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旻  周尧 《法制与社会》2011,(6):74+76-74,76
投毒案件往往会因为毒品来源的广泛性、毒品处理的容易性以及微量证据收集的困难性而导致久侦不破,陷入疑难。然而,作案人在投毒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形成的犯罪心理痕迹确是客观存在的。犯罪心理痕迹反映着作案人作案前、中、后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活动等内容,直接反映着作案人与案件的关系,因此,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通过检测被测人有无犯罪心理痕迹来寻找和甄别犯罪嫌疑人成为侦破疑难投毒案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通过一起特殊的投毒案件,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投毒案件侦破中的有关情况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孔得婷 《法制与社会》2014,(11):175-17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依据人心理活动及其与生理活动之间关系,通过言语刺激使被测人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同时运用相关仪器将这种变化记录下来,从而判断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主要包括六大阶段,其中心理访谈贯穿其中,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成功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使心理访谈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了解心理访谈的心理学依据,了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不同阶段谈话的要求、步骤、内容、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犯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及生物电子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专用心理测试系统,通过微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参数,以此推断被测人心理上与案件事实相关对应的记忆痕迹,进而判明被测人是否“无辜”或为犯罪嫌疑人。这项技术是通过犯罪心理痕迹的动态描绘,编制测试题目,经过测前访谈、实际操作测试和图谱评判,探查把握被测人情绪记忆心理痕迹的相关程度,以此准确地将无辜者和涉案人员区分开来。我局自购置了SPS型心理测试仪以来,不断地将这项高科技手段运用于侦查破案,相继破获…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测试中的图像提示法,较之语言提示法具有许多优越性,应当成为另外一种主要提示法。心理测试技术运用的认知心理学原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上看,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主要利用的是被测试者在案件发生的同时也正进行着对有关案件种种细节的认知活动的原理。也就是说,作案人在犯罪的同时,种种犯罪  相似文献   

5.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和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作为新型的侦查辅助手段,二者都是将心理信息应用到案件侦查中,这无疑扩大了案件信息的来源,开拓了侦查视野,特别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各类案件侦破中的作用更是日益明显。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建立在犯罪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在实践应用中,人们忽视了犯罪心理分析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的作用,使得该技术在实践应用中未完全有效地发挥作用,故而要重视犯罪心理分析在犯罪心理测试中的作用,才能有效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为侦破案件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技术手段将进入司法领域,成为法庭证据。犯罪心理痕迹鉴定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犯罪心理痕迹鉴定结论的证据意义犯罪心理痕迹鉴定技术即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和实验心理技术成果以及神经生理学、生理电子学等学科研究成果,通过专用心理测试系统和智能计算机,同时同步记录被测人的多项心理生理反应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实验心理技术,它所测试的是犯罪嫌疑人对作案有关情况的记忆痕迹,也就是在国外早已普遍流行而被我国错译为“测谎技术”的多道心理测试技术。国外20世纪初产生的“测谎技  相似文献   

7.
基于眼动追踪测量认知负荷变化的犯罪心理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可用于认知犯罪心理测试的眼动指标及测试方法。方法对被测人进行视觉、听觉双通路-双任务模拟案件犯罪心理测试,要求被测人对相同问题分别进行诚实回答和欺骗回答,对不同眼动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注视点离靶、眼跳次数、眨眼间隔随认知负荷(实施欺骗时)增加而增大,并未发现瞳孔变化与答题策略间存在特定关系。结论注视点、离靶距离等眼动指标能有效分析认知负荷变化且应用于认知犯罪心理测试。  相似文献   

