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最近,某著名网站在首页刊发一篇博文,题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假恶丑".笔者阅后颇感不解,实在搞不明白,孔子的"假恶丑"从何而来? 依笔者之见,孔子的一生,活得是很真实的,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即实事求是,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才称得上明智.而孔子本身就是这么一个实事求是的人.《论语》中有一段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卫国国君向他请教如何排兵布阵("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回答:"礼仪方面的事情,我略有所闻,打仗方面的事情,我没有研究过("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见话不投机,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相似文献   

2.
总结历史经验常常是要为当前的实践服务的,需要严肃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里的"实事求是",严格地说,要求尽量吃透历史和现实这两头,否则不能起积极作用,还会帮倒忙。应该承认,不是所有的历史经验今天都用得上的,牵强附会的历史类比于事无补;也不是所有的现实需要都可以找到历史经验的,草率地提出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历史经验"更是要不得。今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峻形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对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3.
李明洁 《南风窗》2014,(8):92-94
当代中国转型剧烈,思潮激荡,在时代洪流中适应、挣扎着的人们,在网络上"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以流行语为代表的民间书写,在细节叙事间记录着"有体温的公共记忆"。2005年中国网民始破1亿,网络流行语现象初起。2013年打击大V,网络舆论下沉。2008年至2013年,流行语大量生成,广泛传播,成为当代中国显著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最近,某著名网站在首页刊发一篇博文,题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假恶丑".笔者阅后实在搞不明白孔子的"假恶丑"从何而来? 依笔者之见,孔子的一生,活得是很真实的,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即实事求是,才称得上明智,而孔子本身就是这样.《论语》中有一段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卫国国君向他请教排兵布阵,孔子回答:"礼仪方面的事情,我略有所闻,打仗方面的事情,我没有研究过.""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相似文献   

5.
言论     
台海问题决定中国的前途从"终止戡乱"时期到"民主化"进程开启之初,台湾当局一直认为其在政治制度、经济实力、社会进步以及生活方式上都较大陆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台湾首开"民主选举"之先河,引发了人们的诸多遐想。也就在此时,部分人开始津津乐道于所谓"台湾经验"对整个中国的"示范"作用。然而最近六年以来,台湾政治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现象,使台湾模式的光环骤然黯  相似文献   

6.
多重因素推高失业洪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南风窗》2008,(23):32-34
中国正处于向现代经济迈进的特定发展阶段,在整个"十—五"及以后的若干年,转型期的中国将进入就业结构大调整时期。而此时爆发的金融危机,使经济周期这一短期现象和长期的结构性因素叠加交错,就业之战变得分外难打。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以来,国外部分媒体对于"中国制造"的恶意报道甚嚣尘上,有的捕风捉影、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恶意炒作。他们的真实用意令人深思。这不仅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翻版,也是"中国威胁论"的新一轮变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产品质量问题无法完全避免。但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一样,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对出现的问题,始终本着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解决。事实上,除了那些善于诋毁抹黑"中国制造"的媒体外,也有不少国际舆论能够对此次风波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并要求"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谭德波 《南风窗》2011,(4):68-70
大量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开始向国企和民企回归。个人选择背后蕴含着行业背景和经济大势的变化。在中国之前,新加坡已经经历了这一过程,和中国同时,印度也存在着这一现象。对跨国企业的中国职业经理人来说,回归本土企业逐渐成为一种潮流。20年前,跨国企业对中国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倾斜,外企体面的工作,优厚的待遇成就了无数个"白领梦"、"金领梦"。随着中国公司的壮大,资源投入业已进入"回报期",加之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区在承担更多绩效压力的同时,纷纷收紧人力成本支出,外企已不再是当年的梦想之地。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难境地,表明中国法治建设的艰难性和曲折性。中国法治建设之难有许多因素,但最难在文化。当代中国新的治理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现实主义的态度,从中国社会自身寻找和发掘社会治理的生长点,依靠中国本土的资源、在全球视野下推进新的治理的逐步实现。这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进行。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应坚持国家法治、社会法治的共同推进,强调多元治理、共同治理,形成社会共识,实现社会互动和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反差使"向东看"正成为世界诸多国家的选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是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阐释  相似文献   

12.
今年四月份,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就中国出口至其国家的不同商品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得知,自中国入世以来,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WTO成员国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对华实施反倾销频率之繁、数量之大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方的紧密关注。本文作者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试探性的分析此种现象之原因,并且对我国如何应对做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上,林彪等一批在历史上曾经犯有罪行的开国元勋,以真实客观的历史形象出现于展览之巾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有评论家认为,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新的政治文明,反映了党对重大历史问题和重要历史人物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具有一种逻辑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在存在的层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在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终极价值三个方面的统一;它们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以中国的社会实践为基础,都是在深刻把握真理和实践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过程中,为人类解放和自由服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的层面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形态彼此之间的前后继承性和一脉相承性,都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内在领悟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失踪"的元帅林彪30年公众影像追踪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上,林彪等一批在历史上曾经犯有罪行的开国元勋,以真实客观的历史形象出现于展览之中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有评论家认为,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新的政治文明,反映了党对重大历史问题和重要历史人物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互联系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其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其活的灵魂是深化认识和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要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抓住这三条,立足时代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自身活的灵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同富裕、市场经济、以人为本;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又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看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途径和重要标志,要求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调查研究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相似文献   

18.
石破 《南风窗》2008,(5):51-54
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为结束危害青少年的贫困问题而努力,才能根除危害中国社会的"新疆小偷"以及其他"区域"小偷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进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二者相互激荡,对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和"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与世界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这种关系"的中国之问亟须回答。在这一关键历史阶段,习近平外交思想把握时代特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回应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关切,为解决人类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答案,彰显了鲜明时代特征和  相似文献   

20.
彭晓芸 《南风窗》2014,(22):87-89
<正>"制度性啃老"趋势的发展,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代际关系和婚姻关系,更为要命的是,它还深远地影响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发挥,也就是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必须承认,"制度性啃老"是笔者造的词。如果对一种现象的描述,需要一个新词,说明此类现象颇有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意思。中国社会当下存在的"啃老"现象,就是社会过渡时期的非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