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性变态杀人案件的现场与一些常态人的性犯罪杀人现场、常态人杀人案件伪装现场和精神病患者杀人案件现场有相似之处,给侦查人员把握案件性质增加了难度。对案件认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现场相比较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现场的尸体损伤有时候也存在手段极其残忍的情景,如被害人尸体的乳房和阴部被切割掉等。但是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的案犯这一行为不是为了性满足,只是因为对被害人恨到了极端或者为了伪装成性变态杀人现场而为之。这两类杀人案件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案犯与被害人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并且关系密切的占多数。报复杀人案件中,虽然也有与被害人之间互不熟悉的,如被雇佣犯罪,但是雇主与被害人之间却是相互熟悉的。况且报复杀人案件的被害者没有性别和年龄之分。而性变态杀人案件的被害人大多为女性并且多是年轻女性。与强奸杀人案件现场相比较强奸杀人案的犯罪分子施用暴力威逼、伤害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迫使对方就范而与之性交,  相似文献   

2.
正1案例1.1案例1某地一男童被害,尸体检验时发现被害人阴茎被割掉,现场未发现被害人阴茎。案件侦破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婶婶)交代,被害人父母经常嘲笑嫌疑人只能生育女儿、不能生育儿子,致使嫌疑人非常憎恨被害人父母,故将憎恨转嫁到被害人身上,在杀害男童后割去了阴茎,以示报复。1.2案例2  相似文献   

3.
2003年6月,犯罪嫌疑人张伟、唐敬森,在收购废品中与被害人张仁新因竞争而发生了冲突,便心生歹念,欲对张仁新进行报复、排挤。二人经预谋,花钱雇请重庆来沪无业人员徐永文(在逃)纠集人员对张仁新实施伤害,决定用刀砍断被害人张仁新一条大腿。他们将此计划告诉了犯罪嫌疑人盛玉明,让盛在  相似文献   

4.
报复性犯罪是指由于行为人自身或者家庭、社会等因素,从而导致对他人或社会产生报复性心理所引发的犯罪,通常分为报复他人和报复社会两种类型,本文主要论述针对他人的报复性犯罪。被害人过错是人身侵害类案件中的重要酌定情节,也是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时常援用的辩护理由,但是我国刑法至今仍未将被害人过错纳入法定量刑情节的范畴,这是导致强奸罪、故意伤害罪和其他人身侵害类犯罪量刑不均衡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论述被害人过错的法理基础,并对比外国立法例,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得出了被害人过错的酌定量刑情节应当法定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一、一则据以讨论的案例汽运公司于2003年6月以自有财产抵押向交通银行借款600万元未还,于2003年7月被法院宣告破产,交通银行在破产程序中实现抵押优先受偿权311.2万元(抵押财产通过公开拍卖由运输公司购得),其余作为一般债权处  相似文献   

6.
拿什么定案     
2006年3月14日,本刊记者来到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采访本案终审法官陈某,对方以“此案已进入申诉,没什么可说”为由,拒绝了采访。从2004年2月至9月,这起离奇的强奸案经历了四次裁判,除一次发回重审外,其余三次的裁判结果均认定被告人有罪,所依据的证据均为被害人的报案与陈述,证人证言和三名被告人曾经作出的有罪供述(均翻供)。在2004年9月23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的刑事裁定书中,法官有一段这样的审查分析:汪某……向公安机关报警称“被人报复”,当公安机关前来询问时,汪某否认了“报复”一说,但不否认被强奸一事。这足以证明被害人对一般…  相似文献   

7.
被告人梁某(男,22岁)伙同卞某(在逃)企图敲诈他人钱财时,被工人刘某发现并阻止。梁、卞二人心怀不满,图谋报复。一日晚约11时,卞某等人持枪用出租三轮摩托车将刘某绑架。途经梁某家时,又叫出梁某同车到达张某(在逃)家中。梁某等人先是对被害人大打出手,进而又强迫被害人脱光衣服,梁某上前用水果刀在被害人左、右手臂,右手大拇指、前胸、左肩、脚跟等地方划伤多处,有的长达30厘米。又在被害人背  相似文献   

8.
在广西南宁市召开2003年诉讼法学年会上,一个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的诉讼权利——被害人上诉权被提上议程,它顺应了刑事诉讼中强化对被害人保护的国际潮流,对我国司法实践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中,人的尊严逐步受到重视,被害人由作为诉讼手段的证人转而成  相似文献   

