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宣告死亡撤销时,被宣告死亡人与其生存配偶之间各自现存的婚姻关系比较复杂。从婚姻状态上看,有的双方均未再婚,有的一方或双方已经再婚;从申请宣告死亡和再婚的动因分析,有的出于善意,有的出于恶意;从行为后果考察,有的属于合法行为,有的属于违法行为;从责任方面来说,有的双方均无过错,有的是一方或双方的过错。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如何处理?由于我国婚姻法、民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在处理无效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发现当事人违反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而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依法进行追缴的情形日益增多.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追缴的规定比较原则和简略,导致审判实践中认识不一,把握失当,有的法院对违法行为应该适用追缴的却没有适用,从而放纵了违法行为;有的法院对不应当适用追缴的却予以适用,制裁面过宽.在经济审判实践中,并非所有的违法行为都可以适用追缴,那么在何种情况法院方可对无效合同当事人非法取得的或约定取得的财产适用追缴呢?本文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从民事、经济审判实践来看,因当事人故意违法而导致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况越来越多,其性质与后果也越来越严重.有的超越经营范围非法经营;有的通过签订购销合同倒卖国家重要生产资料及紧俏耐用消费品或销售伪劣商品,牟取暴利;有的企业间非法借贷或以联营为名变相违法借贷.由于各人民法院对民法通则第134条第3款规定的民事制裁的民事违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的认识不尽一致,导致对违法行为的处理也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引导侦查取证的指导思想 这是实践中认识不一,但是又必须统一的一个问题。有的地方认为,检察机关引导侦查取证,主要是为了配合公安机关,与公安机关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有的认为是为了协助公安机关提高侦查水平,提高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质量,降低不批准逮捕率;有的认为是为了拓宽检察机关发现侦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正> 一、监护对象并不是一切具有违法行为的少年都是监护对象。因为有的少年,虽有违法行为,但如认为尚无监护的必要,就不能作为监护的对象;即使根据违法事实,认为有进行监护的必要,仍然可以按照少年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不给予监护处分。少年法第三条第一款列举的交付审判少年为: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在后劳教时代,如何处理《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所确立的十类违法行为。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有两种,即"保安处分说"和"二元分流说"。前者对再犯危险性的预测缺乏准确性,容易异化为新的劳动教养,因此不宜采用。而后者将部分违法行为做犯罪化处理,容易导致犯罪圈的扩大。有七类违法行为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其他行政法所规制的违法行为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可以对这类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化处理;有三类违法行为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可以予以免于处罚化。  相似文献   

7.
<正> 少年违法行为的低龄化,是指近年来继续发展的一种现象,即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的比例在增加。从前,18岁——19岁的少年违法行为,占少年违法行为总数的很大部分,但目前这种情况在减少,其增长率已经停滞。当然,这也是由于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情况激增,使少年违法行为产生了低龄化的结果。到了1984年,这种趋势勉强得到控制,但是仍然没有改变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低龄少年身上的情况。本文想对近年来为何产生少年违法低龄化的问题,联系近期调查的结果和有关家庭、学校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致使女方怀孕、流产,身体造成一定损害后果,男女又提出中断恋爱关系或抛弃女方,女方要求男方承担身体损害赔偿诉至法院,法院应否受理?有的法院认为受理无法可依,且婚前性行为是双方违法,男方不应付给女方健康损害费。笔者认为,既然是双方违法行为,怀孕、流产又被抛弃,造成的身体损害和精神痛苦就不应由女方一方承担。有的女青年暗吞苦果,强忍悲愤;有的则痛不欲生、精神失常;有的亲朋好友气愤不过,代为报复。此类案件人民法院如能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的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同一切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作斗争的根本方针。危害社会治安的现象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其中有的是新形势下阶级斗争的直接表现,有的是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的反映,有的已经构成犯罪,有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有可能发展成为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违法行为需要收缴违法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的案件日益增多。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收缴的规定比较原则和简单,导致审判实践中认识不一,有的法院对违法行为应该适用收缴的却没有适用,放纵  相似文献   

