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访华西村     
5年前我到过华西,那时—进村,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龙形建筑,远远看去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这条龙就是华西村的办公大楼。今年我又来到华西村,这次见到的不仅有龙型建筑,还有一只大公鸡型建筑和一座造型如塔的17层大楼。在塔型大楼的顶端镶着四个红色大字“中国华西”。  相似文献   

2.
从四川大学到法国居里大学、埃克森公司,从硕士到博士、博士后,他实现了知识的成功积累。面对国外众多企业、科研机构的高薪聘请和挽留,他婉言谢绝,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四川。他在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所长、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乐山市科技副市长等岗位上“高速轮回”……他忙碌着,但他快乐着,固为他说:“我的事业在我的祖国,报效家乡、报效四川是我的夙愿。”  相似文献   

3.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讲过一个三个石匠的故事:一个过路人问三个正在凿石的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回答说:“我在挣钱过日子。”第二个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凿石工作。”第三个石匠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筑一座大教堂。”对第一个石匠来说,工作只是为了挣钱。第二个石匠则有更高目标,他要做到最好。而第三个石匠却有梦想,他要建筑一座精神家园。在这个故事中,梦想可以让人眼中放光。  相似文献   

4.
“我的心曾被关怀的目光烤暖,我的心曾被救援的手从秋季直接递到春天。我的心已懂得保有爱的火焰,我的心已懂得输送爱的光和热……” 唐山人自编自唱的歌曲,唱出这个城市特具的别样韵味——这是一座熔铸着全国人民无私的爱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让百姓幸福必须大发展”◆“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当官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是终身的”◆“人不能仅仅为了有钱才活着、为了享福才掌权,为国家为人民多做点贡献,这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分开的是村和企业,统一的是经济管理、干部使用、劳动力安排、福利发放和村庄建设规则◆一手“抓大放小”,一手“抓大扶小”,必要时还要“抓小放…  相似文献   

6.
很偶然,从中央电视台我看到华西村第一书记吴仁宝。节目虽短,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甚至产生移居华西村的冲动。使我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一是华西村的老人无后顾之忧。在华西,老人活到100岁,医药费报销,他的子孙每个人可以拿一万块钱的敬老奖金,这是许多大城市都无法办到的。原因二是华西人没有下岗失业之忧。原因三是华西村的年轻人都是“抢手货”,听说华西的姑  相似文献   

7.
李理 《实践》2005,(1):26-27
我是牛玉儒同志生前的秘书。我怎么也不能相信,一向令我钦佩,时时给我力量的牛书记,会突然离我而去。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永不衰退的激情依然深深地包围着我。很多人都问我:“牛书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刚到他身边工作时,我觉得,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人。跟随他工作3年后, 我深深感到,他更是一个时刻不忘爱与责任的人。越是在困难面前,越是在矛盾之中,他  相似文献   

8.
因地处江苏省江阴市华上镇最西面而得名的华西村,现已成立华西集团总公司,下属铝型材、铜型材、钢材、贷管、纺织、化工、旅游。建筑等八大系列关43家企业,连续四年年产值超25亿元,利税超25亿元华西从个贫困落后的人向小村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第二村”的经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华西村从1961年建村到现在发生了八变:二是上地变平是道路变宽.三是村庄变新,四是环境变美、五是人才宣多,六是集体变富,七是生活变好,八是贡献变大。华西在建材以前。全村0.96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七高八低的,当时有民谣为证:“高地岗,高地…  相似文献   

9.
华惠毅 《世纪风采》2023,(10):40-42
<正>我是最早采访华西村的中央媒体记者。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整个70年代,在华西村发展的关键阶段,我每年都要多次去华西。我同华西的许多干部、农民交上了朋友,在华西的大路小径、角角落落留下了我的身影。我观察,我思考,脑际一直在寻找3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被称为“做煞大队”“吹牛大队”的华西会受到周围社员群众的欢迎,即使拦劝,也挡不住前去参观的人群?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在社员群众中有极高的号召力?在华西大队,为什么看不到当时普遍存在的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张灵霞  郭玉奇 《先锋队》2013,(19):26-27
6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来到太原六十三中,见到了史建如校长。见到他时,他正在写《中国梦·校长梦》的论文,于是我们从他的校长梦开始聊起。"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我在育人中能找到;人生的快乐在哪里,我在工作中能找到。不是我矫情,在我内心最深处,我是真的爱着这些孩子,爱着我的工作。所以,作  相似文献   

