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何荣功 《法学》2024,(2):70-84
目前轻微暴力致被害人死亡的概念表达不够科学,应改称轻微暴力引起被害人死亡。此类案件的特点是行为的危险性及其强度与法益侵害结果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轻微暴力引起死亡的刑法定性首先要解决是否存在犯罪实行行为问题,进而才有必要探讨轻微暴力和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刑法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主观罪过。一般情况下,轻微暴力在客观上并不具有造成被害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定型危险,欠缺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实行行为。司法实践之所以广泛地认定此类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主要考虑的是被害人死亡这一严重法益侵害结果、被害方的处罚诉求以及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将此类行为认定为意外事件,更符合行为的构造和性质。此类案件的办理应重视行为人与被害方的沟通协商,行为人积极赔偿并取得被害方谅解的,应尽量避免将行为积极入罪。  相似文献   

2.
新刑诉法规定将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列为刑事诉讼当事人,提高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加强了对被害人权利的立法保障,是新刑诉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一大进步。如何正确认识这种进步,如何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刑事审判工作中,实现对被害人权利的充分保障,是今后刑事审判工作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必须从刑事诉讼理论的高度认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对于被害人尤其是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是否应列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问题,历来存在两种不同观点。认为被害人不应列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观点主要是考虑如果让其独立于公诉机关,…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对犯罪实行以国家专门机关追诉为主,如何制约国家专门机关的追诉权、保障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就成为实现刑事诉讼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修订过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我国刑事起诉方式以国家公诉为主,兼采被害人追诉主义,采取扩大自诉案件范围,在国家专门机关不予追诉的情况下,赋予被害人对某些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公诉案件以起诉权,以求得司法公正和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目的。这个制约措施有实际针对性,符合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建设民主与法制国家的要求。但通过被害人的起诉权把上述某些公诉案件纳入自诉程序,构成…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上诉权是维护被害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本文对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作了探讨,对否认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观点作了分析,并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如何行使上诉权进行了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5.
杀人犯罪人参与刑事司法是指在情节严重的杀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尚未死亡的前提之下。对于在案件中杀人犯罪被害人死亡的情况自然主动被排除在情况之外。而对于杀人犯罪案件中杀人犯罪被害人尚未死亡的情况下,犯罪被害人是同犯罪人最了解案件发生的原因、案件经过以及产生的后果等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刑事司法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和对犯罪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处。首先,这是犯罪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主体和当事人地位的必然要求;其次,犯罪被害人在整个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地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程序原则的基本原则;同时,这也是恢复性司法模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受到人身伤害后,在医疗因素的介入情况下发生死亡的结果,是否应当认定该死亡的结果属于被害人受到故意伤害致死的法律结果,这是在量刑中必须予以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对案件的事实进行个案化的深入剖析,揉合各种学说的观点,并在一定情况下考察该问题的社会意义等公共因素,探讨本案因果关系中介入因素的性质,从而寻求在刑事法律实践中对类似案件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陈述作为证据种类的一种,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查起诉案件中,往往要求具备被害人陈述。然而在盗窃案件办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案件,即被害人未报案,致使缺失被害人证据。在此情况下,若仅凭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等相关证据,能否确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即此类案件的证据标准如何把握?下面笔者针对司法实践中常遇到的无明确被害人盗窃案件的几种情形,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证据标准作一分析。1.对无明确被害人,但犯罪嫌疑人供认犯罪的盗窃案件的证据把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少被…  相似文献   

8.
现行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在不服一审判决时,没有上诉权,而是由检察机关决定是否抗诉。一些法律专家和学者从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主张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独立的刑事上诉权。他们的理由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刑事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一方当事人,享有独立的刑事上诉权;而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也是当事人之一,理应享有当事人的一切权利,包括独立的上诉权。二是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其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均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赋予其上诉权有利于惩罚犯罪,保护被害人自身的…  相似文献   

9.
对于犯罪较轻的公诉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通过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和解以不起诉的方式终结案件,能够有效地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最佳的刑事诉讼效益。为了使自愿和解得以实现,应赋予被害人对公诉权的制约权,即对一些犯罪较轻的刑事案件,允许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自行和解,在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被害人可以要求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检察机关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相似文献   

