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郭赫男 《求索》2010,(7):209-210
新闻是一种典型的叙事文本,时间是叙事文本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在新闻报道中,叙事时间基本上呈现出三种状态,即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叙事时间等于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大于故事时间,它们对应的是作者(记者)不同的处理时间的手法和技巧。叙事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策略,对叙事时间的不同处理会形成不同的叙事节奏和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幸福叙事中,劳动、社会关系和"自由人"联合体是三大核心范畴,三者层层递进,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的逻辑结构。具体而言,劳动是人的幸福的核心载体,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完整是其实质内涵,而"自由人"联合体则是其制度安排。三者的整体结构表现为,如果劳动是自由幸福的,那么人的社会关系就是丰富和完整的,进而共同体就是"自由人"联合体,人就处于一种幸福的生存状态之中。反之,如果劳动是异化的,那么人的社会关系就会是贫乏的、片面的,进而共同体就是"虚幻的共同体",人就处于不幸的生存状态之中。正是在这种"否定性"和"肯定性"幸福叙事的内在张力结构中,马克思完成了幸福论谱系的批判性重构。  相似文献   

3.
叙事逻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叙述性、研究性秩序和语言性秩序图式来规范性呈现叙事对象的理解状态和存在状态。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等关于马克思叙事逻辑的理解向度没有实现解决道德与实践、哲学与科学、异化与和解等叙事逻辑的合理结合问题,理论实质仍然是一种虚假抽象和空泛推证的思辨唯心主义叙事逻辑。马克思叙事逻辑则是一种真实抽象和具体推证的辩证唯物主义叙事逻辑,真正实现了道德与实践、哲学与科学、异化与和解等叙事逻辑的合理结合问题,最终得出人类社会是一个虚假逻辑必然灭亡而真实逻辑必然胜利的自然历史进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叙事本位、史论本位与实事本位--与何平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叙事功能的退化与史学危机"一文对叙事本位与历史叙事的弘扬非常精彩,稍嫌不足的是对"退化"与"危机"这两个全文立论基础的实证还不够充分.要振兴中国的史学,使史学成果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关键并不在坚持"史论本位"还是"叙事本位",而是必须坚持"实事本位".即不管"论"还是"叙",都必须树立确保所论所叙之事的真实、翔实与扎实的理念,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史学成果的公正、公信与公平.  相似文献   

5.
比较中呈现因果——迪尔凯姆"自杀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尔凯姆比较法的著名研究"自杀论"认为,单纯的比较只能确立两种社会事实或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要证实这种相关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必须借助于理论分析确立因果,并控制其他变量进一步检验因果。  相似文献   

6.
过去由于宋话本篇目的不确定性,常常"宋元"并论。由"说话"伎艺发展而来宋话本,在叙事结构的设置和叙事视角的控制上,保留了"拟书场"的叙事模式,同时宋话本在丰富发展的过程中渐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对后世的叙事文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以欲望的迅速膨胀为标志的"消费时代"里如何重构"诗意与欲望"的关系?就要从童话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形式切入,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童话这种面向童年世界的幻想文本是如何以一种"孩子的单纯和某种神圣的东西"为审美的维度来实现对欲望的相对控制和穿越,并力图分析出这种对欲望相对审美化的幻想叙事在我们这个消费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颖  付天海 《求索》2013,(2):157-159
性别叙事学作为一种文本阐释的实践方法.将性别研究和经典叙事学纳入了同一视域,使得两种本无联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模式。性别叙事学不仅注重对女性作品的性别化解读,它还把研究对象扩展到男性作家及作品.揭示了叙述结构和文学技巧所蕴含的性别关系本质。本文从叙事模式、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等诸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尝试使用叙事学的分析工具对文学文本进行性别意义的阐释,希冀为文学的性别叙事话语研究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哲学以追求作为世界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为己任,即追求因果链条的"原初点",此"原初点"在传统哲学中以"本体"呈现出来。由于"本体"脱离现实使得因果关系成为一种抽象存在,此因果关系虽然构成了现实生活世界多种解释样式,但这种"连续性"思维定势的弊端,即抽象决定论的因果关系无视现实生活存在及其"有限性"规定。这成了现当代哲学反叛传统哲学的突破口。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生活世界"有限性"规定上,阐释了人类社会的决定性因果关系及其非决定性因果关系内在关联,揭示了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内在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常慧林 《求索》2012,(6):63-65
在漫长的以"革命"为历史主题的20世纪,以质疑乃至否定知识分子及知识价值为表征的反智主义思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叙事发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自五四新文学对"劳工神圣"这一口号接纳起,在之后的"革命文学"、"解放区文学",乃至"十七年"部分红色经典中皆可见其踪迹。甚而,在某些自由主义作家的某些作品中也不乏对此思潮的呼应。换言之,在新文学开创的现代知识分子叙事传统内,对知识分子价值进行解构的反智性书写业已形成线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蒋林平 《求索》2010,(10):222-224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沈从文和乔伊斯在乡土叙事的时代背景、乡土叙事的主题以及乡土叙事的视角等方面存在趋同性,在叙事的哲学思想基础、乡土小说叙事的范畴以及乡土叙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层面呈现差异性。沈从文的乡土叙事具有较强的狭隘地方色彩和家庭观念,他的乡土叙事是以阻碍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乔伊斯的乡土叙事范围更广,表明社会向前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乔的乡土叙事是有利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崔释予 《求索》2013,(10):161-163
复调叙事理论来自著名文论家巴赫金,巴氏复调叙事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一种抽象的系统,它是一种附有意识形态的声音。这些声音相互作用则构成“复调”。因此,复调是一种“语言在各个社会阶层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的混合物。”每一种表达话语都被社会阶层语言影响,并独立地存在于艺术的对白之中。更进一步地,巴氏复调叙事理论还认为: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小说能彻底吸收这种复调多声性,这种复调多声性使得作品人物与作品受众保持相对的独立和自由,而且两者呈现出互为对话之关系。不仅如此,巴赫金的复调叙事理论也为小说艺术研究开辟出一条新航线,在众多批评家放弃对小说研究之时,巴氏对话理论对于揭示小说话语构建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胜清 《公安研究》2011,(12):87-87
李胜清在《人文杂志》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真正的个人化叙事是一种与公共历史叙事保持着辨证关系的开放性叙事方式。它的个人化表征实际上关联着深刻的公共问题意识。具体来说,它的公共身份性质体现在三个层面,即个人主体的公共身份;个体叙事形式的公共原因;文学本身的公共领域性质。这三者共同规定了个人化叙事的公共性意义框架。  相似文献   

