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炬  冯小炯 《法制与社会》2012,(33):132-133
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以"民主政治"为例,探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民主政治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说,这句话在古代是至理名言,在现代社会可能就不是绝对适用了.因为现代社会,很多在校时的"高才生",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却并不成功,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高智商(IQ)之外的高情商(EQ).  相似文献   

3.
论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以来,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经济运行的模式,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并重塑了社会生活的面貌。如动力学原理的确立和蒸汽机的发明使大规模的铁路运输成为现实,从而革命性地促进了商业贸易。便利的交通条件又为人们的流动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打破人们由于长期居于一地而形成的保守心态。而人们对更安全、快捷的运输工具的渴望则又推动着运输科技的创新。可以说,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刺激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经济与社会三者的发展紧密联系、互相依…  相似文献   

4.
殷敏 《中国司法》2010,(7):40-42
以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业为主体的现代法律服务业,长期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在后危机时代,  相似文献   

5.
再也没有比自身的欲望没有达到,而将无辜的孩子当作泄愤的对象,甚至将他们刚刚开始不长的生命线剪断,推入坟墓更狠了。 再也没有比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毫无死亡恐惧的时候,被自己的亲人送进地狱更悲了。 本文向读者诸君播放了几曲浸透了血泪的婚外恋的悲歌,旨在提醒人们,遵纪守法,珍惜家庭。  相似文献   

6.
张敏 《法制与社会》2010,(11):67-68
自从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在德国问世,就标志着人类在交通工具使用方面向着先进文明的方向转变,这个转变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另一方面又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惊人的灾难。全世界每年困交通事故受伤和死亡的人数要比战争带给我们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得多,而交通事故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损害赔偿问题,如何使已有的灾害责任更为公平的分担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难题。本文拟对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归责原则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特殊的区域环境、复杂的关系、多元的内部文化、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决定了政治沟通对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加强政治沟通主体建设,疏通和拓宽政治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以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而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尝试从农村政治沟通的历史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农村政治沟通中的可行性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互联网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给我们社会和生活所带来巨大变化,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丰富,但这也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引发的负面舆论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本文论述如何将现代通信技术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进行适当应用,以达到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防范、控制、引导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今  杜晶 《科技与法律》2005,2(3):14-23
一、问题的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总是让人始料不及,10年前的我们无法想象网络竟会在短短时间内发展如此迅速;我们也不会想到数字技术居然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之多的便利。纵观历史,从近代社会印刷术到现代社会的广播、电视技术,直至我们今天身处的数字技术时代,每一次信息革命都对知识产权法,特别是版权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尤其是数字技术给版权法带来的冲击,如同历史上导致现代版权制度产生的印刷术,甚至有学者预言,数字技术是全面冲击版权法的最后技术。①数字技术使人们通过计算机,可以迅速地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转…  相似文献   

10.
陈民 《金陵法律评论》2005,5(4):144-148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经历了两次死亡:在梦醒时分,他的人形肉体已经消亡,灵魂在他人的观照下寄存于甲虫体中;继而在被忘记、被抛弃的状态下彻底死亡.死亡是主人公被迫、也是主动的选择.卡夫卡在小说中表现出自我在不断与社会、与他人和解的企图中加剧对生的恐惧.格里高尔消灭自己的意愿和行动被理解为具有耶稣救赎精神,然而他的精神并未得到认同,甚至连他的尸体都未得到起码的尊重.上帝死了,英雄死了,人也死了.卡夫卡在这一层面上表现出的现代人的孤独、绝望和恐惧以及异化的状态,恐怕是无人企及的.  相似文献   

11.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以自己的意愿与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自杀属于一种绝望行为。对未来有所期待的人,是不会产生自杀之举的。当生活的恐惧超过了死亡的恐惧,这个人才会了其终生。但从人性的弱点来说,人人都怕死,可偏偏自杀者却有非凡的勇气,想着法儿地寻死:或跳楼跳河、或吞药服毒、或卧轨撞车,真的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气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绝望到非要以死来解脱呢?以前我总以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贫穷,即穷困潦倒活不下去了就去死。可现在来看,学习的压力、工作的艰难、失落的痛苦、疾病的折磨、失业失恋、  相似文献   

12.
论安乐死立法的宪法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生命与伦理价值的冲突,如何坚守生命的尊严成为学术界共同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安乐死的出现是新的宪法问题,需要从宪法视角进行分析,并确定其严格的宪法界限.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理健康是老龄化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探讨老年心理健康离不开研究老年死亡态度。文章系统梳理了老年死亡态度的结构和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恐惧管理理论对老年死亡态度研究的影响。从轻视死亡接受、缺少理论整合、研究方法单一、忽视文化差异、逃避根本难点等五方面对老年死亡态度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手段应用于社会管理中已成为常态。现代警务工作中,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侦查和预防犯罪案件的重要手段,但在视频监控为公安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系统监管乱象、个人信息泄露、法律严重缺位等问题逐渐暴露,直接侵害到公民权益。本文通过分析犯罪侦防过程中视频监控使用时存在的现实和法律问题,提出对视频监控法律规制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规范视频监控的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的司法审判中,基层法院法官常纠缠于格式化的司法与非格式化的现实之间。他们依据司法的格式来处理非格式化的社会现实,处理那些无法用现代法律概念涵盖的事实。但是,在实践中,这种社会生活的非格式化问题却令格式化的司法难以回答。  相似文献   

16.
试论计算机犯罪黄国民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大量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计算机广泛地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发展离开计算机是不能想象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福祉,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现代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应践行科学发展现,构建企业生态伦理。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春节,这个举家团聚的节日来临的时候,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对春节回家充满了烦恼与恐惧。对他们来说,与其混进春运大军辗转团圆,不如一个人留守都市,享受孤单与自在。他们恐惧,恐惧自己的一事无成,害怕面对父母,就这样回家成了他们本能的抗拒,他们被统称为"恐归族"。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安伟 《法制与社会》2013,(33):281-282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广大人民的重视,然而人们也体会到网络在带给我们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了诸多的问题。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网民的个人隐私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个人名誉也会受到损坏。所以,就需要不断来完善传统的网络诽谤罪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崇尚言论自由,而涉及到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例也逐年增长,网络诽谤罪出现的频率也居高不下。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部分法律中对网络诽谤罪有所涉及,但尚未有一部系统完善的法律条律将网络诽谤罪的认定标准纳入其中。本文针对网络诽谤罪在理论层次上的认定标准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的遭遇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使用网络逐渐成为时尚。而网络在给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上网成瘾巳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网络成瘾的主客观原因以及网瘾的危害,提出了戒除网瘾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够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