、文学和政治层面。LawrenceVenuti对异化的定义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异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异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 .从忠实于原作看异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者首要的责任就是“对原作或原著者的责任,换言之,……就是忠实…  相似文献   

6.
分析目前翻译领域有关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和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应用于归化与异化在文学作品中习语翻译的研究。简单解释的归化法、详细解释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习语翻译中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为达到读者阅读效用最大化,应理性选择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实现话语语境背景下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7.
传统翻译研究的重点多放在原著与译作之间的文本对比之上 ,所遵循的翻译原则是“直译”或“意译”和“归化”或“异化”。本文从后殖民视角进行翻译理论研究 ,由此分析相关的翻译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一座精神高峰,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艺术创作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尤其是《野草》这部作品,非常典型和突出的体现了当时西方文学中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文学对鲁迅的濡染或日鲁迅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等方面有意识的批判和接受,这也显著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在文化上极力提倡的“拿来主义”。因此将从《野草》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出发,探讨《野草》所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表征,以期在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上认识和把握《野草》超越当时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前沿性,并试图尽一己之力为《野草》研究做出自己的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翻译动机对异化与归化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翻译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共性而发展的;归化翻译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个性而发展的。众多因素影响异化与归化策略的选择,而译者的翻译动机是关键因素。译者的目的如果是为了保持原语文化的风格,实现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会采用异化策略;译者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取悦于目的与读者,保持目的语的文化风格,则会采用归化策略。异化与归化各有利弊,应辩证地运用。  相似文献   

10.
《死火》是鲁迅创造的一系列神奇瑰丽的独特的“个人象征”中最令人惊叹的一个象征系统 ,是鲁迅消逝的青春与现存生命形态的拟物化呈现 ,也是鲁迅灵与肉的象征。在深层次上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其“冻灭”不如“燃烧” !从而揭示了“民族魂”的最深刻的内涵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是我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种主要翻译方法。归化法和异化法并无优劣之别,高低之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莱斯和费米尔认为,目的原则是翻译活动中的最高原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的目的或功能决定。通过对莎士比亚第65首十四行诗进行归化和异化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种翻译策略由各自的翻译目的所决定,即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骂孔子”,是鲁迅的原话。鲁迅一登上中国现代新文坛就开始了“骂孔子”。鲁迅“骂孔子”集中于三个时间段即1918-1919年、1923-1926年、1933-1935年。鲁迅在这三个时间段写的小说与杂文中有七八十篇涉及“骂孔子”。鲁迅“骂孔子”是因“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骂的重点对象是打着倡导尊孔读经旗帜而心怀别样目的的“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的圣人”。意在“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诉求“立人”之终极关怀。重读鲁迅“骂孔子”,拟用鲁迅的批判精神,对鲁迅“骂孔子”重新加以审视,抉择出“必将保留的和不必保留的”,以提升善于传承孔学——国学人文精神的本领,汲取于今建设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所需的养分。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这一对矛盾势必凸显,我们不应厚此薄彼,重蹈历史上归化与异化之争的复辙。从翻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出发,辩证地处理好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中曾根康弘是当代日本著名政治家,日本第71任内阁总理大臣。梅原猛系学者,历任日本立命馆大学、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教授。日本PHP研究所1997年初出版发行的由中曾根康弘和梅原猛合著名为《政治与哲学———追求日本人新的使命》(日文版)的新书,该书共有7章,其中第5章是日本对华战略专论。提出了不少新的值得引起关注的东西,本文将就该书第5章标题为《大中国的未来与日本外交》的日本对华战略专论的内容展开评述。  一、“大中国的未来”与针对中国未来的“日本外交”战略  大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在该书的作者看…  相似文献   

15.
中日关系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又有1894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华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中日关系“第一个历史”是日本向先进中国学习、在实力比较上是“中强El弱”时期。然而日本作为一个狭窄多灾岛国,有着强烈的扩张生存空间意识,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间发生过两次军事较量,都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只有一个既先进又强大的中国,才能使日本折服甚至追随。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其后又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邪途。1894年甲午战争成为中日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即从“中强日弱”转变为“日强中弱”。二战后,中日关系“一强一弱”成为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后10-15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将进一步走向强大,日本和美国将会加强合作来牵制中国。然而,从中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与中国友好相处。当今中日关系的本质问题在于,在日本从当前追随美国转向美国某学者所称的“追随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也会经过古代历史上日本终于对中国“服气”之前曾发生过的同中国之间的“战争磨合”呢?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最早将“Geneva”翻译为“日来弗”,所以国际红十字会最初传入中国时称为“日来弗红十字会”。  相似文献   

17.
据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载:“张氏四维医门秘旨十五卷存。□□曰:古皖张子讳四维,字国本,别号筠亭。乃听选官也,医名于世,诸上司奖之以扁额,士大夫赠之以诗文。”但国内未见该书,仅日本有原刻本及抄本。今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我国著名中医药文献学家马继兴等中日学者选辑的《日本现存中国稀觏古医籍丛书》影印本中,见到了该书(明万历间同安张氏恒德堂本)的全貌。现对张氏生平及其著作内容、学术价值介绍如下。 1 作者生平   张四维,字国本,别号筠亭,古皖怀宁人(首卷“小引”)。张氏生于医学世家,其父“憨仙公为皖名家。人有求辄往,往则疗治辄效,其报不报弗校也。至今皖人称医而仁者,必曰憨仙”(首卷“自叙”)。张四维于《医门秘旨*自序》称:“余家大人憨仙君,精专易理,谙通诸经,为郡弟子员。一日大父宦往,大母家居,病且剧,乃喟然叹曰:为人子不可不知医,顾独  相似文献   

18.
试析汉英词汇空缺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文化的个别差异性造成了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但语言具有共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归化和异化为不同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可能。通过归化和异化来弥补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可以正确传递原语信息。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者竹内好的名文《鲁迅》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并被学界称为“竹内鲁迅”,成为鲁迅研究的一面旗帜。与一般意义上的作家研究不同,竹内摒弃学院派立场,拒绝与研究对象保持一种客观理性的距离,用自己的文化生命和鲁迅对话。他在写鲁迅的同时,其实是在写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是利用一个想象出来的鲁迅作为媒介,提出“近代日本”的反命题。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风筝》中主要提出了“对儿童的精神虐杀”问题和“中国人的健忘症”问题。三毛与鲁迅《风筝》的精神“遇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弟弟”般的寂寞孤独和“弟弟”般被虐杀的命运。但三毛没有重复“弟弟”般靠“遗忘”麻木自己的悲剧,而是通过反抗最终走出了“家长本位”的阴影,在“漫漫黄沙万里天”的撒哈拉沙漠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自由”。《风筝》在三毛心中能够产生如此生长的力量,体现了鲁迅作品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