10.
无效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本应属自诉范围的案件 ,在自诉权人(本文所指自诉权人包括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及其近亲属)有自诉能力的情况下提起的公诉 ;无效公诉的程序处理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对无效公诉案件审理过程中 ,认为案件应为自诉范围时诉讼如何进行。如检控方以盗窃罪名提起公诉 ,法院经审理认为应构成侵占罪 ;检控方以重伤害罪名提起公诉 ,法院经审理认为应构成轻伤害罪等。在这两种情况下 ,案件因罪名认定上的变化 ,其诉讼方式也由公诉变为自诉 ,检察院提起的公诉也就会因其程序违法而变为无效。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刑法、刑…  相似文献   

11.
司法信箱     
司法信箱判决离婚的案件,一方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死亡的,应适用何程序?编辑同志:我院受理一起离婚案件,且经一审判决离婚。一方当事人在判决书送达后(即上诉期限内)死亡了。请问,在此情况下,对该案应适用什么程序结案?一审判决在法定期限届满后是否生效?请予解答...  相似文献   

12.
浅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同时对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诉讼权利都作了具体而系统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对被害人诉讼权利如何保护方面,有些问题仍亟待解决,笔者就此略陈管见。(一)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在审查立案时,被害人的举证责任问题1.如何理解《刑诉法》第170条第2项、第3项中的“有证据证明”。《刑诉法》虽然扩大了自诉案件的范围,但却将除了“告诉才处理”以外的自诉案件的举证责任赋予了被害人一方。被害人在人民法院审查立案时,应负主要举证责任,是不容置疑的,但其举证责任应尽到何…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在自诉案件中是自诉人,他的诉讼权利一般能得到保障,但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往往被当作证人对待,他的诉讼权利因而没能充分行使。本文对公诉案件被害人(以下简称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问题作些探讨。 被害人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人,证人是有义务向司法机关陈述自己知道的案情的人。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各是证据的一种,但是被害人同证人的诉讼地位、诉讼  相似文献   

14.
不捕不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犯罪研究》2008,(4):47-53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推行,促使检察机关提高了不捕不诉案件的比例,对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司法环节救助的空白,使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时常处于空置状态,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被害人与检察机关的矛盾。因此,在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我国应探索建立不捕不诉案件被害人救助制度,明确救助原则、立法模式和救助主体、救助对象、救助条件等,从而完整地实现刑事诉讼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15.
修改后的刑诉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这一规定的增设,建立了人民法炼对检察机关某些不起诉案件的制约机制,有利于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对促进严格执法,具有…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在现有的国家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刑事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权利,特别是在得不到赔偿的情况下,国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的一种司法救助手段。救助的对象是故意或过失犯罪造成严重伤残或者死亡案件中的受害者,包括本人以及死亡人员生前赡养、抚养、扶养的近亲属,救助的机构可以是公检法等相关部门,救助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以及社会捐助。  相似文献   

17.
被害人的自诉权是关系到被害人权利的重要内容,保障被害人自诉权行使,对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保障被害人自诉权的有效行使尚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有必要加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问题 从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情况看,在自诉案件的立案审查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领域,立法和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人权保障相对比较薄弱。犯罪人币口被害人是刑事上的对立者,既然如此,没有理由只重视和着重研究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加强对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世界各国刑诉法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实现我国家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我国宪法规定保护人权的重要举措。因此,被害人的人权保障已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9.
自诉案件中经常会发生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人民法院在立案阶段通常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即被告人下落不明的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在法庭审理阶段则根据《解释》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一律裁定中止审理。笔者认为《解释》的此二项规定有失妥当,既不符合刑诉法的有关规定,也不利于保障被害人一方的合法权益。针对自诉案件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情况可以考虑增设有关缺席判决的规定。理由是:一、在自诉案件中,被…  相似文献   

20.
死刑案件大量集中在致人死命的暴力性犯罪中,即多数死刑案件中存在着明确的被害人。在死刑案件中加害人与被害人的责任并非完全处于两个极端——加害人的责任为100%,被害人的责任为0,许多情况下被害人对案件的发生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被害人的过错大小直接影响到加害人的刑事责任程度,因此,认真研究被害人过错有利于提高定罪量刑的准确性,在死刑案件中,研究被害人过错对于提高死刑适用的准确性更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