11.
装作看不见     
隔壁的一对夫妇,无论什么时候,两人脸上都溢满笑容。那份幸福感辐射过来,让我更加感到我婚姻的不幸,我和老公每天都为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一天,我出去买菜,很巧,她也是一个人出门买菜,因为她老公出差了。我不禁向她诉说我婚姻中的种种不快,听我说完后,她问:“你还爱他吗?”我想想说:“应该还爱吧,如果他把那些毛病改掉的话。”她呵呵笑了:“爱了,就装作看不见。”  相似文献   

12.
表白     
快乐大叔 《党课》2020,(3):97-99
快乐大叔小时候,男女搞对象,先表白的肯定是男方。后来进了企业,发现情况有些不同了。女工里有大胆的,但亦并非上去就说“我爱你”,而是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比如她们会比照自己喜欢的男青年的穿衣尺寸,给他织一件毛衣或者围巾,再不济是一双毛手套。  相似文献   

13.
他身无分文,别人却称他“千万富翁”,因为他一个人收藏着一座城的历史。他说:“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一生最后的奔波。”  相似文献   

14.
爱“挑刺儿”本来是一个贬词;有“涵养”则应该说是一个褒词。说一个人爱“挑刺儿”,就是说他爱“吹毛求疵”,故意找错。  相似文献   

15.
人是社会的人,人人都要交友。交什么样的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郑培民也爱交朋友。他交的朋友有三类,一是“民友”,就是普通老百姓。他下农村,爱到农民家转转,爱在农民家吃饭(一定会把饭钱交上),爱和农民聊天,还爱和农民照相,所以湖南的许多老百姓常说:“培民书记是我们的好朋友”。二是“残友”,兼任湖南省残联名誉主席的郑培民还交了不少残疾人朋友,双目失明的司法干部曾令超到郑培民家做客,郑培民倒好热茶,先放在一边,等到不烫了,才端到老曾手上说’现在可以喝了”,他对残疾人朋友多么细心。三是…  相似文献   

16.
叶福明  朱晔 《党建》2009,(3):34-35
太湖南岸,一座城市与一个志愿者群体的故事,演绎了30余年,感动了30余年。30余年前,浙江省湖州市花季少女罗爱儿奉献爱心不幸惨遭车祸,失去了站立行走的能力。悲剧发生后,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团体,到整座城市……罗爱儿和她周围的爱心群体接受爱、传递爱、辐射爱,延续了30余年的爱心接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伟人的邓小平,一生不知住过多少宅院宾馆,但惟有这个小院最珍贵,这是“文化大革命”中他突然被打倒、被管制时住的地方。作为伟人的邓小平,一生辗转南北,不知走过多少路,惟有这条小路最宝贵,这是他从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任上突然被安排到一个县里当钳工时,上班走的路。在小平同志去世后两个月,我有缘到江西新建县拜谒这座小院和轻踏这条小路。这是一座大约有六七百平方米的院子。原本是一所军校校长的住宅,“文化  相似文献   

18.
爱晚亭是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坐落在湖南省岳麓山、岳麓书院后清风峡的一座小山上.原名“红叶亭”,后改为“红枫亭”,也称“爱枫事”,最后才定名为“爱晚亭”.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或称当时重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爱晚亭建在风景如画的岳麓山中,又临近学人云集的岳麓书院,享有盛名.传说此亭是乾隆时岳麓书院的院长罗典所建.罗典是个治学严谨、很有名望的经学家,有很多弟子跟他从学.他在讲学之余,经常到岳麓山中游览,清风峡则更是他常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汪亭 《求贤》2010,(4):29-29
给一家心理机构做问卷调查.只有一个问题: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一位老妇人这样写道:到了古稀之年.所有美好的东西,如容貌、健康,都已渐渐失去。最珍贵的便是逝去的青春韶华了。另一位被调查者.是刚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唉声叹气地写出:我想要座别墅.安逸快乐地生活.但我清楚那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还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男孩.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手上的遥控赛车.那是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每天与小伙伴们一同赛车.是他最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20.
他说:“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最坚韧不拔的。我热爱祖国母亲,坚信母亲也一定会爱她的优秀儿女。”他还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会象生长在墙头的狗尾巴草那样软弱,我把自信建立在报效祖国的基础上,这是我赖以生存、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 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