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事综览     
2011年9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以色列面临空前孤立。2日,土耳其外长宣布驱逐以色列驻土大使,将土以外交关系降至二秘级,并中止两国所有军事方面的协议。9日,埃及数千名示威者冲击以色列驻埃及大使馆,以色列大使连夜紧急回国。埃及总理谢拉夫16日表示,奠定埃以和平的基石“戴维营协议”并不是什么圣书,永远都可以被讨论和修改。14日,由于担心约旦民众可能举行反以示威并冲击使馆,以色列政府决定撤回驻约旦使馆人员。此外,巴勒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也使以色列在道义上陷入空前被动。  相似文献   

2.
由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和中国对外展览文化演出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承办的2007年中国美术馆《马永强绘画作品展》,于5月2日在中国美术馆  相似文献   

3.
2014年3月28日,应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与南亚研究所的邀请,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副馆长古尔·侯赛因·艾哈迈迪先生莅临南亚研究所的"南亚论坛"就阿富汗现状和中阿关系议题向四川大学师生发表了相关看法。现将古尔·侯赛因·艾哈迈迪先生此次发言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东欧中亚研究》2009,(6):F0002-F0002
2009年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外交部前副部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中国驻俄罗斯前大使刘古昌等近百名外交官、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苏丹共和国面积2505812平方公里,人口3150万,拥有铁、银、铜、铬、石油、天然气和木材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以农牧业为主,阿拉伯树胶产量居世界第一,长绒棉产量居世界第二,花生产量居阿拉伯国家之首、世界第四,芝麻产量在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均占第一位。但苏丹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为吸引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苏丹政府于1999年7月颁布了新投资法——《1999年投资鼓励法》(以下简称新投资法)。本刊现摘要发表由苏丹驻华大使馆提供的这部新投资法的中译本,希望对有意到苏丹投资的中国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24日,为庆祝中国与南非建交十周年,由南非驻华大使馆主办的庆祝中南建交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人员共50余人.中方与会者主要来自上海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南非方面由南非政府官员、有关国际组织和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研讨会主题是"从南非走向非洲--共同振兴、携手发展".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4月 2 9日 ,拉美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举行了“墨西哥哲学家塞亚思想研讨会”。会上 ,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刘承军和助理研究员林华先后发言。之后 ,与会代表就塞亚的思想进行了讨论。墨西哥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门多萨也在会上讲了话。下面刊登的是上述 3位学者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8.
1.以色列在联合国处境孤立的背景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以色列是为数不多的由联合国决议“创造”的国家。然而,以色列建国后,它与联合国的关系却很不融洽。以色列虽然在1949年就成为联合国的一员,但联合国的许多附属机构却把以色列排挤在外。在联合国的游戏规则中,成员国的一国一票制决定了在有关阿以冲突的表决时,以色列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9.
2008年4月1日,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国驻伊朗前任大使刘振堂、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国际文化研究中心主席蒙法尔德、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阿高杰里、西南大学校长王小佳教授、重庆市外办副主任唐文和重庆市教委领导胡斌等出席揭牌仪式,仪式由该校常务副校长宋乃庆主持.当天还分别举行了中伊专家学者座谈.伊朗通讯社也派记者随同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的以色列政策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变化。拜登政府开始调整之前对以色列过分偏袒的做法,使美以关系回到常态,有意维护与中东其他各方力量之间的平衡,安抚中东阿拉伯盟友;在地区层面,通过影响盟友们和友好国家,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同时意欲与地缘战略对手伊朗重启谈判,通过重新签署伊核协议对其施加限制,从而对中东和亚太两大战略板块的战略资源进行重新配制,以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拜登政府的新以色列政策将对以色列的外部战略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以色列的回应、域内其他国家的反应以及域外大国的态度都将叠加在一起,成为未来中东局势中新的变量。  相似文献   

