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09,(8):37-37
根据首都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首都“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进一步深化“排队推动日”活动,促进“公交城市”的发展,推动交通文明水平的提升,首都文明办决定从6月11日(排队推动日)到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文明乘车百日行动”活动,重点开展创建“引导排队优秀站台”和“自觉排队文明站台’:评选“我最满意的公交地铁站台”和“我最喜欢的文明引导员”。  相似文献   

2.
全球速递     
美国:富翁雇佣残疾人冒充家属逃避在迪士尼排队之苦 美国《纽约邮报》5月14日报道,为免受在迪士尼乐园里排长队之苦,美国一些富翁竟然花钱雇残疾人冒充家属,因为残疾人可免排队优先玩游乐项目。  相似文献   

3.
去银行存钱取款要排队,去医院挂号看病要排队,去大型超市结账要排队,去售楼处买新房要排队,去买音乐会门票要排队……“排队”两字,似乎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9,(4):28-29
“排队推动H”活动开展两年多以来,千百万首都市民积极参与,呈现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生动局面。“排队推动日”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国内很多城市纷纷开展“排队日”活动,国外主流媒体称其为“一场新的文明运动”。北京奥运会期间,首都市民向世界展示了热情友好文明的风采。奥运会后,有序排队、文明礼让正在成为广大市民的行为习惯。针对“排队推动日”活动对培育文明风尚中的积极作用,本报特邀人文社科知名学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互动平台     
<正>我来回答你“为啥要排队?”编辑同志:你好。这两天我看了一则新闻后,觉得有些话不说不快。讲的是今年兰州大学一些刚刚跨进校门的新生进食堂吃饭、到邮局取钱、去超市购物都不太愿意排队,并在校园网站BBS论坛上发帖质问:“我们为啥要排队?”现在,就让我来回答你们——排队是公序的要求。公共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公共秩序,这是对每个在场人等最为理想的利益维护手段。如果都不讲个“先来后到”的行为规则,该排队时却不排队,那么最终大家都将成为混乱秩序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09,(4):63-63
2009年3月10日《精神文明报》刊登张燕玲的文章,目前,很多大中城市都设立了自己的“文明排队日”,提倡市民文明排队,礼让文明。笔者认为设立这样的排队日更大的意义是提醒大家时刻注意日常的公共礼仪,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队伍。排队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却体现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在一个人文明城市之中,排队不仅意味着对公平秩序的遵守与履行,更体现着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对于效率的合理追求和对他人人权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摸底排队是侦查机关在侦查实践中形成的一项常规性侦查措施,在犯罪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在对付流窜犯罪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赋予了摸底排队新的内涵。网上摸底排队在摸排范围、手段、方式及侦查成本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网上摸底排队可以通过作案手段特点、住宿登记、通讯记录、银行邮政汇兑、二手市场(旧货收购市场)、视频监控录像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8.
图片传真     
2009年4月11日是北京市开展“排队推动日”活动以来第27个宣传推动日,城八区公交、地铁的排队文明引导员放弃公休时间和社会志愿者们一起在全市1882个公交、地铁站台,开展了“请跟我排”排队礼让、文明引导的宣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挤车挤得人腰酸腿疼,头昏脑涨,竞相当于每天都经历一次登峰下海。”但记者深究挤车现象时,惊讶于一组组量化后的数据,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一个:排队上车,别挤了。  相似文献   

10.
杨忠 《福建通讯》2002,(3):15-16
远景:一辆长途班车在一个路边小站停下。乘客排队上车。中景:小贩们提着甘蔗、水果、矿泉水在车窗前叫卖。  相似文献   

11.
抢票软件是技术创新产物,应用先进技术取得合法利益是公平、合法的,应该鼓励。抢票软件实质是利用了“自动化技术对手工操作”的优势。用抢票软件购票一样排队,只是排队方法不同。抢票软件让使用人一次填写个人信息后,自动反复递交售票网,直到成功,实现。全秒候”排队,不须要用手工一遍一遍反复填写、递交购票信息,是智能技术提高效率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07,(4):36-36
1、两个儿童形象组合成“11”数字,提示人们在公共场所两人以上应像“11”一样顺序排列,自觉排队。同时表明每月11日是排队推动日。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中国人排什么队羽田据说“老外”看中国最看不懂的是中国人的排队。咱们中国人自己呢,仿佛并没有觉得排队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想当年,为了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全中国人都无一幸免地按照“成份”和“表现”排了排队。为了买到紧俏商品,没本事的在前门排队,...  相似文献   

14.
王喆 《世纪行》2007,(8):71-71
湖北武汉脑梗塞患者曾新贺近日来到武昌区惠民医院输液,打了一个多星期的针,才花了几十元。他说:“在这里看病不仅便宜,还不用排队。惠民医院就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医院。”  相似文献   

15.
高温记忆     
《上海支部生活》2010,(12):58-59
游客排队参观沙特馆 6月30日,游客排队参观世博园沙特馆。等候区顶棚安装的喷雾设施和电风扇同时运行,为游客降温。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初,上海,第一次来中国的日本青年冈田在地铁车门前毫无秩序的“混战”中手足无措。随后,她疑惑地向本刊记者发问:中国的小学里有没有德育课?会教孩子排队吗?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短缺时代结束了。由于市场丰富、供应充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得到了空前的满足,居民不用再为了白菜、肥皂这些日常用品去整天排队了。然而,迈入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不知何时,排队竟又成了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上学排队、买房排队、看病排队,直到铁路运输、银行业务,统统要排队。我国仿佛进入了一个排队时代,排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0,(5):25-25
北京市在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中,倡导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有礼1254”,即展示一张笑脸;注重两个形象:衣着得体、举止得当;常说三句文明话:“您好”、“谢谢”、“对不起”;常做四件文明事:逢人先礼让、困难热情帮、排队讲秩序、垃圾分类放。  相似文献   

19.
排队或者不排队,考验的往往不是什么教育问题素质问题,而是管理和技术的水平据说不爱排队是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要治必从根治。而所谓的“根”则是那种很文化很“内在”又很心灵的东西,所以近百年来,大家都试着从教育和宣传着手,以期每一个中国人“内在”的变化。可是这么多年过去,该教的已经教过无数遍,该宣传的也都宣传到大家熟视无睹的地步了;中国人如今可有养成好好排队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11日是北京市第二个“排队推动日”,按照首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全市1800多个公交、地铁站台倡导排队乘车,全市文明乘车监督员和志愿者5万多人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