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先看过一篇文章《要重视一字之差》(见《理论月刊》1998年4期),说的是概念表述上的一字之差,常常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加重视。确实很有道理。仔细想来,这一字之差(或二字之差)也分两类:一方面会引起歧义,造成概念、理论上的混乱,必须加以严格定...  相似文献   

2.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开发不是“热”而是“乱”上海浦东新区房地产实业总公司总经理曹桂根编者按:本文作者是在第一线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实业家,他写的这篇文章同本刊第2期上的《房地产热是该降温了》一文,虽然都是从存在的问题出发,但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我们刊发这样观点相歧的文...  相似文献   

4.
读了《莫让政策“倒灌”》一文(载《党建研究》1998年第11期),觉得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掩卷而思,又觉意犹未尽。以往,人们习惯了在贯彻执行政策上“干部讲、群众听,干部咋说、群众咋干”的一套做法,并视之为理所当然。所以,一旦反过来,由群众讲给...  相似文献   

5.
读到《同舟共进》2008年第12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金春明先生的《一点补充和思考——读〈毛泽东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一篇是郭汾阳先生的《也谈“约法三章”及其他》,非常高兴。这两篇文章都是由我发表在2008年第8期《同舟共进》上那篇关干“约法三章”的文章引起的,我有一种“抛砖引玉”的兴奋——这不是客套话,确确实实是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2期发表了《2010:十大雷人语录之批判》、第4期发表了《雷人话多其实是难以对话》。仔细拜读后,发现这两篇文章均未能理性  相似文献   

7.
顽石 《公民导刊》2009,(3):56-56
贵刊2月号的第一篇文章《危中求“机”更好前行》很有可读性。文章第一部分“‘越冬’路线图”从宏观上勾勒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庆路线;第二部分“‘领军’人物志”分别选取市委书记、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精彩的审议发言,  相似文献   

8.
从《竞报》和网上,读到了摩罗先生反驳我的文章。《竞报》标题是《敌意者看见敌意,荒唐者看见荒唐》,网上文章叫《阿凡提的驴是怎样读书的》,同一篇文章。可能《竞报》编辑觉得原题不雅,  相似文献   

9.
李小青 《中国保安》2012,(13):52-52
阅读《中国保安》杂志时,我读到一篇文章题为《为社区撑起一片蓝天》的文章,感悟颇多,第一个就想到了从小学到现在的雷锋精神,还有去年年底北京市刚刚公布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虽然文章里的主角只是社区里几个平凡的保安员,但就是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和汗水诠释了雷锋精神,践行了北京精神,他们是首都保安的骄傲,也是保安员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33期《医患关系必须重建价值法则》这篇文章,为当下纠结不已的医患矛盾开出了药方。一再上演的患者杀医、医闹殴医的震撼“剧情”,折射出医患间难以弥合的紧张关系。一面是患者的病痛生死,一面是医者的职业安危,在旁观者看来,皆充满悲情,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11.
彭复生 《公民导刊》2006,(12):58-58
《公民导刊》06第11期“专题报道”《人大调研:推开科技致富门》中的几篇文章写得不错。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谋事之本,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前提。但是人大工作如何进行调研?本期发表的《一份调研报告的责任和使命》、《人大调研走进山乡》从一些方面作了回答和诠释。  相似文献   

12.
读了2012年《民主与法制》第28期《崎岖山路上的畸形母爱》和第34期《妻子用带泪的微笑召唤囚子》两篇文章,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长楼继伟日前撰文,阐述了他对近年十分流行的"包容性增长"概念以及相关财税改革的看法(楼继伟《包容性增长中的财税改革》,《新世纪》周刊2013年第14期)。这篇文章被冠以《财政部长:过多靠国家福利,幸福感不见得高》的标题转载到互联网上,立即引发了网民的热议和争论。  相似文献   

14.
刘志琴 《小康》2008,(10):85-85
"谷歌是否让人变得愚蠢了?"是美国《大西洋》杂志上的最近一篇文章挑衅性的标题。作者是著名的博客作家和互联网的最著名反对者之一尼古拉斯·卡尔。他写到"在过去一些年,我有一种不舒服的感受,觉得有人,有东西一直在修补我的头脑,重新设计神经路线图,重新构造我的记忆。我的思想不运动了。我已经不再用从前的方式思考了。"  相似文献   

15.
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曾在博客发文,号召各地网友拿起相机,拍摄自己身边政府的豪华楼堂馆所,将照片或线索贴到她的博客上。  相似文献   

16.
读了《公民导刊》第五期的《“一年三问:问出人大监督实效”》这篇文章,深受启发:开县人大的“一年三问”监督方法,把监督和支持相结合,既充分行使了人大的监督权,又强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一府两院”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你说我说     
阿拉伯信息中心.阿拉伯驻华副使团长、巴勒斯坦驻华大使萨法日尼致信《今日中国》社长兼总编黄祖安先生.他在信中说.首先请接受我们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贵经常发表有关政治和文化的重要文章,对交流中阿关系起了巨大的作用,已成为阿拉伯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贵刊发表的《黑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几篇文章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执法严峻”说曹操老阿小时读《三国》,印象最深的是曹操。曹操的阴险、奸诈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几十年了,这印象一直未减。非但未减,最近看电视《三国演义》又加深了几分:不论历史上的真曹操究竟如何,艺术上的曹燥形象是已定型于庶民百姓的脑海了。我读小...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这位作家对孔子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厌恶与愤怒跃然纸上。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批林批孔运动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子这句话,认为这句话是几千年愚民政策的理论根据,而孔子就是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的老祖宗。  相似文献   

20.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09,(11):16-17
4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在会议上,委员和代表们表现出对职业教育极高的关心,针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结合自身体会及调查,纷纷发言,在肯定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长足成绩的基础上,积极献言建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