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的学习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展。回顾60年的历史,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6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观点研究中发生了八个重大的主题转换。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60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经验就是实事求是,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努力探求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对这三大规律的新认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3.
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人民日报》2005年12月6日发表新华社记者的报道, 综述一年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展。关于一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的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报道说,一是集中编译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这两套文集选编的内容, 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核心部分。对这些著作的译文进行重新审核和修订,能够更准确反映经典作家的原意。二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深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大致分为18个方面,分别成立了18个子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委党校教授郑国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薛建平和科研处副处长叶长安硕士合著的,2012年9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研究》一书,具有诸多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创新性,体现在全书多个方面,这里特从两个方面加以简要介绍. 第一,在体系结构方面,全书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围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研究"这个中心主题,由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的十一章有机构成,具有原创性.第一至三章,分别论述了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第四、五两章,着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之间的关系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几个相关命题的关系.第六章剖析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发展历程中各个发展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的历史演变.第七至九章,深刻揭示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着重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实际工作中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第十章具体分析我国现阶段要着重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第十一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澄清在立场、观点、方法问题上的五种主要认识误区.以这样的构思和体系结构全面、系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论专著,在迄今为止的浩翰书林中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实现其重大飞跃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和梳理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界定、厘清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钟 《理论导刊》2006,3(6):40-42
界定、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并经实践检验正确的基本观点、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框架的基本观点;厘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不同层次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朱执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他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的科学社会主义,介绍了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初步理解和接受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思想,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和研究十月革命。其局限性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的理解在总体上还比较肤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也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8.
张瑞生同志撰写的《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实践基础上撰写的一本专题性论著,该书集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指导系统深入地研究探讨了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所关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应当说,张瑞生同志积数年之心血潜心所做的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正>罗文东,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研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1985-199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哲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今天,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学的工作者们齐聚中央党校,参加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理论视野》2009,(4):F0004-F0004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了系统总结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拟定于2009年10月在中央党校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论坛以“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主题,将邀请多位国内著名学者发表演讲,开展高层对话。  相似文献   

12.
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席、艾伯特基金会政治研究院院长托玛斯·迈尔博士应邀,于2016年4月20日在中央党校与马理部和科社部几位教授进行了关于"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研究"小型座谈会。托玛斯·迈尔先生作了主题发言,并回答了与会人员关于"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研究"的有关问题。现就托玛斯·迈尔谈话的主要内容做了归纳整理,以飨读者。托玛斯·迈尔的观点不代表本杂志观点。  相似文献   

13.
龚育之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共党史学家。他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总的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突出“探索”两个字、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和民族化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异端”问题等一系列创新观点和重要论断,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摩尔根史前社会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补充与完善唯物史观理论部分观点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这一点,以往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关注不够,没有得到客观、全面的评价.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认识史前社会奠定了正确的出发点,推动他们修正完善了阶级和国家起源观点,帮助他们确立了科学的婚姻家庭理论.对史前社会制度的正确认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类历史全貌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5.
《理论视野》2009,(8):F0004-F0004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拟定于2009年10月在中央党校举办以“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主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论坛将邀请多位国内著名学者发表演讲.开展高层对话。  相似文献   

16.
《理论视野》2009,(5):F0004-F0004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拟定于2009年10月在中央党校举办以“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主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论坛将邀请多位国内著名学者发表演讲,开展高层对话。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09,(6):F0004-F0004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拟定于2009年10月在中央党校举办以“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主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论坛将邀请多位国内著名学者发表演讲,开展高层对话。  相似文献   

18.
《理论视野》2009,(7):F0004-F0004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拟定于2009年10N在中央党校举办以“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主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论坛将邀请多位国内著名学者发表演讲,开展高层对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9-2009):两个“30年”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建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一个"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收获了重大成果又遭受了比较多的曲折和比较严重的挫折,是经验教训并存的30年;后一个"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成果,是成就非凡的30年.比较研究前后两个"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际遇及特质,对于新世纪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联和东欧解体后,社会主义的前途迷雾重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论调声声迭起.这样的背景使得法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围绕着社会主义的模式、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