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正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继山西"十二月事变"之后发动的又一次反共高潮,其基本史实在史学界早有公论。可是,近期关于皖南事变的某些历史事实却有相反的说法,比如"小朝"整理的曾任项英秘书、已故扬帆同志的口述,以《项英秘书扬帆谈皖南事变》为题,在《炎黄春秋》2013年第2期发表。该文称,扬帆认为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满怀悲愤地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是指责毛泽东对皖南新四军不公道。文章是这样描述的":周恩来同志在皖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为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一手制造的 ,它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遭受惨重的损失。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没有被这暂时的挫折和困难所吓倒 ,反而认真地吸取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 ,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一、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 ,贯彻中央的战略方针皖南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 ,即 1月 15日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 ,作出《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该决定认为 ,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项英“对统一战线的了解 ,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他“不认识统一战线中共产党的独立性斗争性 ,他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从来…  相似文献   

3.
项英与皖南事变问题,是1991年4月在洛阳举行的“新四军历史事件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一个热点。代表们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①项英在事变中酿成的错误是否与王明路线有关?有的代表认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是他在皖南3年时期内所犯的一系列错误的总暴露,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在新四军的具体表现。有的代表则认为,把项英在皖南的错误完全认为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产物不符合历史事实;把项英错误说成与王明路线毫  相似文献   

4.
近年出版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一书中,有一篇《胡乔木谈皖南事变》。这是乔木同志在生前的谈话纪录,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皖南事变的国内外背景;精辟地论述了毛泽东领导全党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艺术;深刻地总结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不仅有很强的思想性,而且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公正客观地剖析了这个事变的来龙去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李辉 《湘潮》2021,(2):48-50
1940年秋至1941年春,国民党顽固派阴谋策划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巨大损失,国共合作濒临破裂。面对严峻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中共中央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化解危机,狠击第二次反共高潮,打击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嚣张气焰。同时,此举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对中国抗战的政局和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1940年,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限令新四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开赴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在北移的过程中,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遭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布了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说明事变的真相和反对国民党进攻的方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重整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4,(2):34-34
1940年,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限令新四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开赴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在北移的过程中,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遭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8.
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问题,是皖南事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如何认识皖南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皖南事变中的项英等问题。目前,党史学界对此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①北移路线是国民党同意的路线;②北移路线是项英个人决定的路线;③北移路线是中共中央指定的路线。我认为北移路线是叶挺与国民党当局商定并经中共中央同意的路线。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反共独裁的蒋介石集团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逆流,其中最为险恶的就是震惊中外的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周恩来同志在皖南事变的解决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多人转移。1月6日,他们行到投县茂林山区时,突然遭到任县国民党军队的阻击。接着,顾现同调来七个师大约7000人的兵力,围攻新四军。新四军被迫迎战,经过七昼夜血战,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情况下,我新四军只剩下不足千人冲出国民党防线,其余全部牺牲。其中有政委项奖、参谋长周于昆,政治部主任表国平。叶挺为…  相似文献   

10.
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对形势的分析——也谈《项英传》□李良志王辅一同志所著《项英传》出版后,引起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肯定、赞扬的同时,对书中的某些史实和观点,也提出了一些批评和质疑。我对有的学者提出的批评是同意的,如《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4期发表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革命史上,项英是一个功过明显、毁誉参半的人物。去年,我刊推出专题史话《“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项英与三年南方游击战争》,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应读者要求,我们再次约请胡居成同志撰写了《创业维艰毁誉多——项英与皖南事变前的新四军》,呼唤这位历史人物从硝烟弥漫的昨天走来,向后代讲述当年那创业的艰辛,那战斗的悲壮以及那血写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本刊1993年4-12期,曾以连载形式,在“专题史话”栏内,刊登了《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项英与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从1994年第9期起,又在同一栏目内,以《创业维艰毁誉多─—项英与皖南事变前的新四军》为题,分20期连载了项英及其所领导的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前期的一段经历。前后两组共29期的连载,使读者对项英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中的战斗经历和思想脉络有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再次约请胡居成同志将项英在中央苏区的经历,以《红都叙事─—项英在中央苏区》为题撰写,计划分9期刊登完毕,这样,我们可以从更多的侧面,对项…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0月,王辅一撰写的《项英传》在京出版,作者在书中,对《中央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所作的评价,在党史学界引起争论。争论的实质,是项英在新四军及在皖南事变中错误的性质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对中央《决定》是推倒还是维护的大事大非问题,这已远远超出史学研究和人物传记评论的范畴。对此,笔者谈一点浅见,求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当中的最高峰。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难以抚平的惨重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共自身的原因,这些都为事变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试析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汤胜利俗语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半个多世纪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近万名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迄今回眸,仿佛历历在目,令人痛心不已!痛定思痛,我们清楚地看到,蒋介石等人无疑是皖南事变的罪魁祸首,但这是外因;从内因上说,...  相似文献   

16.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当中的最高峰。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难以抚平的惨重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共自身的原因,这些都为事变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关于皖南事变中项英被叛徒杀害一事,始终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谜.  相似文献   

18.
提到皖南事变,项英被杀一事,人们十分关心。他的贴身警卫人员,为什么要向他开枪?是利益冲突,还是私仇?他的遗体在哪里?那个叛徒的结局如何?这好象是一个难解的谜。项英遇难的地点,是在安徽泾县濂长坑,一个靠近山顶端的山洞里。这个洞叫蜜蜂洞。1981年前后,我在皖南花了6年时间,沿着当年皖南事变的作战路线跑了好几趟。许多地方都到过了,就是没有到过蜜蜂洞。那时候,越是爬山访问,越是感到激  相似文献   

19.
3年前,我在新四军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工作,知道李德和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当过项英的警卫员,皖南事变前是新四军军部的警卫排排长,皖南事变的全过程他都参加了。为此,我常请他谈起项英和皖南事变的情况。下面是李老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相煎何太急——爱国华侨谴责皖南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月4日,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之前,海外广大华侨就对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独裁政策,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十分忧虑;事变发生后,在海外华侨中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和国内人民一道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反对民族分裂、反共内战,克服空前严重危机,争取时局好转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