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诗经》     
《学习导报》2010,(17):60-6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被称为“诗”,汉代尊为“诗经”,列“五经”之首。《诗经》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11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汉代传《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  相似文献   

2.
郑志彬 《新长征》2009,(10):36-37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宏伟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出现频率较高、内涵丰富的植物意象。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杨柳”已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杨柳”寓送别、思乡之意;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柳”寄托着超尘隐逸的情怀;在有的古代诗词中,“杨柳”还刻画春天的景象、抒发着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1,(10):45-45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这里的“小康”是安康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生活状态。虽然此处所指并不是一种社会理想,但这个涵义却开启了后世儒家对“小康”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现珍藏于韶山的《诗经》(清·乾隆刻本),是毛泽东所有遗物中时间最早的;尤为珍贵的是,其封皮上还留有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亲笔题签。这对于研究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和其书法艺术的最初轨迹提供了实物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汉尊为“诗经”,列五经之首。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11篇,内小雅有签诗6篇,有目无诗,实际存数为3O5篇。全书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体。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今文)毛(古文)四家。齐诗,鲁诗先后亡于魏和西晋,韩诗仅存外传。毛诗晚出,独传至今,今称诗经…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7,(1):47-48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远》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一、小康的提出“小康”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我国《诗经》,《诗·大雅》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礼运》一书中,则把小康作为与大同社会相对的一种社会模式。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这一概念是在1979年12月6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相似文献   

8.
叶凌 《唯实》2009,(4):22-25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其中,“敬”理念是它所注重的一个部分。在“孝”、“敬”、“礼”三者中,因要“孝”,故需“敬”;因能“敬”,故能成其“孝”;因“孝’’而究“礼”,因“敬”而成“礼”。有“敬”的自然润滑作用,“孝”才浑然天成,“礼”才自然而然。只有深刻理解《论语》中“敬”理念之重要性,才能对儒家思想在人文层面上所体现的终极关怀有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文革”爆发后,“样板戏”一花独放,自1966年到1970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可看电影,其中以《地道战》影响最大。这部影片以“流畅的手法,高超的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电影《地道战》是怎样诞生的呢?前不久,袁成亮在《党史天地》撰文就此作了披露。现予摘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严俊乾 《世纪桥》2014,(1):91-92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强调道德的约束作用,在“利己”的同时,要更多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才能保证市场合理有序地运行。同样,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学会合作很重要,合作才能双赢。  相似文献   

11.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23,(1):135-144
甲骨文“美”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而且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此后的传世文献《易经》《尚书》没有“美”字。《诗经》出现大量“美”字,并且不再与“善”相关联,而是由更高的价值词“好”来统摄。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从道德意识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真正开端。《诗经》所有“美”字都形容人,包括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美,表明中国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美学,而是“人的美学”。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其内涵是人的情感的解放,尤其是男女爱情的自由表达。《诗经》里的“美”字全部出现在《国风》中,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首先出现在民众中,即并不是后儒解释的伦理政治思想。同时,《诗经》不仅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诗学反思,而且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美学反思,即是艺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脊梁     
《新湘评论》2012,(24):63-63
他不是“国学大师”却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他不是“学界泰斗”,却德高望重、著作等身;他不是“国宝”却备受尊崇、无人比肩。生前,他在《病榻杂记》中著文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3.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相似文献   

14.
“回到列宁”与“回到马克思”:两种对立的解释学立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金福 《唯实》2009,(11):27-31
《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列宁》,是张一兵教授的前后两部著作,但它们的解释学立场却是对立的。“回到马克思”坚持的是客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回到列宁”表达的是主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从“回到马克思”到“回到列宁”,是从客观主义解释学立场向主观主义解释学立场的后退。这种后退对正确理解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脊梁     
《学习导报》2012,(24):63-63
他不是“国学大师”却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他不是“学界泰斗”,却德高望重、著作等身;他不是“国宝”却备受尊崇、无人比肩。生前,他在《病榻杂记》中著文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6.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和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争,是一直没有停止过的。这种抗争,比较公开和集中的就有十次。第一次抗争是拟定和下发《二月提纲》。在“文化大革命”发动阶段的这次抗争,本来试图对思想文化领域越来越凶的批判运动加以限制,但其结果却加速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5年底掀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是由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海瑞罢官〉》一文引起的。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江青背着中央政…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的《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在实践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10,(12):19-19
一、最近召开的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回顾总结了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研究编制“十二五”规划,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本期在“特别报道”中刊登了《薄熙来:把咱重庆建得更美好让百姓的生活更幸福》、《黄奇帆解读重庆“十二五”主要任务》、《重庆“十一五”十大亮点》等文章,  相似文献   

19.
杨自明 《求贤》2010,(9):11-11
读了“我与《求贤》的故事”征文,我非常高兴和激动。原因很简单,从《行政管理通讯》的创刊,到更名为《天津行政管理》、《行政人事管理》和《求贤》,它伴我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求贤》公开发行10年来。已成为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受益匪浅。总结自己与《求贤》的发展历程,我感到经历了“三部曲”的情缘,令我感慨万分,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20.
邓汉刚 《学习导报》2012,(20):18-18
近年来,“法治湖南”已成为湖南最响亮的名片,《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的“法治四部曲”,开创全国先河之际也给湖南提出更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