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赵本山上周带家人赴狮城度假,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要移民新加坡时,他笑说“他们(中国人)不会放我走的”。(据8月3日中新网)  相似文献   

2.
在全世界的人们同庆新千年到来之际,衢州婺剧的悠扬丝竹声悄悄地漂洋过海,在新加坡狮城奏响,成为新加坡迎新千年庆典中迷人的乐曲,无数海外华人和外国友人为之倾倒。衢州婺剧团应新加坡专业艺术团体敦煌剧坊的邀请,参加“狮城跨越新世纪戏曲节”,可谓是四喜临门。  相似文献   

3.
《创造》1993,(6)
中国大陆有一股“新加坡热”,这股“热潮”的一个基本点就是:重视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去年初邓小平南巡,提到“新加坡治理得好”,鼓励中国党政干部多研究新加坡的经验。此言一出,热潮即起,过去一年间,来新加坡考察、学习与洽谈业务的中国人有好几万,创下了一年内中国人访狮城的最高纪录。新加坡经验究竟有哪些值得中国人重视与学习的呢?近来我接待了好多批南来考察的中国朋友,也到中国东南沿海去跟那里的领导干部、学者、文化人接触,大家总要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自己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所见、所闻及所思,  相似文献   

4.
“狮城”新加坡以其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廉洁高效的政府和优美整洁的环境,赢得了世界普遍赞誉。这个华裔占总人口3/4的岛国,其领导人时不时提及东亚价值观和儒家文化,无疑令她的亚洲邻居中国备感亲近。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信息渠道和专业知识的局限,“新加坡经验”往往被误解——威权体制、高薪养廉、严刑峻法、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模式等,不仅令普通民众、甚至也让专家学者深感困惑——这是真实的新加坡吗?  相似文献   

5.
陈同斌 《乡音》2014,(3):I0001-I0001
“大斤石呦镇乾坤,干雕百刻出韵神。骏马跨征途哇,巨龙驾彩云。……点石成金兴伟业,独具匠心啊铸石魂。”每当朝霞辉映狮城的时候,在沧州市307国道与朝阳路交汇处,都会飘来阵阵悠扬的歌声,这就是《大斤之歌》——大斤人工作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6.
金绮寅 《黄埔》2007,(5):42-45
汪辜会谈结束不久,汪道涵即致函辜振甫,表达了再度会谈的心愿,函中称:“狮城会谈,已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深愿与先生再度执手,共迈续程,巩固成果,共达新识。”汪老期待两岸在全面落实汪辜会谈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促进两岸关系进一步的发展。汪辜二次会晤理当进行。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1994,(1)
1993年8月,美丽的新加坡。由新加坡广播局和我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中文)大专辩论会在此拉开战幕,来自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青年俊才唇松舌战,逐鹿狮城。复旦大学代表队受国家教委委托出战,一路势如破竹,连挫剑桥大学,悉尼大学和台湾大学代表队,捧走了此次辩论会冠军及“最佳辩手”两项大奖。 本刊特选登辩论会初赛中剑桥大学代表队(正方)与复旦大学代表队(反方)的精采辩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才伟 《辽宁人大》2008,(2):45-45
新加坡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国家。关于它的介绍并不陌生,但当我置身那座花园狮城,注视着、比较着、也体会着它的时候,总觉得有许多和想像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当你踏入“狮城”新加坡,一定会被这号称“花园之国”的国家的美丽与干净所吸引。在这个面积仅有641平方公里而移民众多的国家里,人数最多的依次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这三个种族的民风习俗则构成了新加坡人习俗的主调。礼仪 新加坡人文明、礼貌、卫生,处世待人,总是仪表整洁,亲切友善,笑容可掬,彬彬有礼。新加坡政府大倡文明礼貌之风,讲礼貌已成为新加坡人的行为规范和美德。各类礼貌守则应有尽有,随处可见,就连邻里之间都有《邻里礼貌守则》。交通警察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罚款时,也要微笑执法。新加坡人对父母、长者尊敬…  相似文献   

10.
<正> 翁伯祥,别署愚翁,西蜀愚翁,四川资阳人。新疆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全国或国际重大书法大赛中获奖,参加过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3、4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全国第1、2届正书大展,第2、3、4、5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览以及新加坡狮城  相似文献   

