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侠义精神到江湖义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侠义文化包括“侠”和“义”两个方面,侠义之“义”源于墨家的兼爱理想,但在历史的发展中,又融合了许多其它因素,兼爱一方面表现力“平等”;另一方面表现力“义气”。愈到封建后期,义气愈占据重要的位置,最后使侠义文化演变蜕化为江湖文化,在文化上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2.
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文化观念的转变要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帮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且会继续影响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包括:有组织犯罪日趋成熟化,农村的有组织犯罪日趋突出,更注重向政治领域渗透等。所以,必须批判帮会文化,并采取多种措施,扼制有组织犯罪发展。  相似文献   

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个体犯罪向有组织犯罪发展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历史上的帮会文化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历史基础,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控制机制的弱化也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提供了间接助力。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犯罪与有组织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前者揭示的是犯罪的社会形态 ,后者仅反映犯罪的组织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初具一定社会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犯罪组织 ,是由有组织犯罪中高级组织形态社会化演变而来 ,并向着黑社会犯罪演进的雏形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同“质”不同“量”,与有组织犯罪同“形”不同“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犯罪社会性的组织结构、犯罪社会化的经济扩张、社会公共领域的渗透和称霸一方的反社会本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现实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境外黑社会犯罪的渗透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帮会犯罪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流动失业人口庞大、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结帮现象”的社会心理动因及对策肖成武近年来,一些在校中学生自发结成帮会组织,名目五花八门,什么“青龙帮”、“天马帮…“飞虎队”等,带有浓厚的封建帮会色彩。他们的动机单纯,多受电影、电视、录像或武侠小说中结义成帮的诱惑和社会上“哥们义气”的影响,拉起“山头”,结成帮会,打架斗殴,干出危害社会,殃及他人,毁灭自己的勾当,已经引起了家长的焦虑、老师的担心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学生参加帮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蔓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特定的历史动因。它是社会环境诸因素中的不良影响作用于青少年心理,并内化为青少年直接或间接的活动和交往的产物。促使中学生帮会的形成不仅有若干的社会客观原因,还有许多主观的心理因素。剖析中学生帮会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如何发生作用的,对于掌握中学生帮会的特,点和规律,防止和减少中学生结帮,以及有效地教育和挽救结帮的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生中出现帮会组织,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1.归属感的转移。对于生活还没有自立、思想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和睦、亲热的家庭气氛和团结友爱的学校生活应是他们最理想的“心理归属”之地和精神上的“避难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一些境外黑社会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地伺机向我国渗透;一些在历史上已受到打击而销声匿迹的帮会及其他有组织的恶势力又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受不良传媒及社会大变革过程中利益的大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犯罪集团由一般的有组织犯罪发展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导致近年来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呈上升之势,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当地社会安定与经济秩序,甚至威胁和危害着地方政权。因此,研究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原因,提出预防打击对策,具有…  相似文献   

8.
有效防治有组织犯罪,要针对性地施策。一要强化打击有组织犯罪的责任意识,坚持“严打”,注重策略的运用;二要加强反腐蚀措施,铲除有组织犯罪的保护伞;三要制订专门惩处有组织犯罪的法规条例,建立证人保护机制;四要动员群众,依靠群众,让黑社会势力无处藏身;五要加强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实践中,典型的犯罪集团不多见,但是,一般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却在向带黑性质的犯罪严重发展。文章分析了1995年和1996年天津市公安局连续打击的42个犯罪团伙的特点,比较了这些团伙与传统刑法理论上的犯罪集团的特征的质的区别,得出结论,天津市有组织犯罪已向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发展。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 犯罪学家认为,私有制是产生犯罪的根源,不断扩大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有组织犯罪团伙向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发展的根本性原因;社会失业现象、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竞争的社会环境,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乡土社会关系,文化网络的“病毒”等,是有组织犯罪向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发展的社会基础。为了有力打击带黑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文章提出了五条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金 《公安教育》2002,(2):29-32
近年来,带有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以下简称“带黑犯罪”),在吉林省发展日趋严重,对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已构成威胁,因此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已成为目前刑事侦查工作的重点。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指组织团伙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在实施新刑法的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分析和研究这类犯罪成因和对策,为有效地打击犯罪做好工作。一、“带黑犯罪”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不良文化的传播、封建帮派意识的滋生是产生“带黑犯罪”的思想基础。文化、意识形态对于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预防和遏制犯罪作用一面,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