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试析汉英词汇空缺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文化的个别差异性造成了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但语言具有共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归化和异化为不同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可能。通过归化和异化来弥补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可以正确传递原语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奈达功能对等为理论框架,引用大量实例评析动画片《驯龙高手》的字幕翻译。译者采用直译意译、增补、替代、归化及异化多种翻译策略,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译出了易于理解、形式恰当有美感且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动画片字幕。  相似文献   

3.
王东风在“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2 0 0 2 )一文中指出,归化和异化作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并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主要讨论的是语言层面的问题,而归化和异化则是从语言层面升格到文化、文学和政治层面。LawrenceVenuti对异化的定义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异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异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 .从忠实于原作看异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者首要的责任就是“对原作或原著者的责任,换言之,……就是忠实…  相似文献   

4.
从翻译的本质谈归化与异化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都是翻译界争论已久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是有区别的。“如果说直译和意译是语言层次的讨论,那么归化和异化则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1] 直译与意译侧重指翻译的技巧,而归化与异化更多是和文化连在一起。现在译界对直译与意译已基本达成共识,即直译不是死译,意译不是胡译,两者都是翻译手段,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翻译的发展。但归化与异化却没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从最初刘英凯的“归化———翻译的歧路”到孙致礼的“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蔡平的“翻译方…  相似文献   

5.
任何翻译文本都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混合文本。混合文本有助于目的语文化中新语类的形成,有助于传播源语文化知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根据混合文本的特点,采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翻译的文化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体系,翻译就是要将两种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真正的交流。对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翻译中通常运用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策略来处理。  相似文献   

7.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是我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种主要翻译方法。归化法和异化法并无优劣之别,高低之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莱斯和费米尔认为,目的原则是翻译活动中的最高原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的目的或功能决定。通过对莎士比亚第65首十四行诗进行归化和异化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种翻译策略由各自的翻译目的所决定,即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目前翻译领域有关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和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应用于归化与异化在文学作品中习语翻译的研究。简单解释的归化法、详细解释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习语翻译中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为达到读者阅读效用最大化,应理性选择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实现话语语境背景下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翻译实践活动中,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往往是翻译工作者经常遇到的困难。处理好这一问题是决定译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异化的方法可能要比归化的方法更适用一些。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归化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藤井省三和吉田富夫为莫言作品的日本译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二者的译本在翻译策略、语言风格、以及细节构成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单就“注释”而论,藤井省三较多关注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的解释,吉田富夫则把重心放在了词汇本身,这种注释策略的差异也在日本读者中间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影响了各自译本的传播和接受。由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作品外译应该遵循“读者优先”原则,在挑选适当原本的基础上,平衡“异化”和“归化”的比例,加强中外译者的交流合作,采用贴近对象国读者的表述,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原语形态的无意识影响,译语的语气、色彩、重点、风格对原语意义的忠实以及隐藏在这些原因后面的文化含 义,直译在翻译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意译之功也不可低估,重要的是译者要灵活处理,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英语典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翻译做了初步探讨和分析.译者可以采用直译、套用或借用以及意译的方法翻译英语典故,但在翻译前,译者必须了解英语典故的历史文化渊源,切不可望文生义,自己杜撰,只有这样,译者才能在恰当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将附着在原语上的文化信息恰如其分地传递给译语读者,使原语和译语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相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研究已成为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翻译中的文化误读是译者对原语文化的重写和操纵,集中体现了译者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性。对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考察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实践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从而拓展翻译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的传达问题本质上是文本间文化意蕴的吸收与转化,在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达又受到影视翻译自身的一些特点所制约。文中结合芬兰学者Andrew Chesterman提出的翻译伦理的五大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伦理以及承诺的伦理,在影视翻译中对文化意象的处理力求做到语言层面的归化和文化层面的异化相结合,既兼顾形式也确保内容的传达。  相似文献   

15.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达是翻译的本质。在文化翻译中,译者要结合语用学知识,立足原文语境,充分把握原语作者的语用用意,通过推理,寻找原文与语境的最佳关联,并深刻把握原文文化底蕴,从而达到准确传达文化信息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彻底打破传统哲学关于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现象学意向性原则认为,意向对象存在于知觉方式中。翻译中必然涉及到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和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到这种文化的障碍,译者为了避免文化冲突,应尽量使译文归化。  相似文献   

18.
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还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文化目的和翻译策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4,(3):148-150
诗歌翻译的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归化"与"异化"之争更是由来已久。而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既要整体把握作者构建的诗性与诗意,更需驱使本国文字再塑目标读者欣然接受的诗韵。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语体的诗歌译介文本,强调了迁移性意象在诗歌翻译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力,以期达到在文本交际中诗歌意象的完美重构。  相似文献   

20.
电影片名翻译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既受到原语文本的约束又被赋予一定的创造性。由于各民族在文化背景上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应该正确把握译语民族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不断进行选择和适应,以求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文化适应作为译者翻译过程中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不仅为片名翻译的动态性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化起到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