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现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民粹主义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和延伸,网络民粹主义对逐渐热衷于在网络世界表达情感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民主监督意识、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由于披着网络外衣的民粹主义仍无法遮盖其与生俱来的非理性、反权威性、极端民主性、群体极化性、话语霸权性等固有属性,所以它在不同程度上也干扰、消解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而政治认同关系着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政治制度甚至国家政权的看法和态度,因此,从网络民粹主义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影响作为切入点,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面临着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扩张、制度化政治参与弱化的困境。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普遍偏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不实;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渠道受限,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不力;三是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文化相对落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文化内化不深;四是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社会认同感不强等。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是政治认同的意识性资源,意识形态与政治认同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是政治认同生成的道义约束、现实感召与持续动力。在工具理性扩张、消费主义思潮蔓延、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的冲击下,我国的政治认同呈现一定程度的弱化。提升政治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因素,发掘政治意识形态的理想性因素,弥补政治意识形态的政策性因素,从而防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妖魔化、碎片化和空心化是提升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拓进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思想心理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份认同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尺度.而城市管理者、城市居民、农民工自身的心理障碍严重制约了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为此,地方政府应树立以服务强化管理的新理念,城市居民应树立公民意识,大众传媒应科学宣传,农民工消除自卑树立自信,为实现农民工身份认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柴宝勇 《探索》2011,(3):69-73
政党认同的四个主要形成基础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领袖、政党组织和政党绩效,它们分别构成了形塑政党认同的意识性资源、组织性资源、魅力性资源和功绩性资源。参政党认同是中国政党认同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执政党认同有所差异而又存在一致性。从政党认同的形成基础看,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在政党意识形态方面,参政党的政党属性和政党目标遭到部分人的怀疑和否认;在政党组织方面,参政党的政党认同度受到削弱——政党观念淡化、党派成员发展和范围的限制、基层组织的弱化;在政党领袖方面,参政党领袖的政治素质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政党绩效方面,参政党派政治功能的弱化,导致社会公众对民主党派参政绩效的认同度降低,甚而对于民主党派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怀疑。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政党"这一意识的塑造和巩固;二是要加强参政党的组织建设;三是要着力培养各参政党领袖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并塑造参政党领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影响力;四是要强化参政党的政党功能,充分发挥绩效认同。为此,必须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上给予保障,以加强对参政党功能发挥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辉 《求实》2008,(2):62-64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现存政治体系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利益分化、政治分层、文化变迁以及全球化国际环境正在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重构应从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政治和谐、政治公正、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效率和政治包客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增进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公民政治社会化程度以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科学取向,也是对当前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的积极应对.和谐社会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自然等各个领域自身及相互的均衡和协调.政治认同作为政治生活的核心,是政治系统最为重要的价值目标,是政治系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共识和聚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成员普遍、高度、稳定的政治认同为基础和前提的.政治认同是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政治认同建设中,既要形成、践行共识的政治价值,又要不断推进政治体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建设;既要有效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合力,又要预防和消弭政治、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面临多重危机,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渗透消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认同、话语暴力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认同、话语虚拟干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认同等。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加强理论教育、遵循传播规律、关照大学生现实生活等,主动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危机,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政治系统稳定需要人民对执政权威的认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认同构建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主导意识形态领导权,政治认同主题根据具体历史情况而发生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政治认同的主题转换经历了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分层的急剧变化,从自身代表性的角度重建政治认同,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核心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在农民工住房保障工作中积极作为,形成了企业配建型、租房托管型、信贷支持型等6种住房保障建设模式,但仍面临着农民工城市融入不足、保障认知度不高、户籍制度限制、保障资金短缺等困境。破解这些困境可采取弱化户籍制度限制、提高住房保障认知度、优化住房保障管理模式、拓宽保障住房建设投融资渠道、增强文化认同和社区融入等措施,推进泉州由"农民工聚集城市"向"农民工宜居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国家是两种原则和结构的融合:民族与国家,二者之间往往存在张力与冲突。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和宪法爱国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民族认同建构理论:民族主义主张在族群传统基础上以政治方式构建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形态,并以此来规避或调和民族与族群冲突。自由民族主义主张以自由价值为基础的文化认同来调和民族与族群冲突。宪法爱国主义试图通过宪法、政治体系、民主程序和政治文化建构一种更为弱化的民族(公民)认同来调和二者冲突。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农民工作为政治生活的主体,其政治认知水平较高,政治态度较为积极,具有较强的参政能力和参政意识。但他们在城市的政治参与中实际处于"缺位"状态,这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农民工自身三大因素造成。因此,应从改革选举法和选举制度、完善信访制度、发展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和培育公民意识等方面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能力和素养,以影响政治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政治认同的类型、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情感上的归属感.对政治认同的类型、特征与功能进行界定,是研究政治认同问题的基本前提.从不同层面,可把政治认同分为认同不认同、盲目认同与理性认同、消极认同与积极认同、本能认同与情感认同等不同类型.政治认同的基本特征是自发性、潜隐性、动态性与社会性.政治认同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支持功能与评价功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具有自身独特的群体心态。文章通过调研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政治认同、关注倾向、社会情绪、价值取向等,分析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心态呈现的新特点以及值得注意的问题,并对如何有效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心态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农民工"追薪潮"的政治参与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旨在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它是分层、分类的.现阶段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决定了农民工政治参与基本上是利益类型,大多数政治行为是与寻求、和保障个人的物质利益相联系的,属于政治参与的最基本层次."追薪潮"中,农民工为维护劳有所得的基本利益而求助于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具体表现.在现有的民主政治参与框架下,提升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主体认知,从可操作层面完善参与制度,依法规范公共权利行使,扩大有序的民主政治参与,是农民工追薪难问题寻求根本解决的必须,也是发展民主政治,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必须.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传统政治认同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迁,政治和谐、政治公正、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效率和政治包容成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些价值取向,应对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的主体和客体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政治认同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勤 《求实》2008,(3):64-67
政治认同是执政合法性获取和维持的根基,是合法的政治秩序的政治心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领域都处在剧烈的转型之中,我国原有的政治认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我国的政治认同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身份认同张力、政治信仰迷茫、利益认同缺失、权威认同削弱和制度认同不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加强政治认同建设,巩固和拓展党与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农民工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两重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英  孟艳春 《求实》2004,1(3):59-6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传统工人阶级中又增加了新成员。但是 ,由于体制方面的缺陷 ,农民工所应享有的经济权利及社会权利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从而造成农民工与传统工人阶级之间的差异、对立和矛盾 ,导致目前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两重化。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过渡性群体 ,他最终会融入工人阶级队伍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政治认同建构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政治认同重构的过程,执政党克服政治认同危机不仅需要从实践上拿出业绩的证明,而且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思想的整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影响政治认同建构的各种问题,达到形成思想共识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民富为先的建设路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维、公平正义的根本原则、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价值诉求,奠定了构建政治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本锋 《求实》2007,(12):63-64
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课题。要以户籍制度的创新、社会保障的改革、社交平台的搭建、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心理的弥合等为切入点,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