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姚峥嵘 《唯实》2007,(6):35-38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也不同于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学思想的逻辑展开,有着自己丰富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德志在《党政干部学刊》 (辽宁)2005年第 7期撰文指出,首先,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的区别在于,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为了用人权取代神权,用人性取代神性,而是为了使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主人的人民在各个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次,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企业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一时间,“以人为本”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焦点话题。然而,仍有许多人误将“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混为一谈,没有看到三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界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以人为本”作为治国执政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回应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在领导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核。因此,它决不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当代回声,而是对于当代走势和中国道路的科学把握,是长期执政经验的理论升华。就理论而言,儒家的“民”是政治治理的对象,是无个性的客体性存在,而马克思主义的“人”则是作为历史主体(创造者)和新中国主人的人民群众;西方人本主义的“人”是抽象的个体(就其自身的“纯粹性”而言),而…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执政党的政治理念也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从“三个代表”到“以人为本”到构建和谐社会,无不显示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政治韬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同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特邀吉林省行政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政府法制咨询委员,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德志教授,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希望对广大读者深刻理解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沈伟 《党政干部学刊》2009,(9):15-16,10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但实践中对于与“以人为本”相似的表述有很多,特别是民本思想、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等,不能厘清这些理论表述的界限,就不能更好地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其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中"以人为本"思想,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相同性,但是其相同点也仅此而已。两者的本质区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本体论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澄明“以人为本”的深层意境,就必须在本体论上追寻。“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扬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以人为本”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依归。  相似文献   

9.
民本主义传统回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主义植根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及其伦理型文化土壤之上 ,是中国古代以民众为君国生存利益根本 ,并阐发“固本”以“宁邦”道理的一种政治理论。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其理论实质系左翼王权主义 ;从农业化视角解读 ,其文明史性质可定义为古代世界最系统、最深刻、最实用的农业化管理理论。民本主义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旨趣判若天壤 ;它和抽象意义的人本主义及西方式民主亦分属不同的文化类型。欲推动民本传统转型为“新民本主义”、并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自觉的执政理念 ,其特异个性及文化局限 ,值得学界审慎把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人为本”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最初是作为管理学上的一个新的管理学概念而出现的。随着2003年我们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学术界尤其是哲学界对以人为本从各个角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我们党的宣传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融人执政理念,运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实践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概念耳熟能详。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由于“以人为本”概念本身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它与其它许多理论如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甚至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理论的相关性,以及对它的哲学研究的相对抽象与晦涩难懂,使许多人对“以人为本”概念虽耳熟能详,却又知之不详。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源于中华文明的“以民为本”思想。和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根本不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既吸取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又与古代民本思想有着实质上的区别。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界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惠勤 《探索》2005,23(1):168-170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虽然包含中国儒家传统的“亲民”、“德政”的某些合理成分,但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却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民本”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也包含西方人本主义对于个体生命及其价值的尊重,但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类解放”的政治信念,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西方人学思潮的革命性突破。科学发展观内在规定了各要素(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以人为本)间的相互关系。“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是对执政党和政府行为的约束,它目前所要确立的主要观念就是:其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理性发展意识。首先是针对市场经济下由利益驱动所催生的经济人倾向。其二,以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突破口的公平意识。其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以工人阶级为内核的“大多数”观念。其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改革取向的社会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之“新”思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体现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科学发展观之“维”;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伦理,遵循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科学发展观之“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超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神本主义、自然主义、人本主义思想,消解西方人本主义的解释范式,科学证成“以人为本”理念的溯源。中国共产党坚持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即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积淀和淬炼“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坚持和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结合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现了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5.
论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添生 《求实》2007,(4):29-32
通过对传统哲学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人”的主体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中“人”的主体性意义理解的批判,探讨了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的现代价值,并提出了在尊重“人”的主体性背景下实现以人为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之异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06,46(1):67-70
为防止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误读,需要辨明“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与“物本”、“神本”相对立,都凸显人的主体性,都以人为目的。二者的区别点在于:“人本主义”强调的是抽象的人,而“以人为本”强调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权,“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民的利益;“人本主义”只是以人为目的,而“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目的又作为手段。  相似文献   

18.
郭广银 《新视野》2006,1(3):31-34
管理学的两大传统理论范式——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都曾经对管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其内在的缺陷与不足也是显见的。本文认为,在当代中国的管理学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以尝试提出管理学的第三种范式——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范式,并以之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其目的是有效地整合以上两种范式的内在合理性成分,从而实现管理科学在当代中国的范式更新和理念转换。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一党执政的新理念已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但对于“以人为本”的内涵,目前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国人学学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课题组主要成员、北京大学教授陈志尚。前提是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记者:我从网上检索了一下,从2004年初至今,已发表的关于“以人为本”文章有3000多篇,这表明“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当前大家关注的焦点、理论研究的热点。当然观…  相似文献   

20.
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精神实质理解为“以民为本”的这种观点,显示了一些人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领会上的极端狭义性。这种善意的偏差,不仅会导致在理论上显得有些模糊不清,并且在实践上将会造成重大的混乱或危害,必须加以驳斥和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