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城市帝国主义和城市文化霸权的殖民,城市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中需要强调和加强维护的文化战略问题。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在其关键意义上必须坚守城市发展的自我坐标而不是他者坐标,确立城市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文化内生而不是城市的文化依附。中国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和应对,要加强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城市自觉"与"城市自信",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更新,构建中国城市标准和价值体系,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文化安全维护的体制机制,通过"城市输出"等战略转型更好地促进中国本土城市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肖辉龙  彭婷婷 《创造》2013,(9):36-37
冯骥才:别拿历史做文章"省委书记能站在一个历史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城市的问题,对于一座城市的长期发展,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骥才认为,很多历史经典、历史重要遗存的消失,使一个城市失去了个性,世界上很多先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国家,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也经过了类似的无情的破坏。"这种破坏不是人为有意识的破坏,而是人们没有一个认识高度,没有历史的眼光。历史的眼光不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而是站在现在看明天,从明天看,我们哪些东西不能没有。"冯骥才认为,知识界的人总是很关注文化,并会对文化更敏感,"整个社  相似文献   

3.
城市网络与城市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网络有效地实现了城市之间从等级式的垂直关系到水平关系转向,对城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网络的连通度每上升1%,城市经济产出将增加0.164%。这说明,城市网络是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经济增长中,除了要重视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信息等投入之外,还应重视和发挥城市网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中。斯皮瓦克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和充满洞见的批评,对后殖民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斯皮瓦克所倡导和践行的文学、文化批评的政治伦理观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使她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和独树一帜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家。  相似文献   

5.
高兴 《学习与实践》2012,(6):130-135
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冯骥才是著名的城市文化保护者,他的城市文化意识在时间向度上表现出开放与建构的品格,同时强调城市文化的历史性和空间性相统一,尤为重视城市文化的时间意义和空间价值。冯骥才对于天津这座城市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天津历史文化在他看来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而构成的一种"奇异的创造"。冯骥才痛惜天津旧城遭遇"建设"性破坏,他将信念化为行动,通过文化"抢救"和文学创作来记录和描述天津的历史文化,彰显了当代中国文人的智慧、良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西方中世纪的城市文艺复兴,给人类带来了全新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形态.当代中国正值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变迁期,而城市是这个时代社会与文化转型的集中地,中国城市的"文化转向"和"空间转向"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发展,是一种城市文艺复兴意义上的结构性变迁,我们应该在科学的认知上、理论的研判上、学术的研究上及社会发展的应用上有所准备,创造超前意义的认知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主义与文化批评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是当代多种文化政治理论的集合性话语 ,与后现代理论相呼应 ,在消解中心性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研究的潮流中崛起 ,并以其权力话语研究和文化政治批评性拓展出广阔的文化研究视域。面对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全球播撒 ,中国学者回应第一世界后殖民理论的方法和思路主要有 :注重后殖民场域中的第三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对话性 ,反思现代性与后殖民性的内在关系及其在中国的表征 ,关注后殖民语境中的知识分子状况 ,强调后殖民性与民族性问题的辩证关系。第三世界通过对后殖民理论的反思 ,可以与第一世界开展文化“对话” ,并使边缘文化得以被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徐翔 《学习与实践》2012,(4):135-14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使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发生了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重要变化。因此有必要提出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这就需要全面发挥网络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中心、网络内容中心、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建设等城市文化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信息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进展,国家文化安全日渐彰显其价值和紧迫性,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当前,对中国文化安全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外国文化产品和资本的进入,而是我们自身对外国文化的臣服和克隆。维护文化安全,要寓于文化建设之中,立  相似文献   

