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华敏 《人民论坛》2012,(30):72-73
在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多民族之间既非单向的趋同,也非单向的趋异,而是在相互开放、吸引的基础上,共同性与多样性都增加只有以"公民文化"、"公民精神"为纽带的民族才是"现代新型民族"现代国家是"公民国家",以"公民文化"、"公民精神"及其升华的"现代国家精神"为基本团结纽带。现代国家意识形态的制度属性千差万别,但都以塑造公民文化、公民精神、现代国家精神为基本目的。在现代全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那些"特殊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民角色不仅仅表征于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同时它还体现在公民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一个和谐、健康的公民社会,不仅是凸显着公民权利与个人价值的社会,同时它还应该是一个倡导公民责任、人人履责的社会。2001年,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强调,要"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懂得负责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品质要求,自觉负责、能够负责的公民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2004,(4):26-32,107
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的基础,其参与治理公共事物已成为全球潮流。台湾的社会力从威权时期长期被严厉压制下的状态下奔流而出,成为政治转型的重要推力。随着政治与社会的发展,社会运动型的社团向着比较常态的、正式的非营利组织回归。台湾的非营利组织也获得很大发展,并已参与治理台湾的公共事物,“社区总体营造”和“9.21大地震”的救灾及灾后重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主导和民间自发两种不同的方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历史上看 ,市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理论在某些西方国家中曾一度盛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我国公民的个体权利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各类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始应运而生 ,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开始出现。探讨中国第三部门的现代化对中国市民社会的培育必然会有同西方国家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结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结社是现实社会公民结社在虚拟世界的表现形式,是社团层面的公民社会在E时代的具体表现。作为行使公民结社权的最新体现,网络结社的产生为宪法规定的公民结社权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与路径,但因社团管理立法的相对滞后和相关法律规章的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结社成为管理上的盲区,随之引发了一些负面因素和消极影响,给现行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必须客观看待网络结社,完善相关立法,建立有效的网络社团管理机制,将网络结社纳入依法监管之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网络社会生成,使公民社会在中国以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路径和方式生成,同时也使传统以政党一元化社会整合模式逐渐向政党主导的多元合作模式转变.中国公民社会的主体青年化特征,使中国共青团在政党主导的多元合作模式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而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特性与共青团自身的优势,也为共青团担负起这一使命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中国共青团要将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并历史性地担负起这一使命,从而为党的可持续领导奠定青年基础,还必须遵循现代社会内在规律,不断推进自身的组织形态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公民社会学理视角分析了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对培育公民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论述了非营利组织兴起的社会背景,并归纳和总结出青年志愿服务的志愿性、非营利性、民间性、服务性和公益性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的核心——公民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公民社会当作是在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之外由公民组成的社会.公民社会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公民身份和独立自主的地位,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是公民美德的关键标志.它意味着随时准备节制个人或集团的特殊利益,而将共同利益置于首位.  相似文献   

9.
公民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背景下,发源于西方的公民观念及制度,如何实现本土化的转化,并服务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需求,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从公民观念、公民身份制度两个层面来探查近代中国公民身份的变迁,以此了解中国特殊的变迁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赋予西方公民概念不同的内涵,有助于我们运用公民身份视角来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做出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石,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及市场信息的共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弥补了政府以及市场的缺陷。尤其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领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与非营利组织的宗旨不谋而合,而两者在资源上相互依附的特性,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代理机构、监督机构及环境创造机构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李洪联 《传承》2010,(15):142-143
公民社会概念是从西方市民社会概念演化而来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现代含义的公民社会要求政府与社会关系重新定位。公民社会是显现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民主社会,是强调公民参与和公民责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民众的权利意识觉醒,人们为维护个体或群体利益而采取行动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或"服从"公民观逐渐转向"主动"公民观,主张以一种积极和理性的态度参与社会和政治公共生活,以满足民主制度的合法性要求。"主动"公民观对美国公民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主动"公民教育理念提倡在多元化的美国社会,通过实践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形成公民权责意识、养成公民品格,并掌握"对话与合作"等公民参与技能。在联邦政府推动下,美国逐渐形成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概念是从西方市民社会概念演化而来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现代含义的公民社会要求政府与社会关系重新定位.公民社会是显现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民主社会,是强调公民参与和公民责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魏波 《人民论坛》2020,(5):28-31
现代化既包括社会文化结构的重建,也内含了人的自我重建,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相互交织共同汇成历史变迁的进程。人是推动治理现代化的主体,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需要相应的公民素质。因此,在治理变革的实践中培育现代公民,通过提升公民素质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这是国家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家构建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合理化的持续历史进程。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国家权力公共性的回归,这为现代国家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改革以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操控社会的基本格局,公民社会发育、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展开,推动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姜川  卢文忠 《理论月刊》2008,(1):181-183
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是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认识政治教育在公民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公民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不同学科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但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社会学意义上的,一类是哲学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强调“公民性”,即公民社会主要由那些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民间组织构成,它是介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中间领域。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公民教育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相比较其他国家,美国公民教育探索与改革发展的时间较长,教育经验更为丰富。在长期的发展中,美国已构建起以"国家—社会—学校—社区"为主的支持体系,为开展公民教育提供政策立法、资金资助、项目组织、学校教学和舆论引导等各方面的支撑和保障。美国作为西方国家实施公民教育的典型代表,其在公民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艳娥 《求索》2012,(9):254-255
现代公民意识理论最早始于西方,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公民社会,也形成比较系统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西方的公民意识教育,强调通过公民参与和公民实践来进行,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的,其特点是广泛的参与性。国外公民意识培育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将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二是公民教育与各种信仰相融合;三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真能催生中国公民社会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电子政务》2011,(11):31-37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也从学术走向现实。"媒介即讯息",互联网这种新媒体的出现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凭其自身颠覆性的创新而成为公民社会构建中的一支助力。它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促成公民组织的出现,改善社会和国家的互动关系。"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黑暗面。"互联网在公民构建中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