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但是,我国公众在参与意识和参与理念上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在参与主体上相对单一,民间环保组织参与不足;在参与内容上过于狭窄,公众参与权有限;在参与方式和参与途径上亦难以有效满足公众参与的要求。因此,亟需加强对公众参与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的培养和教育,促进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公众参与中的积极作用,扩大公众参与的权利,并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石森昌 《前沿》2009,(3):63-65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行为主体所承受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压力对于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循环经济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压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文章首先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压力的相关概念;然后建立包含源环境压力、同级系统压力、公众环境需求压力、法律制度压力和其他因素压力等五种压力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压力系统模型;最后讨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压力测评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和具体指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黄志雄 《桂海论丛》2006,22(5):74-76
我国在促进循环经济的立法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的立法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必须大力加强。当前应抓紧创制循环经济社会的基本法《循环经济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生产、分配、消费和技术支撑等环节中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PPP是指公共部门和私营投资主体通过合作的方式,为公众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的综合运营模式,其出发点为公众需求,落脚点为公共利益。社会公众有必要参与项目全生命周期。首先,理论层面,公众作为公共利益的载体,有权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监督;其次,法规政策层面,我国PPP相关法规政策中明确规定社会公众应当参与到项目中来;再次,实践层面,公众参与能有效预防"伪PPP项目"产生。但从长株潭地区的实践经验来看,公众在参与项目监督与决策的过程中,却面临信息不公开和参与渠道不畅通的阻碍。为促进公众参与,应当建立激励制度,从政府方、社会资本方、社会公众本身和第三方非营利组织四个方面着手,激励各方积极促进公众参与,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三大矛盾”,导致了规模不经济、循环不经济、循环不环保、循环不节约等一系列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产生。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的实地考察,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实施模式创新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制度创新战略等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6.
赵军 《人民论坛》2010,(12):86-87
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法制支撑、政策支撑、技术支撑以及舆论支撑等。其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行为,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循环经济这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2006年《循环经济法》(草案)已经初现轮廓,但是客观地讲我国从引入循环经济至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制和指导它的运行.在分析研究现有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对不适应新环境的法律规范应当及时调整、修订;在法律制定之外,应当确立贯穿法律体系的循环经济法律理念;此外,除了生产者责任之外,对消费者责任也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公众列席乡镇(街道)有关会议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基层实践的体现。大量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和工作发生在基层,公众列席相关会议制度让群众的诉求真实地反映出来,让决策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近年来,在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上,不少地区在积极探索社会公众列席有关会议制度,基层议事协商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受资源环境、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基于2005—2013年的数据,通过综合评价可将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划分为领先型、挑战型、追赶型和后进型四大类型。不同类型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各不相同,应分别采取创新驱动、制度突破、产业循环、政府引导的差异化提升路径,协调推进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制度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推动。现阶段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财政的缺位现象严重,循环型企业的税负较高、利润率偏低、资金紧缺。本文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财政缺位的制度、机制、技术等方面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全方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是指在司法民主化改革取向制度背景下,在互联网政治技术结构基础之上,社会公众(其组成结构不只是与案件相关的利害人,而是与案件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普通公众、新闻媒体和职业法律人)对具有"结构性诉讼(structural litigationg)"特点案件的判意表达过程.中共十六大以来,司法意识形态变迁以及一系列司法民主化政法策略的制定,为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提供了制度结构基础.互联网政治(Internet Politics)的出现为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构建了技术结构基础.司法过程公众有序参与、表达、沟通、学习、妥协的制度化建构,是司法民主化改革取向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行为与代表执行职务行为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公众参与行为显示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如何应对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世界性课题。我国的人大代表实行兼职制,人大代表来自于社会公众,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也是社会公众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3.
赵棠 《人大研究》2013,(12):7-9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方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参与政府年度预算和重点项目恳谈、审查监督,广泛吸纳群众意见,督促政府完善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着力打造"阳光政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破解。本文结合部分地方预算改革实践经验,剖析当前代表和公众参与预算监督实践困境和成因,思考对策。一、代表和公众参与预算监督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参与热情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环境下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会管理创新存在创新主体单一的缺陷,社会公众作为创新主体可以也应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公众有必要也有能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范围有局限。互联网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参与知识创新的最佳途径。电子商务和企业知识管理中有关知识创新的活动已经为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知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尝试,这些实践为今后...  相似文献   

15.
"需要国家干预说"是经济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理论基础。国家干预主要是指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在一定合理范围之内的干预。为保证国家干预不被滥用,应让公众参与其中:合理界定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范围,设定公众参与干预决策的权利,明确公众参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在近年来的社区治理中表现活跃。在我国的公众参与社区治理中,存在着政府信息不公开、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不良和公众参与配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和扩大公众参与基层社会建设,政府应给予公众广泛的知情权,并进行制度和法律保障建设,切实落实公众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郑岚 《人民论坛》2011,(10):246-247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在近年来的社区治理中表现活跃。在我国的公众参与社区治理中,存在着政府信息不公开、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不良和公众参与配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和扩大公众参与基层社会建设,政府应给予公众广泛的知情权,并进行制度和法律保障建设,切实落实公众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制度建设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提高,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城乡规划公平公正的有效措施,是贯彻《城乡规划法》的切实要求,是加强政务公开、完善行政公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综述和对国内城市广泛调研,对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法律法规完善、规划知识普及、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建立和实现有效互动等方面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支持强度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度量和评价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了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支持强度的概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支持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河南省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支持强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技术开发、人才培育、管理创新、市场引导、信息交流、政府服务、公众参与是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河南省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支持强度的评价分值达到75.4603,属于较强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其原因包括大气环境要素的公共性更强、污染危害隐蔽、污染范围广泛、治理难度大等。针对这种现状,国家需要在立法上对公众参与做出突破性、具体的规定,包括宣传、鼓励、严格执法、明确职责,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