14.
刘书勤 《理论月刊》2005,(11):128-130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对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莫言小说叙述中的一大特色.从不同的叙述模式看,他作品中的儿童视角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形态经验自我型的、混合成人视角型的、纯粹儿童视角型的;从儿童所"看"所"视"的内容看,他的儿童视角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洞察社会世相的"向外看"和反观、省视个体生命的"向内看".而儿童视角的叙事特征、小说的叙述姿态和审美情调等则内蕴着莫言作品中儿童视角的情感发生机制及其复杂的心理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艺丹 《求索》2013,(2):163-165
海岩作品是涂抹着女性叙事外衣的男性叙事,其中包括苦难叙事、消费叙事和性叙事。对男性宏大而深沉的苦难进行深描,是海岩作品的一大特色。着眼于男色消费的刻画,是海岩作品消费叙事的内容和特点。海岩作品的性叙事包含罪感叙事和生命叙事两大内容。海岩作品的叙事模式存在传统性、消费性和矛盾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龙迪勇 《思想战线》2005,31(6):102-109
长期以来,叙事学理论对时间问题关注较多,对空间问题着力甚少。在关于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空间形式”的探讨中,其“空间”非指日常生活经验中具体的物件或场所,而是一种抽象空间、知觉空间、“虚幻空间”。只有在完全弄清楚了小说的时间线索,并对整部小说的结构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这种“空间”才能在读者的意识中呈现出来。构成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要件是时间,或者说时间系列。小说的空间形式必须建立在时间逻辑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叙事的秩序;只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创作伟大小说的条件,也是未来小说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7.
论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切入面与展开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波 《求索》2011,(1):195-197
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是具有叙事功能的空间,而不是作为背景的、静态的被叙述的空间,因此在文学叙事中,需要在传统文学研究与经典叙事学等叙事研究的谱系中,清理空间的身体性、当下性等内涵。在文学叙事中,空间不断突破固化的惯性时间及其支撑的感知框架,凸显当下时空中的感性细节,以此动摇时间意识,找回被忽略的当下空间意识。本文拟在把握空间内涵的基础上,讨论空间叙事研究的起点、切入面和展开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蒙古族作家海勒根那在环形时间观和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借鉴并吸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圆形叙事结构。以海勒根那的多部作品为文本,通过对比螺旋式环形结构、"来而复去"的空间循环模式和"死而复生"的生命循环模式等圆形叙事结构旨在揭示海勒根那在草原题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一因多果”?持此论者认为,它有两层含义:(1)一种原因同时引起多种结果;(2)一种原因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引起不同的结果。后者又被称为“同因异果”。 从逻辑上说,一因多果论与因果联系的规定性是不相容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的这样一种内在联系:每当一个现象A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万海洋 《前沿》2007,(12):236-238
从众多文本中抽象得到的、具有可以判定的"没有内容的"深层模式,或曰文本深层形式化结构。结合单个文本表层话语链,共时地印证着一模式的"是否存在"及"如何存在"。启蒙者要么被消灭(精神和肉体的),要么是融入他的对立面,从根本上消解自身的启蒙行为。所以鲁迅的小说是一种绝望的预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