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江画廊不仅是典型的流域型旅游地,还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文章研究分析了清江画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赋存及其时空演变分异特点,提出了"突出一个主题文化,打造三大遗产廊道,构建三大文化旅游圈,建设十二大文化旅游骨干项目"的开发思路,以及主题开发、集合开发、引爆开发、活化开发、业态开发等五大开发策略,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民族风情山水画廊和巴土文化旅游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2.
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大尺度的线状而非点状的文化遗产类型,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生态、文化及旅游价值.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是线性文化遗产最主要的两种形式,两者在发展历程、范围尺度、内涵主题、应用目的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较国内开展得早,相关研究也较深入.  相似文献   

3.
藏彝走廊与遗产廊道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彝走廊既是古代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又是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随着历史的发展,在藏彝走廊特殊地理环境下,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景观。遗产廊道是一种区域性的线性文化景观。本文运用遗产廊道的理念,对藏彝走廊的遗产廊道的构建策略及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力图通过对遗产廊道的构建,实现藏彝走廊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  相似文献   

4.
发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增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外在影响力,已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为有着鲜明孝感地域特色的"孝文化",其潜藏的价值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通过用SWOT分析法,可以深入了解孝感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战略思路上以"孝文化"为底蕴打造孝感市旅游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5.
<正>滇越铁路南起云南河口、北抵昆明,全长468公里,是国铁唯一仍在运营的米轨铁路。作为一条百年历史铁路,滇越铁路的运输功能正逐渐弱化,但其作为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却日益突显。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如何整合铁路资源,优化开发模式,对滇越铁路实施保护与再利用,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一、滇越铁路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1.历史遗迹资源作为"百年铁路活化石"的滇越铁路为米轨铁路,全国独一无二,也是云南第一条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将旅游划分为旅游目的 地、游客和旅游开发者等三个主体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内在价值的概念,并指出旅游内在价值在游客选择和旅游开发时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指出旅游内在价值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并以此推断出旅游内在价值可以作为评判地区旅游禀赋的重要因素;同时提出了通过重构旅游内在价值的方法,对旅游禀赋平庸和匮乏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拓展思路.在探讨涉及到自然和文化的旅游问题时,强调以旅游内在价值作为统一标准进行分析.文章指出构建旅游内在价值是旅游开发时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人们特别重视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将其作为吸引力颇强的主体旅游资源之一。然而,目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多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其表现为:①局限于以某一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决定其开发价值;即开发各区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普遍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模式,在评价某一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时,往往脱离具体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的组合来考虑;②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远未得到充分发掘,特别是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8,(1)
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创建中,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省域内的发展亦表现出"绿肥红瘦"的问题。为充分开发利用海南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一定要根据其所具有的陆地型和海洋型"双栖型"的红色资源业态、"草根性"和"国际性"对接的发展形态、历史性和现代性一脉相承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形态的三种特质,运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做好科学的开发规划、精准的功能定位、协同的开发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9.
旅游工艺品开发与民族文化商品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杨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3):134-141
旅游工艺品是在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产品,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本质内涵是民族文化商品化。文化、技术与民族生境,构成了旅游工艺品开发与民族文化商品化的内在关联。从人类学角度对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问题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对这种关系的变化做出自己的说明和体现出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集市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开发方式.集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按一定周期聚集形成的市场,是定期出现的经济文化民俗大展演.开发集市旅游具有保持民俗的原生态、便于产品化、传统和现代便于兼容、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效益明显等优势,是一种有前途的民族文化旅游新形式.开展集市旅游活动,应处理好明确开发主体、安排作为目的地的集市的时空结构、营造主要创收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廊道是国际遗产保护界内专门针对大尺度、跨区域、综合性线状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与新方法。面对滇藏茶马古道屡遭破坏的严重事实,构建文化遗产廊道保护战略将茶马古道及古道上的遗产单体纳入区域性整体保护体系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以遗产廊道理论为基础,文化遗产廊道在概念、内涵及建构模式方面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须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以滇藏茶马古道为对象而进行的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实践,以期为我国类似于茶马古道的线状遗产保护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2.
谭伟平  刘克兵 《求索》2011,(12):260-262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和平文化”探讨的逐渐深入,和平文化旅游亦可成为湖南一项新的旅游主题。目前,湖南省和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已现良好局面,但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因此,从区域、省际、主题整合等层面进行科学整合,以及多方联动实施深度开发,不仅可挖掘开发新的旅游主题和旅游资源,而且可以提升人们的旅游文化品位,还会对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旅游是一种以民族文化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资源进行的旅游开发。基于人类学基本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的文化研究成果对民族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文化变迁理论、田野调查等方法、民族平等观念等方面阐述人类学研究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品牌及其开发价值,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跨区域合作,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与保护及茶马古道某一段或某个行政区划内的旅游开发研究。在当前实际操作层面,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与学术研究还存在不小差距,由此也引发了民族关系问题、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应当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学界的重视,摒弃短期的逐利行为而将视野放大,审视当前存在的不当开发行为,最终找到民族文化传承、遗产保护、民生改善以及旅游开发共赢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岳贤锋 《人民论坛》2010,(5):146-147
我国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对武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深挖资源的深度特色,加强多元开发,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武术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借助上海世博会的时机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武术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华荣 《人民论坛》2010,(8):170-171
在大力开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同时,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因此,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地处理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互为依托的关系,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以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工业遗产旅游既是工业旅游,又是遗产旅游,是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旅游形式。近年来,随着工业旅游的兴起和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重新认识,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景观旅游产业发展的完美结合,将有效地促进辽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伟 《思想战线》2002,28(6):36-39
乡村旅游是一种具有田园观光、乡土民俗感受及休闲度假性质的"复合式旅游产品",其文化特性包含有深厚淳朴的传统文化和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态文化,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大力开发这一旅游产品市场,而且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城乡交流与沟通,理解传统与现代特质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对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探讨了进一步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的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突飞猛进,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旅游文化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的发展和繁荣可以极大地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