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3月28日强渡嘉陵江开始的.红四方面军原先活动于鄂豫皖苏区,于1932年12月18日进入川北,很快建立了总面积4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有23个县(市)苏维埃政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在中央苏区的毛泽东曾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相似文献   

2.
正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为打破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从鄂豫皖入川,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有县级苏维埃政权40多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川陕苏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被毛泽东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的创建发展从1932年12月开始,至1935年5月结束,历时2年6个月。其间,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这些故事里所蕴含的必胜力量,从各个方面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万源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地处川陕渝结合部,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人口57万,是国家重点扶贫市。在土地革命时期,万源爆发了震撼全川的固军坝武装起义;红四方面军人川,万源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8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按照中央的部署,正式  相似文献   

5.
邓均洪 《四川党史》2003,(5):53-53,52
毛泽东:充分肯定川陕苏区的作用广元老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均未到过广元。但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嘉陵江、对川陕苏区、对广元、对闻名遐迩的剑门却非常了解、熟悉和感兴趣。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就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  相似文献   

6.
川陕苏区妇女:不爱红装爱武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芝兰 《党史博览》2008,(12):52-54
红四方面军的到来,对广大川陕地区的妇女来说,犹如黑暗中划破长空的闪电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开辟川陕苏区。川陕苏区在发动工农群众参军参战的同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的川陕苏区,妇女有200多万,而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青壮年妇女,多达30万人。  相似文献   

7.
川陕苏区的货币发行与反伪币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苏区的货币发行与反伪币斗争唐文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发展苏区经济,发行了一整套由川陕省工农银行制造的货币,对巩固苏区,发展苏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苏维埃工农银行在发行货币的过程中,遭到了反革命势力的疯狂...  相似文献   

8.
地处四川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是川、渝、陕结合部的革命老区,系当年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根据地之一.这里,革命历史文化厚重,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革命战争年代,诞生了川东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和川东游击军,3.4万多优秀儿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117万宣汉人民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巴人文化、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仅2004年,就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  相似文献   

9.
川陕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和苏维埃运动在中国西南和西北的典型实践,一个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个大区域,一个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两者的斗争实践各有千秋,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对中国革命也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四方面军在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中,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告别了鄂豫皖苏区,由陕南进抵川北的通南巴地区,进行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川陕苏区建设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的第二大苏区"。从川陕苏区历史过程看,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川陕  相似文献   

11.
徐术 《红岩春秋》2014,(10):19-20
正1933年10月,随着红四方面军发动的3次进攻战役的胜利结束,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展到东起城口,西到嘉陵江畔,南至蓬安、营山,北到陕南镇巴、宁强的范围,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余万,建立了23个县和一个市的苏维埃政权。革命力量的发展,动摇了四川军阀和蒋介石在四川的统治。1933年10月,蒋介石委任刘湘为四川剿共总司令,调集114个团  相似文献   

12.
金风送爽果满枝,秋醉巴山丹桂香。以通江县城为首府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曾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新形势、新阶段,通江县80多万红军传人正倾力实施“四大产业富民、开发资源强县”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县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正周恩来是苏区时期我党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奠基者。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决定要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秘密交通网。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提出今后工作任务:"必须努力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党的六大后,中国各地革命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全国出现了多个以武装割据为主要特征的红色苏维埃区域。闽西、赣南苏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联合组成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4.
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红军一边打仗前进,一边建立苏维埃政权,壮大队伍。当时,年仅14岁的彭秀才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红军剧团作宣传队长兼演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大根据地——川陕苏区,有一位威风凛凛、足智多谋、令敌闻风丧胆的红军女将——张琴秋。  相似文献   

16.
红军宣传队救了国民党团长的三姨太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红军一边打仗前进,一边建立苏维埃政权,壮大队伍。当时,年仅14岁的彭秀才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红军剧团作宣传队长兼演员。  相似文献   

17.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开辟的第二个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采取镌刻石质革命标语和文献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动员群众,打击消灭敌人。因此,大巴山区的红军石刻文献、标语、对联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伟,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5日,深秋的晴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四川省巴中市城郊山麓上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原中共川陕省委书记、红军总卫生部政委、湖北省人民检察院首任检察长周光坦的雕像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周光坦石像高4.8米,与李先念、徐向前、王树声、陈昌浩等10位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石像.一起矗立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内;他们的伟大红军精神,被永远铭记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长征精神     
中文 《党史博览》2021,(4):封2-封3
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是分6批从5个地区出发的,第一批是由红7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赣东北前进.其后备批是:红6军团于1934年7月下旬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于同年10月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红25军于同年11月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2、红6军团(1936年7月,与红32军合编成红二方面军)于同年11月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1932年底至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地处川陕交界的万源,首当其冲,全境解放,先后建立三个县苏维埃,15个区(市)苏维埃,500多个村苏维埃。万源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万源是川陕境内唯一在苏区建立之前,就曾建立过类似苏维埃政权组织的县。早在1927年~1930年间,李家俊、王维舟等共产党人,就在万源的固军、白羊、井溪、旧院、蜂桶、铁矿、石塘等地及城口、宣汉边境,建立了1个县农会,4个区农会,23个乡(场)农会,爆发了震惊全川的万源固军坝起义,建立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