11.
张序 《天津检察》2010,(4):50-5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是新兴的法律概念,是违法行为处罚种类细分的结果,体现了法制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兴起有助于改善法制环境。本文试对违法行为教育矫治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公告违法行为是行政处罚机关针对违法情节严重而又不改正或停止违法行为所采取的一种行政措施。公告违法行为既不是一种行政处罚 ,也不是对行政处罚的执行 ,还非一般行政信息公开 ,而是强迫行政相对人履行责令停止或改正违法行为义务的一种执行手段。公告违法行为应当以责令停止或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为前提 ,且要处理好行政效果、公众了解权与行政相对人权益之间的适度关系。应当完善公告违法行为的适用条件及其程序 ,并赋予行政相对人请求法律救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的政府救助和社会捐赠款管理不够完善,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和社会的爱心款被贪污、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群众对此非常不满。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地方没有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有的没有按要求设立专户,有的制度规定笼统,特别是关于救助范围、标准、时间等内容只有原则性规定,有的制度陈旧形同虚设。管理制度不健全使资金管理容易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4.
行政违法行为竞合及其处理模式研究荆军,杨生行政违法行为竞合,是指行政相对人实施的一个违法行为触犯了不同法律文件中的法条,或者同一法律文件中的不同条款,数个法条同时适用于一个违法行为的情况。因其触犯多项法律规范而将遭到多个行政主体的多项处罚,这就使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七、行政处罚行为(一)行政处罚的含义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对一方当事人所给予的一种惩戒或制裁。它是行政机关进行管理,履行维持公共秩序职能的一种行为方式。国家管理是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为此确立许多规则,以达到所要求的社会秩序。很明显,对于规则的违反也就是对秩序的破坏。对此必须给予一定的制裁。如果没有行政处罚,社会秩序根本无法建立。行政处罚虽然针对违法行为,但行政处罚并不是针对所有违法行为。行政上的违法行为有的超出行政的范围,构成刑事犯罪行为,对此,应给予的是刑事制裁。因此,行政处罚只能是行政制裁,它只针对那些情节轻微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6.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的过程,同时也是国家依法治国的必然结果。作为过程的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需要法律程序作为载体,而作为依法治国结果的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同样需要程序作为保障。系统研究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程序问题,应主要从该监督程序构造、运行、关联的一般理论进行,进而构建以解决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问题为主旨的监督程序制度规范框架。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1月26日,北京市召开了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分子大会。会上由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了23名犯罪分子。在这些犯罪分子中有4名干部,他们有的执法犯法,有的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情节严重,触犯了我国刑法有关条文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犯罪的决定》。原丰台区丰台工商行政管理所专案办事员李绍华、夏勇借调查北京海仑汽车修配厂非法攒汽车之机,多次受贿,包庇这个厂的违法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害;  相似文献   

18.
<正> 刑法是公法的一郜分。公法所包括的这些法律领域,同处理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私法相反,是处理有关国家及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刑法因其同国家认定的违法行为有关,而属于公法之列。刑法的基本目的是阻碍和防止某些类型的行为,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则是靠对违法行为的禁止,并给予无视这种禁止的行为以惩罚。要对犯罪概念订出一个适当定义的尝试,事实上却被这里实际存在着的两个不同问题搞  相似文献   

19.
散布"航空诈弹"行为是《国际航空安保公约》界定的"非法干扰行为",其法律性质属于严重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散布"航空诈弹"构成犯罪的行为要素必须具备恐怖性、欺骗性、传播性强的特点;散布"航空诈弹"行为的犯罪客体不是公共安全而是社会管理秩序。本罪只能作为结果犯处理,不应当升格成举动犯。本文对于本罪危害结果的认定给出了细化、具体标准;并提出对此罪的处罚应当体现"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半数之争     
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违法行为,由于多方意见分歧,拖了两年之久没有得到纠正。亳州市谯城区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认真调查处理,终于使这一违法行为得到纠正。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