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勇 《同舟共进》2011,(10):9-11
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说,清廷退位后并没有丢掉江山。经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清廷只是退出了“大中国”的政治舞台,皇帝还是那个皇帝,国名还是那个国名,只是“大清国”变成了“小清国”。原先一个庞大的帝国,其领土只剩下了紫禁城那个大宅子。  相似文献   

2.
<正>看丰子恺的漫画,常常会把人带回到逝去的旧时光里。那个时代没有MSN、没有QQ、没有短信,却有着“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朴实率真意境,让人久久回味。那个时代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超女,却有“阿三夫君如见”的乡土中国气息,勾起人沉沉的回忆;那个时代没有MP3、没有DV、没有数码相机,却能用寥寥的几笔勾勒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的城市,现在常常会有这个节那个节的,也常常会有这个会那个会的。于是,我们的政府就通常会在这个节或那个会的到来前几个月,对城市进行一次“举全市之力”的大规模“整容手术”;于是我们的城市就会变成一个大工地,工人们日以继夜紧张奋斗,为的是要赶在开幕迎客之日(这个“客”,主要是上级领导或上级的上级领导),给大伙儿一个惊喜:啊!好漂亮……宾客们对城市的审美,常常是匆匆一瞥,旋即  相似文献   

4.
“哈利活着!” 在大风刮倒北京东直门十几棵树的那个雨夜,北京女孩儿张竞买了《哈利&#183;波特与凤凰社》的票,不管大风大雨,一路开着车朝电影院进发,结果,她享受到了“空旷的马路和电影院寂寥的人群”,过了一个很“哈利&#183;波特”的夜晚。  相似文献   

5.
齐人 《春秋》2013,(3):4-8
上世纪70年代.“主席像”曾经是每个城市最常见的建筑。几乎每个广场、每个机关、丁厂、学校,都有一尊伟岸的毛泽东塑像。“主席像”成了那个时候的城市地标,以“主席像”为背景,摆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Pose,是那个年代留下的最多的合影。  相似文献   

6.
赵玫 《天津人大》2012,(6):42-43
巴黎最后的那个上午。 在最后的可以自由选择的时间里,你究竟是选择奥赛博物馆,还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巴黎春天”?去奥赛可以看到印象派画展,而“巴黎春天”可以购物。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参观奥赛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正> 某企业为应付上面对各类活动阵地“一票否决”的检查,专门制作了20多个门牌,有“党员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有“计划生育宣传室”、“图书阅览室”,还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科技推广中心”等等。每遇哪“家”哪“室”哪个“中心”的检查组光临,那“家”那“室”那个“中心”的门牌便会被请出仓  相似文献   

8.
贵在用心     
1995年10月,不懂卫技专业的我被阴错阳差地推到了市卫生局长的岗位上。在“官场”上,我一向遵循“顺其自然,有所作为”的准则,这就是想当官不一定能当成,只有“水到渠成”;但不论在那个岗位上,都不能碌碌无为,必须  相似文献   

9.
一战争时期,我在故乡沂蒙山学唱了好多歌曲,有一首只能哼唱的,我觉得是半拉歌,这就是:“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哎见牛羊;自从那个来了哎日本鬼,家家那个户户哎遭了殃!”没有料到这个曲调后  相似文献   

10.
檀国柱 《台声》2010,(9):18-20
“我去了两次,真的很好吃,真的很好.卖‘升官发财’的那个老板长的很像许建国(台湾知名主播),卖挂包的那个大叔和卖卤肉饭的那个阿姨很和善。”网友keyu761说。  相似文献   

11.
那个“流氓”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自然都是“外事组”的侦探。他们设计使黄家保姆对侦探李荣芳产生好感,和他建立了友谊。  相似文献   

12.
那个晚上的影片好像是南斯拉夫的《桥》,他正要走进电影院,一个青年拦住了他。那个青年看上去很焦急,说:“大哥,售票处已经买不到票了,您能把手中的票卖给我吗?”他一愣,有些为难。青年的脸色黯然,“要不是为了母亲,我也不会麻烦您……”“你母亲?”“是的,我们从乡下来,我想领  相似文献   