9.
姜声莲 《法制与社会》2013,(19):181+18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将被害人陈诉列为直接证据,被害人作为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犯罪行为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是其中亲身经历者,而被害人的心理直接影响到被害人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提供情况的准确性和真实、客观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破。女性被害人以遭受性侵犯的心理状况最为典型,通常出现惧怕、恐慌、愤怒、报复、屈辱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案件的侦破和女性被害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对遭遇性侵犯的女性被害人的心理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0.
黄俊 《法律与监督》2006,(11):34-35
案情简介 1995年1月,犯罪嫌疑人谭某某为报复被害人向车间反映其私自将单位财物拿回家,用泼硫酸的方式致被害人脸上、身上大面积烧伤,经鉴定为重伤,六级伤残。公安机关于案发次日立案,因犯罪嫌疑人潜逃新疆,下落不明一直追逃未果,也未依法采取法定的强制措施。谭某某潜逃期间,被害人也未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进行损害赔偿。2006年5月,犯罪嫌疑人从新疆潜回重庆,随即向警方自首。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91,(7)
刑事诉讼过程中经常遇到被害人不愿与司法机关配合的反常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第二次被害人化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所谓第二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心理上再次受到侵害,特别是涉及阴私和亲人遇害的案件,被害人出于惧怕再次受到侵害、报复,暴露阴私或对社会的同情援助不满足,不信任法律和执法机关等原因而形成新的精神创伤。就司法人员而言,有的对被害人的投诉推诿扯皮,致使被害人告状无门,在心理上造成新的伤害;找被害人取证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不尊重对方人格尊严;在调查中把案情泄漏给知情人,引起  相似文献   

12.
刑事犯罪给被害人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痛,由此而引发的经济窘境更是雪上加霜,当这样的刺激积累到一定程度,报复型犯罪、上访、聚众闹事等事件就不可避免地要上演。本文指出通过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设计督促国家在其职责范围内保障被害人及其家属的生活,是发展人权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3.
李岑 《天津检察》2008,(1):34-35
近年来,在对人权保障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对被害人利益保护不足的情况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在被害人死亡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一方更是蒙受了肉体、精神和财产诸方面极其严重的损害,如果“公力”不能及时有效的保障被害人权益的实现,将直接导致受害亲属上访案件增多等现象,甚至引发其以极端方式报复被告人一方悲剧的发生。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公诉案件被害人死亡情况下的权利救济问题,应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陈岩  王迎龙 《犯罪研究》2010,(3):12-16,25
法律惩罚出现以来,被害人于其中大多时候都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惩罚概念本身、刑罚的起源,还表现在不同时期西方著名法学家对法律惩罚正当性的证成当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宪法保护的缺失、“国家追诉犯罪”的基本局面,还包括秘密审判、公开行刑的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律惩罚对被害人价值何在?法律惩罚是对被害人的正义之举,是被害人报复情感合理宣泄的途径,是防止被害人走向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案情被告人李某系河南省淮滨县农民,与邻居闻某曾因琐事发生过纠纷和厮打。李某被打吃亏后,曾扬言要毒死闻某女儿闻某甲进行报复。2001年5月17日,被告人李某早饭后在被害人闻某甲所在的小学附近逗留了一上午,就在这天中午,闻某甲放学回家后死亡,经法医鉴定,闻某甲系服毒鼠强中毒而死。检察机关以被告人李某犯故意杀人罪向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被害人之父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经审理,一审法院认定指控不成立,宣告被告人李某无罪。随后,信阳市人民检察院向省高级法院提出抗诉。抗诉称:被告人李某在闻某甲死亡的当天上午有作案时间和…  相似文献   

16.
建伟 《检察风云》2002,(15):26-29
一名吸毒女为泄私愤而将报复的毒针扎入无辜的婴儿,对被害人造成终身无法消弭的毒害。这种因严重心理扭曲而导致的犯罪再次向人们敲响沉重的警钟。  相似文献   

17.
符强 《特区法坛》2003,(78):42-42
2002年10月3日,被告人张立与李明因买鸡之事发生口角,被李明打一拳,张立越想越气,便回纠集张田、王山找李明报复,三人便冲上去殴打李明,其中张田、王山各打中李明一拳,李明见状逃跑,张立便持刀追上去刺中李明背部两刀。李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检察院以张立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向某中级法院提起公诉,对张田、王山不追究刑事责任。被害人家属也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案例一:2003年4月,被告人原某与被害人王某因琐事发生口角进而相互推拉,在推拉中王某倒地致右腿受伤。2003年11月,公安机关鉴定认为:王某右侧胫骨内髁骨折,右膝关节强直伴功能严重障碍,其右腿膝关节之损伤为重伤。随后,原某因涉嫌过失致人重伤罪被提起公诉,2004年7月,法院初审以过  相似文献   

19.
正案名:区某文等人故意伤害罪案【基本案情】区某华是佛山市南海区一家公司法定代表人,案发前身家已经过亿。被害人叶某曾为佛山市城区公安分局民警,辞职后在佛山市区经营一家娱乐场所。2006年2月,区某华得知妻子与叶某有婚外情,与其弟区某文商议找人报复叶某。两人指使朱某某报复。2006年5月10日凌晨3时许,在朱某某指使下,李某等人在禅城区福宁路持刀追砍叶某,但被叶某逃脱,叶某受轻微  相似文献   

20.
案情简介:赵某因报复于 1999年5月 4日13时许,携带事先准备好的作案工具,到被害人家中,趁宁某不备,将其杀害。赵某在翻找财物找到价值8300元物品后,发现东南间卧室紧闭,又破门而入实施了抢劫5200元现金和杀害邵某(宁某之女)的犯罪行为。1999年5月7日,被告赵某在北京被抓获归案。一起恶性杀人、抢劫案件被破获。某市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7月 30日移送起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 18日公开审理了此案,并当庭宣判,判决被告赵某犯有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 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