10.
周乾松 《传承》2011,(13):46-47
党的十七大及其五中全会都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科学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个城市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明之城、品质之城"的方向目标和重要突破口。因此,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鲍宗豪 《学习与实践》2009,(12):122-13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本质上反映的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特质。对都市精神文化尤其是对当代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关注,与21世纪以全球化为支撑的城市化以及新的城市世纪的到来相关。全球城市的建设,不仅要发展经济、金融、贸易,更要培育全球城市的精神文化,这是由全球城市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全球城市”的重要表征。在不同特质表象的背后,全球城市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的共同特质,其基本内涵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1)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都处于较高水平;(2)文化产业十分发达;(3)拥有优秀文化人才和高素质市民。具体又表现为全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流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文化艺术、一流的文化环境、一流的市民素质。与之相对照,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要达到全球城市的水准,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从2014年第1期开始,本栏目增设"城市品牌"子栏目,与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合作,旨在探讨、研究品牌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城市CIS系统在城市品牌塑造中的作用,对城市CIS系统的城市理念识别、城市行为识别、城市视觉识别进行了阐释,论述了通过城市CIS战略挖掘和重塑城市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并提出了导入城市CIS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讨论了青年农民工在县域城市的文化融入问题。在文化认同上,他们既不认同家乡的文化,同时也不认同务工城市的本地文化,呈现出一种双向疏离的文化认同谱系。并且,在这种双向疏离的文化认同之上,他们在面对与务工城市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时,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一条文化互嵌的路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自主性,他们有时会学习本地文化,也有可能在某些情境中强调对家乡文化的呈现,甚至还有基于两地的文化创新以及对第三方更具现代性文化的借用等,最终呈现出来的主要形态是两种文化互相嵌入而非同化或并存的状态。这一路径不同于以往研究中的同化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路径,对于深刻认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间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从"单向的语言传授"到"以汉语为工具实现多元文化间的互动"的转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文化间性的视角下反思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内容的导入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在基础阶段教学活动中,教学者需引导和鼓励学习者在课堂语言操练中领悟文化,然后在课下体验和实践文化;到了高级阶段,教师和学生之间倘若想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对话更是离不开关联的寻找和关系的建立,并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时刻注意到意义的生成与重组。  相似文献   

15.
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大连市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但是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是和谐文化的建设,可以说和谐文化建设和大连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要在认清和谐文化建设与大连建设创新型城市关系的前提下,推动大连和谐文化建设,以达到促进大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座城市的特色文化就是该城市身份的核心标志,南宁市要实现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抓住城市特色文化做文章尤为关键。笔者曾建议将南宁市的城市特色文化定位为"绿城"、"壮都"和"中国东盟友好城"[1],城市特色文化定位后,应下大力气去建设和开发。在宏观策略上,应该突出生态特色,发扬民族特色,开拓国际特色。在操作性策略上,从有形到无形去建设"绿城",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描画"壮都",抢抓机遇打造"中国东盟友好城",围绕这  相似文献   

17.
金璐 《前沿》2012,(1):189-191
本文从传播的"仪式观"来审视城市文化传播现状,发现在城市文化被轻视和冷落的当下,媒体不仅仅要服务于市民的信息需求,更重要的是构建和深化市民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文化认同,形成一种城市文化氛围,将城市文化传播升华为一种"城市文化的分享仪式",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参与到城市化建设之中,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城郊失地农民的集中居住与移民文化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农民集中居住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战略举措.农民集中居住涉及农民的整体搬迁和空间位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民作为移民对于新环境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技术系统、制度系统以及观念系统,因此集中居住区移民的文化适应相应地就形成了技术层面适应、制度层面适应以及观念层面适应.技术层面适应表现为从农耕生产向从事工商业的技能转型,制度层面适应表现为对城市科层制组织和各种规制的适应,观念层面适应表现为移民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上发生的现代转向.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集中居住区的"物质"要素建设,更要注重"非物质"要素建设,关心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文化因素研究——以云南丽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 《今日民族》2008,(12):42-44
20世纪末以来,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营销,获取城市最大效益,中国各级政府开始关注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等城市无形资产的经营。在城市营销中,如何利用城市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品牌越来越受到城市经营者的重视。创建城市品牌,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文化传统悠久的历史名城可以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城市品牌;新兴城市则可以创造自己独特的文化,运用文化因素构建自己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20.
谢禾生  王鹏 《人民论坛》2012,(26):186-187
世界科技名著《天工开物》诞生于新余,给新余留下了宝贵的"天工文化"遗产。"天工文化"是用城市主题文化理念提炼出来的响亮的城市品牌,是最符合新余城市精神的、最具有发展力的城市品牌。新余城市主题文化建设要将天工文化全面融入到整个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当中,整个城市系统都应围绕天工主题文化科学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