13.
假如留心,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215;&#215;长,今天天气凉,咱们少喝一点,暧暧身子。”“算了吧……”“&#215;&#215;书记,这点土特产,是一点小意思。”“不必了吧……”“&#215;&#215;主任,你的孩子,我们准备破格提拔。”“这不好吧……”这几则对话,答话者似乎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即不赞成搞不正之风。可奇怪的是,在这样的对话之后,人们见到的却恰恰是被&#215;&#215;长、&#215;&#215;书记、&#215;&#215;主任否定的不正之风的上演。原因何在?问题可能就出在话尾的那个“吧”字上。正是这个奥妙无穷的“吧”字,使一个否定句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肯定句:“算了吧”,决不是算了,而是来者不拒;“不必了吧”,也决不是不必,而是多多益善;“不好吧”,更不是不好,而是妙得很!答话者巧用助词,听话者心领神会,于是照喝、照送、照提,皆大欢喜。这些人,真该好好感谢古代造字的那个仓颉,庆幸中国语言之丰富。倘若没有这个“吧”字,事情真是难办多了。还引前例,部下摆上酒宴,是说喝,还是说不喝?说喝,固然可以一饱口福,但上级明文规定不准大吃大喝,且又众目睽睽,那个喝字,怎好赤裸裸地说出口,说不喝,干脆则干脆,可是,面对美酒佳肴的诱惑,腹内馋虫蠕动,嗓子眼发痒,又如何打熬得住?而轻轻一吐,“算了吧”,却...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中国社会能够培养欣赏纳兰和王家卫的人,的确令我们欣慰,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玫瑰;而那个叫做“BOBO”的新族类,又把“小资”提升为“有艺术理想、人文情怀和叛逆精神的富人”———哦。一个社会新阶层就是这样慢慢崛起的。  相似文献   

15.
最后的聚会 那个在地坛玩耍的孩子回去了,那个“职业生病业余写作的人走了”。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走了。对于死,史铁生是坦然的,“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相似文献   

16.
现在电视广告可谓五花八门。有个牛奶广告更是别出心裁。每次只用几秒钟说一个脑筋急转弯,然后是一句“喝一杯××牛奶再告诉你答案”。这天,我听到了这样的话:“什么人最不听话?”在“喝一杯××牛奶再告诉你”的广告词之后,那个卡通牛喝完牛奶大笑着说:“聋子。哈哈哈哈……”听到这个答案,我一点也笑不起来。那  相似文献   

17.
权力蹂躏了“民主”,而那个被叫做“民主”的受害者,本身就是一个冒牌货。在一个看似“民主”的程序中,缺席的恰恰是民意;取代民意位置的,是“民主”程序的制定者。  相似文献   

18.
当我周围无数的男男女女都在为那个“爱”字低吟、倾诉、哀叹那个永远的痛时,我却一直在为那个“胖”字狂吼、唠叨、哀嚎着那个永远的痛。 虽然在别人看来这份感情比较低俗,但它对我确确实实与感受着那个比较高雅的“爱”字同样的悲痛欲绝。有两件事可以证明:同在一个城市,我经常偶遇我的中学同学,或对遇,或等车,或赶路,总之,时间比较少,每次说话既亲又急。突然有一天,她愤愤地说:“20年来,怎么每次见我你说的都是减肥,你就不能有点  相似文献   

19.
<正>在咱们祖国台湾岛上居住的那个叫陈水扁的人,最近做了一件让国人十分愤怒的事:在台湾所谓的“国安会”上,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和“终止”“国统纲领”适用。何谓“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国统会”全名为“国家统一委员会”,成立于1990年,任务是“研究并咨询有关国家统一之大政方针”;“国统纲领”全名为“国家统一纲领”,经“国统会”在1991年2月23日通过,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正> 苏联最高法院前不久开庭审理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这位“驸马”被指控“利用与勃列日涅夫的家庭关系来达到罪恶的目的”——滥用职权和受贿65万余卢布。苏联党内有位领导人曾对勃列日涅夫时期作过这样的描述:“国家滑向危机,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现象普遍盛行。最上层道德败坏,对国家的前领导无休止地歌功颂德……。”在那个年代,提拔高级领导人在小圈子内进行,对人的评价主要不是根据业务素质,而是按家庭地位和他是否善于讨好这个或那个家族而定。《真理报》把这叫做“丘尔巴诺夫现象”。这就是说,“丘尔巴诺夫现象”产生于勃列日涅夫当权时期,因此,今天审“驸马”,实质上是对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