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预断,受奥运筹办工作的影响,流动人口犯罪的数量将会增长,犯罪的类型也将增多.对流动人口犯罪,我们应冷静对待,理性地分析原因、探讨合理对策;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应把犯罪机会的减少、控制作为流动人口犯罪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预断,受奥运筹办工作的影响,流动人口犯罪的数量将会增长,犯罪的类型也将增多。对流动人口犯罪,我们应冷静对待,理性地分析原因、探讨合理对策;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应把犯罪机会的减少、控制作为流动人口犯罪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不同程度影响了昆明市的和谐与稳定。昆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表现为:犯罪数量居高不下,侵财性犯罪突出,团伙作案猖獗,流动人口犯罪现象严重。计划经济条件下"户籍控制"及"单位控制"的制度安排、不平等的就业权、高昂的维权成本、全球化、市场化改革对流动人口权益的影响等,是流动人口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提出对流动人口采取各部门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同时,由于流动人口在福利待遇上与当地居民存在较大差异,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推行的居住证制度注重对流动人口权益的保障与服务,特别是国务院最新颁布的《居住证暂行条例》,明确提出了流动人口可以享有的权利,吸引流动人口主动申领登记,这有助于公安机关掌握准确人口信息,对预防和减少犯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就是相对剥夺感的产生,而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严重受损导致相对剥夺感强烈加剧,最终引发了犯罪。因此,建构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机制,防止相对剥夺感加剧,对减少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数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当前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与团伙化、犯罪类型多为财产型犯罪、犯罪活动流窜性、犯罪形式暴力性的特点。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诸多因素阻碍了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要从根本上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必须通过调整社会治理措施,使流动人口能够真正融合到城市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工作,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长期任务。新形势下,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上转变对流动人口重管理、重控制、轻服务的做法;要切实保障好流动人口的各项权益,为流动人口在更广的范围、更宽的领域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提供方便;要妥善处理好维护稳定与经济发展、管理与服务、惩治犯罪与保护人民等诸多关系,使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整体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预防该群体的犯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于该种群体的一种折射。因此,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犯罪,必须要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特点和犯罪规律着眼,建立以服务、管理、预防为一体的预防犯罪格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厦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流动人口劳工总量呈稳步上升之势.虽然厦门市在保障流动人口权益、促进厦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应采取措施,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学院集体研究项目“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研究”中作者承担的部分。本文从广州市流动犯罪人口亚文化特征及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种类、手段、方式与亚文化的关系探讨了亚文化对广州市流动犯罪人口影响的潜在诱导性和条件性,提出了清除不良亚文化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有效治理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现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据浙江省统计,流动人口中的犯案人员虽然仅占0.06%,但却左右着社会治安形势,他们既是主要刑事作案人员,又是主要被害人群。流动人口被害呈现如下特点:"三车"(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被盗多,现金被盗多,在暂住地被害多,初中以下文化的中青年男性工人被害多,被害人过错明显。减少流动人口被害需多策并举,加强流动人口聚居区域巡控防卫,提高流动人口自我防范能力,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等。  相似文献   

12.
人文奥运与北京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文奥运的北京,在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给予流动人口应有的尊重,将"严打"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紧密结合,开展犯罪预测,建立犯罪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流动人口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矛盾增多,侵财型犯罪将会更高。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问题解决得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我国政府正在积极筹备2008年奥运会,并且欲将此次奥运会办成最成功的一届,此时解决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根据其以实施侵财型犯罪为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侦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城市犯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社区的角度进行分析,城市社区的"区隔化现象"影响了农民工与城市生活的融合,构成了其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中"二元社区"的存在,加大了农民工的反社会倾向;农民工的非正式社会控制解体,弱化了对其行为的天然监督机制。为此,需要弥合城市社区的分化现象,重视对进城农民工的社区服务,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5.
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理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仍将十分突出。深入分析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个体原因可以发现,“心理失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思以往流动人口犯罪治理的得失,新形势下如欲成功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必须更新流动人口管理的理念,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方法,积极预防流动人口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6.
持续高发的流动人口犯罪给厦门的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失衡让流动人口在城市得不到足够的幸福感,社会关系改变带来价值虚无化的风险,城市管理滞后造成管理效益不佳,这些都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高发的主因。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应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不仅事关流动人口的利益,而且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甚至将深刻影响其迁居城市的社会稳定及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面对流动人口数量急速增长、流动时间长期化、流动方式家庭化的形势,借鉴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由原来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双轨制管理模式向社会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模式转变,由政府管理为主向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