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大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人大宣传工作,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全体公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法治现代化与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艳芳 《人民论坛》2014,(5):98-100
公民的法治意识决定了一国法治建设的未来。当前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阻碍,都和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薄弱相关。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类措施,多角度、全方位入手培育公民法治意识,使公民法治意识和国家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焦艳芳 《人民论坛》2014,(14):98-100
公民的法治意识决定了一国法治建设的未来。当前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阻碍,都和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薄弱相关。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类措施,多角度、全方位入手培育公民法治意识,使公民法治意识和国家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张红昌 《今日海南》2014,(12):17-17
<正>作为依法治国建设中的最广大群体,公民的法治观念与守法状况对依法治国建设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推进依法治国建设,除了要在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之外,尚需要努力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改善公民遵纪守法状况。第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质言之,应通过各种形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实行依法治国的艰巨之处不在于法制的构建与实施 ,而在于能否彻底清除封建“人治”思想残余 ,形成依法治国的公民意识。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是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我国政府主导型法治建设模式所决定 ,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如何 ,将对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 ,当前领导干部应主要树立四种法治意识 :即法的权威意识、有限权力意识、公民权利本位意识和尊重司法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面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存在的不足,需要树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文化教育队伍战斗力,增强法治意识,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和全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理应成为实施依法治国、落实党中央"建设法治中国"方针的领跑者,大力推进"法治北京"建设势在必行。北京市推进"法治北京"建设,总体上需要实现:地方性法规规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公权力运行规范;公民合法权益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市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经济社会秩序良好。依据上述目标,推进"法治北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石嘴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法治办),主管着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市法治办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及依法治市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坚持普治并举、法德结合,进一步提高全市公民的法律素质,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1989年、2001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也随之进行变革。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新旧社会结构体系的相互碰撞交替中,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支撑。十八届四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法治将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意味着作为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公民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的社会是法制健全和高度民主文明的社会,现代化的公民必须具备现代化的公民意识,我国目前正在向现代化法治国家迈进,对现代公民意识及公民教育产生了强烈呼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时代需要,向公民教育转变。树立公民教育的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公民教育实施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法治的实现需要对现行法律足够尊重、信仰、服从。规则意识是法治精神建立的内在动力和保障,培养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是依法治国的精神支柱,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政府、企业、公民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的培养路径多有不同,应分门别类、共同推进。培育政府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政府法治精神建设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对于法治建设尤为重要,只有政府带头守法、遵守规则,才能引导企业、公民自觉守法。首先,政府权力规范化、法律化。政府在执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浙江》2014,(22):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当前正值改革攻坚期、发展机遇期、社会风险期"三期叠加",运用法治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是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认真讲法治、切实抓法治,带头遵法守规、依法办事,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作用。突出法治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守法用法意识。增强干部的法治意识,打牢法治的思想根基,既需要干部本身由内而外地自觉养成,也需要党组织由外而内  相似文献   

13.
提高干部法律素质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的法律素质与依法治国之间关系密切。要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必须提高干部的法律素质。今天,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提高干部的法律素质在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法律素质实际上是指人们所具备的法律意识、掌握的法律知识、遵守和实施法律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需要通过人们的行为得到体现,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同时,领导干部的行为又受制于法律素质,它是决定领导干部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关键。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为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职权,而这…  相似文献   

14.
法治意识既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动力,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支撑。然而,我国农民的法治意识普遍较为淡薄,还无法适应法治中国建设的诸多要求,更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了加速城镇化进程,我国还需加强普法教育力度,健全社会法治体系,全面提升农民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张云龙 《理论月刊》2006,2(3):135-137
利益是公民参与意识的本源。以制度保障公民的利益是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根本区别,制度的完善与否决定着公民利益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着公民的参与意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加强程序与法治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公民参与意识乃至推进民主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培育公民守法意识是在新时代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筑基之举,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全体公职人员的自觉守法和依法行政,形成全社会守法氛围。并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创新,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使我国公民进一步形成新时代公民的法治风范。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形势下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支撑。结合当前形势及自身实际,我认为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把握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法治工作者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注重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强政治意识、法  相似文献   

18.
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全民守法。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居民行为规范有助于提升居民行为规范意识,推进全民守法。培育居民行为规范必须在抓好非法律性行为规范建设的同时,努力改善法治环境,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港湾。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民主政治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 依法治国有利于公民养成正确的民主意识。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公民必须依法参政,这本身也是民主政治的内容。并且,宪法和法律在肯定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广泛民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还为他们规定了相应的义务,并为他们滥用权利的行为设定了强有力的惩罚措施,这就为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和相应义务的履行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从而有利于公民提高政治责任感,养成正确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选举人大代表的过程,是广大人民群众把属于自己的管理国家事务权力委托给自己信任的人的过程,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和基本体现。选好基层人大代表,是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利的基础和保障,有利于培养公民意识,树立民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今年是基层人大的换届选举之年,是中央确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以来的第一次基层人大换届选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实践,对下一步基层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影响深远。因此,做好基层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