8.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依据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理论,通过设计一定的问题,利用心理测试系统,对嫌疑人进行心理生物反应测试,以帮助甄别嫌疑人与案件关系及案件有关情况.其在犯罪案件侦查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久侦未破的疑难案件有独特、突出的作用.正确认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要在遵循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理论方法研究和应用技巧的开发研究,正确地应用于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外已日趋成熟,在我国也趋于完善,本文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进程、认识误区、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出发对这一技术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三个层次逐层深入的去分析和探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实践与应用。审理案件的心理实验技术,是依据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础和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生物电子学、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综合的考虑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实践中带来的便利以及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李文冠 《法制与社会》2014,(15):135-136
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心理测试技术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犯罪心理痕迹运用于侦查活动中,丰富了犯罪信息来源,对案情的分析和侦查,寻找串并案件,锁定其他犯罪嫌疑人,深挖其余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科研工作者以及一线干警应当充分认识其科学性,并对当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工作中正确对待、科学运用,有效促进刑事侦查工作的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绝不是曾被人错误传播的和百姓日常俗称的“测谎”,“测谎”是被人错译、错传、错用的非科学概念。此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人有无经历过特殊事件的心理痕迹;技术评判原理是:主试使用口头语言唤起被测人认知活动时的心理生物反应图谱的变化;实案测试时,人可以选择沉默不答或者随意简单回答方式。此项技术中划分为六个阶段技术,其中第一个阶段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最重要。此项技术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和四个方面的局限性;实案测试中专业人员素质最重要;基础理论绝不能再传播错误和陈旧的“测口供说谎的理论”,实践部门切莫盲目购置未经不同类型实案检验的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查题目结构及相关因素对心理测试(测谎)技术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总数达到216人的被测人进行模拟犯罪心理测试,以CQT和CIT的基本测试结构为核心,分别对4种题目结构的测试效果进行了分析评判。结果主要比较了题目结构对模拟犯罪测试的影响,同时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论测试需要一个比较优化的题目结构才能有效避免失误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经过我国专家学者多年的精心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适应于中华民族的心理测试仪和测试方法。近年来,在刑事侦查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协助侦破了多宗大要案,帮助查清了一些疑难案件的事实真相,是刑事技术的又一支生力军。本人利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借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制、公安部审定的心理测试仪,  相似文献   

15.
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反应理论,开创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科学认识。现代犯罪心理测试研究揭示,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所反映的是被测者对犯罪的记忆状况,与犯罪有关的记忆状况决定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水平,反映被测者是属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还是属于无辜者。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画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闻高 《犯罪研究》2013,(6):2-15,22
犯罪心理画像是在研究罪案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透视案件痕迹物证中的心理痕迹和心理现场,在重建犯罪过程中分析未知案犯的形象和行为、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群等,从而确定作案人范围的侦查技术。考察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心理画像的实质是心理现场的重构,其逻辑线索是一种侦查推理,是关于作案人情况的假说。其归纳式心理画像和演绎式心理画像可结合起来,用其长处,避其短处。在借鉴现场分析、心理侦查、行为证据分析、地理画像等方法的基础上,我国应建立犯罪行为人性状和特征的数据库,完善相应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心理画像技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心理痕迹属于广义痕迹的一种。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在心理上留下的印象或迹象。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能动反映,具有客观存在性,同时又有表现形式上的依附性,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当中。如果我们在心理测试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开发犯罪心理痕迹,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编制测试问题,正确地分析测试结果,从而减小测试误差。1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1)犯罪心理痕迹的客观性。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在的、隐蔽的,而犯罪行为及其所造成的结果是外在的、暴露的,犯罪行为必然破坏和改变客观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18.
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试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司法对其结论的态度形成巨大的反差.基于心理测试技术的可靠性及其结论的正确性,被测人与案件和事实的关联,以及针对被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所形成的以图谱形式表现出来的痕迹,可以明确心理测试结论具有鉴定结论的证据资格.心理测试结论属于有限可采的补强证据,其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但又对法官心证形成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9.
犯罪调查心理测试技术中的心理信息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说明心理信息概念对犯罪调查心理测试技术的指导作用。方法综合分析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功能演变,用信息论的科学原理对心理测试技术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诠释,详细论述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心理信息探查功能,对心理信息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测试时机提前、测试前对被测人进行生理状态和心理信息受干扰情况评估、案件测试条件选择、测试题目编制、测前谈话控制、测试目的分析和测试技术综合运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述。结果每一部分论述里都结合了具体的案件办理实践,充分说明了心理信息新理论对心理测试技术实践的科学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20.
激励测试是心理测试的重要一环,是案件相关测试前的预演,一次成功的激励测试,可以让被测人亲身感受测试过程,提高注意力,尽快进入测试状态,增加其对心理测试准确性的信任,也可为案件正式的测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