11.
新闻扫描     
<正>中日韩狮城峰会达共识11月20日,第八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出席会议。三国领导人对一年来三国合作的进展表示满意,确定了今后的合作项目,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三国领导人就今后合作进行了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保持高层交往,加强政治对话与磋商,  相似文献   

12.
刚刚结束了20天的台湾之行,她风尘仆仆返回上海.旋即又要杆科狮城演出。好在有约在今,在她即将离沪前的那天晚上,笔者如期在其会客室,采访了这位与宝岛甚有缘份的艺术家。六度有缘从1991年至今,闽惠芬已六度赴台表演,其频率达到了几乎每年一次。首度访台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这位“鬼门关前创天籁,重返人哀传佳音”的二胡大师,连续举办8场独具扭力的独奏音乐会,并场场爆满的盛况,连“天王巨星”都自叹弗如。二度赴台,一曲气势磅癌的《长城随想曲》,令观众如痴如醉,祝贺演出成功的花篮,在舞台前堆得像小山一般高,排队等签名…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虽是一个弹丸小国,总面积不过682平方公里,还不到重庆市面积的1%,却非常富裕,2002年人均国民收入已达20849美元,居世界第二。是什么使新加坡发展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好?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些什么呢?笔者在此将亲身感受略谈一二。一、穷则思变,奋力腾飞40多年前的1960年,这个被称为“狮城”的地方还非常落后,人均国民收入仅有427美元,到处充斥着贫困、混乱和冲突。1965年独立时,新加坡可谓困难重重:落后、地窄、粮食不能自给,资源贫乏——矿产资源少得可怜,包括饮水在内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以严管重罚著称于世。作为一个游客,更多体会是从生活中的细小事情产生。比如市民举报吸烟者、出租车不允许乘客开车窗、乘电动扶梯靠左行等等。作者的眼睛犹如一个摄像头,让我们在济览"狮城"文明的同时,也审视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5.
建屋局与新加坡住宅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又称狮城,面积648平方公里,人口310万,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1999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00人。虽然新加坡人多地少、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少数国家之一。截至1985年,新加坡已解决近80%人口的居住问题,到1990年,92%的新加坡人有了自己的住宅。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达纳巴兰在国会讲话中曾骄傲地宣布:“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象新加坡这样,使一个公民在离开学校工作二年便可以购置住房,一个月收入500新元的工人就完全有能力购买一套三房式组屋”。1988年香港《亚洲周刊》也发文赞叹道:“新加坡公共建屋举世无双。” 新加坡也曾经历过住房短缺,居住条件恶劣时期。新加坡在1959年6月获得自治时人口约为150万,其中就有25万人住在贫民窟里,  相似文献   

16.
余云 《同舟共进》2020,(2):88-89
怎么会想起"柴爿馄饨"来的呢?最近馄饨吃多了。上海家的公寓小区夹在时髦的新天地和烟火气十足的老城厢之间,人在狮城多年,买了这房子却没好好住过,近两年停留时间稍长,一来二去领略了老城厢的好处:这里一直是最接地气的市井美食宝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过程.这种“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化”的主体和“中国实际”三者双向互动、融合、相适应的过程.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谋、共创、共生”三重向度,即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实现三方“共求”解决中国问题;用中国实际“化”马克思主义,三方“共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互化”,融为一体,共存共生.  相似文献   

18.
前一阵为了“去中国化”,台湾当局先行修改历史教科书,把“台独”教育变成了“台独”思想教育。除了将高中第二册历史原来的“本国史”改称为“中国史”,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部改为“中国”,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际社会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又相继提出“中国崩溃论”,近期又大力推崇“中国责任论”。西方国家的“中国观”是否真正发生改变?中国强调“在国际社会要做负责任的大国”,这与“中国责任论”中的“责任”内涵是否相同?面对“中国责任论”,我们应如何辨析、应对?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中国学界把“国际中国学”定位为“学术性的工具”的观念,往往是建立在对我国人文“特定学术价值”的“自我认定”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基础上的。这在事实上可能导致对“国际中国学”作为一门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学术的本体”缺乏更有效的和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以“日本中国学”研究为例,中国的研究者需要在“文化语境观念”、“文学史观念”和“文本的原典性观念”上,作出深刻的反思,并调整学术视角,保持学术操守,惟学术自重,方能在“国际中国学”的学术中创造出属于中国学者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