11.
周少青  周洁 《西亚非洲》2023,(3):135-154+160
以色列是一个典型的将少数族群问题安全化的国家。建国后,以色列少数群体政策的历史演进以重大事件为标志,大致经历了军事管控政策的实施、军事管控政策的废止至《奥斯陆协议》签订前、《奥斯陆协议》的签订与实施、《犹太民族国家法》颁布至当前4个阶段。由于极为特殊的建国经历及其所处的地缘环境,以色列的少数群体政策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一种强烈的国家安全取向,维护犹太国家安全与统一利益成为主导以色列族群政策与立法演进的内在价值逻辑。从现实效果来看,虽然以色列的以国家安全为价值取向的族群政策,有力地捍卫了其“犹太民族国家”属性,确保了国家的整体安全,但基于犹太民族自身利益的绝对安全观,也使其面临着国内族群矛盾尖锐、国家凝聚力削弱、周边关系不睦甚至恶化的威胁与挑战。奉行和合共生的政策理念与重塑包容、合作的安全机制,是破解以色列少数族群问题安全化问题之路。  相似文献   

12.
亚洲 3月14日李先念主席会见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曼谷协定成员高级代表团团长、斯里兰卡安全部长拉利特·阿图拉特穆德利一行。 3月15日国务委员宋健今天下午前往越南驻华大使馆吊唁越南部长会议主席范雄逝世。 3月20日吴学谦外长和李鹏代总理分别于19、20日同阿拉伯国家联盟7方委员会代表团团长、叙利亚外交部长法鲁克·沙雷一行举行会谈和会见。吴外长在会谈时说,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不解决巴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经济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建国以来,一直受到阿以冲突的困扰,就是阿以关系缓和以来,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也是冲突不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以色列经济仍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这正说明了以色列经济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同以色列1992年1月24日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亚洲的另一个大国印度也紧跟着在1月29日与以色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以色列把相继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交称为其与第三世界外交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以色列同中、印两国的关系正常化,都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且也都颇具戏剧性,以色列同中国的建交,是在以色列1950年1月首先承认了新中国的情况下,经过42年之后才完成的。而以色列同印度的建交,则是在印度于1950年9月首先承认了以色列之后,也过了42年以后才实现的。关于中国同以色列关系的曲折发展,国内已有学者著文…  相似文献   

15.
1986年4月,我结束了新华社驻泰国分社首席记者的任期。离开曼谷回北京时,西哈努克亲王派他的办公室主任张明理(柬籍华人)到曼谷国际机场为我送行并希望我在北京抽空去面晤他。 这年的7月27日上午10点半,我依约从新华社总社出发到北京东郊民巷15号亲王府去拜会亲王。这是1970年朗诺政变之后,周总理亲自批准的让西哈努克亲王夫妇长期居住的幽雅住宅,称“亲王府”,即法国驻华大使馆原址。这里的建筑风格及庭院布置很有巴黎气派。精致石雕的大门有中国警察护卫着,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未受任何冲击。庭院草坪青翠…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与非洲的关系经历过严重的波折,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收获。以色列以罕见的耐心,坚强的毅力,并辅以不断加温的秘密外交手段,来推行它的对非外交,终于取得了重返非洲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1967-1987年间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政治上,以色列试图永久控制两地,否认巴勒斯坦人的合法生存权,导致巴民族意识增强,反以斗争风起云涌;经济上,以色列控制两地经济发展,造成两地贫穷落后且经济畸形发展;以占领还使巴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09年6月14-18日,应苏丹驻华大使馆的邀请,本人出席了苏丹和中国两国农业部门在喀土穆举行的首届"中国-苏丹农业合作研讨会".包括苏丹财政部长贾兹、农业部长穆特阿菲、动物资源部长费萨尔、喀土穆州州长哈德尔、中国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以及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官员和双方企业界代表近300人与会.此次研讨会得到了苏丹副总统塔哈的重视和支持.苏丹全国大会党外事副书记哈迪代表塔哈会见了中方代表团成员.  相似文献   

19.
从2000年9月底开始的新一轮以巴流血冲突,至今已整整一年半了。新一轮以巴流血冲突就像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后浪推动前浪,跌岩起伏,奔流不息。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空炮声隆隆,以色列境内枪声、爆炸声四起。暴力袭击此起彼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一直都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20世纪甚至是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中俄两国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参与国也是最终的战胜国,2015年两国政府将举办隆重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2015年4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研讨会在京召开。中俄学者和外交官就二战带来的世界格局变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战后秩序的规划和领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