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及其对统一的执着,不仅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的版图扩大与国家统一,更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华化的过程中不仅名义上成为中国,更在文化、制度等方面逐步吸收汉文明,进而丰富中华文明,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背景下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好民族记忆。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加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记忆,是一个民族对其历史上重大事件及活动的一种选择性纪念和记录。民间传说是民族记忆的形式之一,在社会中有着深刻的根基,是一段时期内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集中反映。乌江流域的土司传说是区域内民族起源、迁徙、战争、发展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性记录,是广大民族群众对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凝聚点所在,具有民族记忆的一般特征和乌江流域特有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我国少数民族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文化遗存,对一些汉字作出与前人不同的解释,认为只从文字学自身规律和汉文化两个方面去解释汉字,忽视当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血统渊源和文化交融,难免偏颇和不全面。文章进而指出,汉字是中华民族远古先民的共同的智慧结晶,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5.
梁银湘 《传承》2015,(3):118-120
中国宪法序言的历史记忆隐含着三种政治修辞:革命叙事、治理叙事和宪治叙事,不同的叙事隐藏着不同的历史记忆。这表明中国宪法兼具政治性和法律性的特征,它是一部兼具政治功能和法治功能的宪法。  相似文献   

6.
莎茹拉 《前沿》2012,(17):192-193
在我国北方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先后出现过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曾经建立过辉煌稳固的王朝政权,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北方地区也历来是众多学者最为在意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进行探讨,浅析影响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出现以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陕甘宁地区区域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发展过程自然环境--经济活动--文化变迁这一主线,着力探讨了在中国北方农牧民族对峙的社会背景下,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后期人为产生的条件)密切相关的边塞文化发展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集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城市中的市场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集市积淀着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不同文化与民族交流的重要空间,具有地区性、民族性的特征.在变迁的社会中,少数民族集市是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的连接点.少数民族地区集市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整个社区网络的纽带作用,使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献,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知识的载体,是各种文献资料的总称。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术论文专刊、缩微资料等。民族文献,即见有关少数民族的哲学、宗教、历史、风俗、语言文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文献。民族文献是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中的重要部价,是全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4.6%,全省有苗族、布依族、水族、侗族、彝族、土家族等民族,各民族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民族文献,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研究事业的繁荣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  相似文献   

10.
居群是人类进化的基本单位,以居群为单位研究少数民族是当前国际上人类学研究的趋势。云南不同的少数民族居群,其社会形态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层次,如果通过研究,掌握了少数民族居群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再与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相互印证,就能向世人更清晰地展示出一幅活的民族进化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少数民族古歌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功能。它记录着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反映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生活,蕴含着民族信仰,体现着民族精神,具有规范各民族人民道德、整合凝聚各民族心理、调控各民族与生态环境关系等功能。虽然不同的少数民族古歌仍保留许多自身的文化特质,但在文化特征、生态伦理意识和文化传承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多相同之处,是贵州独特地域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林  许洪波 《前沿》2010,(20):137-139
纵观中国历史,从秦朝直至明清,各朝各代皆有北方少数民族袭扰中原王朝北界或入住中原的记载。为什么"外患"来于北方?为什么南北战争多是北方少数民族主动进攻?又为什么多是北方少数民族获胜?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对其蕴含的原因前人曾多有探讨,但大多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入手。这些因素固然不容忽视,然而仍需从不同方面予以补充,力争取得更完满的阐释。基于此,本文从另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地理环境的作用着眼,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从气候对区域民族特征的影响、地理位置对区域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温度和水的变化对民族迁徙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探究社会历史变迁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3.
是近两三年,中国哲学史学科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开始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哲学思想史,弥补以往中国哲学史著作在这方面的缺陷,这个新动向既合理又科学。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哲学史著作应该全面反映中国各民族的哲学思想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绝大多数居住在边疆和山区,在解放以前悠久的历史岁月,他们的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不少哲学思想属于原始思维。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哲学史必然碰到大量的原始思维。这些原始思维大多不记载于历史文献,而是存在于民族习俗、原始宗教、民歌、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国外列强的入侵,外来鸦片的毒害,使"东亚病夫"成为中华民族积弱屈辱的形象标志。奥运赛场上"零"的记录,一直是中华民族难以释怀的耻辱。为此,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先生提出中国奥林匹克的"三大梦想",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设计了清晰可见的奋斗目标。在追逐奥林匹克梦想的征途中,中华民族历经曲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在中华民族奥运圆梦的历程中,曾出现一批中国奥林匹克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这些影像记录了中国的奥运历史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践行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像记忆与文化符号。从这些影像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奥运历史记忆与民族形象变迁的符号特征,及中国奥运影像对民族形象集体记忆建构的意义,从而全面解读中国奥林匹克记忆中民族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影像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海君  查定明 《创造》2003,(6):30-31
近百年来,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地球上许多民族文化,尤其是原生性的民族文化已经消失,并给今天的人们留下许多无法弥补的缺憾。因此,在以市场经济为主流的当今世界,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现存的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命运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云南以它在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突出特点和独有优势而倍受人们的关注。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最多的一个省,是统一的多民族祖国的一个缩影,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博物馆,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云南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博物馆,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从原始社…  相似文献   

16.
国内除边缘民族对主体民族的历史文化尚有大致了解外,主体民族对兄弟民族的历史文化刖缺少基本的了解,少数民族彼此的认识与了解也极不充分.这不仅不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即使从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层面来考量,也是无益甚至有碍的.除了需要倡导树立中华多民族文化史观外,也须及早筹措并且做到在国内综合性高等院校教学中,普遍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文化/文学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比较视野中景谷傣族文化特质及其旅游价值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民族不同地域分布的现象是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状况,伴随这一现象,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既具有文化传统的相似性,又具有文化表现的差异性.云南傣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选取普洱地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傣族为例,把景谷傣族文化置于傣族文化的整体特征中进行比较分析,考察景谷傣族文化自身独具的文化表现形态及其主要成因,思考景谷傣族文化特质发展的当代走向及其应用价值,以探察同一民族不同地城分布下传统文化独有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代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正孟子说,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这便是强调了历史叙述对于政治秩序的意义。不过,孔子自己作春秋是笔则笔,削则削,但他却十分夸奖秉笔直书的董狐为"良史"。很显然,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如何被记录,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实践一旦被"历史"性地记录下来,就会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并塑造出一种持续稳定的价值观。然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由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缔造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边远省份,明清以前基本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区。明代彝族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地方政权,并用彝族文字书写了大量有关历史、哲学、历算、宗教、医药、文学、夫文、地理等内容的历史文献,广泛流传于民间。除彝族外,贵州其他少数民族同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世代口耳相传。这些都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急待挖掘和抢救,以期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新疆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进行认知、接纳、传播和创新的过程,通过文化认同构建起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心理、精神信仰和价值归宿。中华文化认同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念、精神信仰、历史记忆进行认知、接纳、传播和创新的过程。当前,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整体现状不容乐观,给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隐患。我们应当重视新疆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存在的困境,并探索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