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青 《今日民族》2010,(4):20-21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能歌善舞,民间舞蹈艺术历史悠久。出土的战国时期古墓葬彩陶瓷盆上,有古羌人的原始舞蹈纹饰,展现了古代羌族舞蹈的形成和发展。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传承的以原生态舞蹈“萨朗”为核心的“瓦尔俄足”(歌仙节),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研究羌族历史文化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舞蹈中的动物仿生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舞蹈中动物仿生类舞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分析了动物仿生舞蹈的形成原因、特点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回民秧歌》──“金色的串铃”参赛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项城市南顿镇回族民间舞蹈《回民秧歌》已流传270多年的历史,该舞即是当地回民喜爱的民间舞蹈,又是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地民间舞蹈而获高奖,《金色的串铃》这一舞蹈节目又于日前在...  相似文献   

4.
文心 《传承》2006,(3):38-39
天足运动最早抨击中国妇女缠足习俗的是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他们不仅在教会和西方商人所控制的报刊上批评妇女缠足,同时还发起组织了“不缠足会”或“天足会”这样的团体。直到20世纪初,“天足会”始终是不缠足运动的主力。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把“不缠足”作为妇女解放的突破口之一。早在1883年,康有为就在自己的家乡广东南海发起一个“不缠足会”,主张妇女不缠足。一时间,“不缠足”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但在当时封建传统势力过于强大的社会,有的妇女为放足献出了生命。江苏沭阳一个姓徐的富户人家,视子媳倡…  相似文献   

5.
张丽 《前沿》2009,(2):119-123
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五四以后,被人们普遍地认为是女性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时期,“放足”则是女子“身体”解放的第一要务。有些学者认为到20世纪二十年代初,全国已基本废除了缠足恶习。事实上,缠足陋习在20世纪上半叶并非“趋于根除”,“身体解放”还只是部分女子所得到的“权利”,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偏远的内陆地区,女子缠足仍旧相当盛行。中国妇女的“身体”解放与婚姻、教育、职业的解放在妇女生活中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一个问题(即妇女生存、生活状态)的几个不同的侧面。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总结自己的一生只有一个字:苦。23岁前是被“三座大山”压迫的苦,那是真正的苦。23岁后是自寻苦吃,虽苦却心里甜。  相似文献   

7.
舞蹈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也是人民群众劳动生产、社会生活、思想信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表现,是民族精神风貌和思想气质的凝聚。 凉山彝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孕育了他的舞蹈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与彝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然而传统的彝族民俗,则是彝族民间舞蹈和广大彝族人民紧密联系的纽带。彝族民间舞蹈与民俗的相互依附、彼此依赖的关系,使彝族民间舞蹈具有典型的彝民族个性和鲜明的彝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13,(9):19-19
“打歌”是云南少数民族对“踏歌起瓣”的统称,而“圈舞”更是各民族载歌载舞的一个不约而同的形式。这不仅是云南少数民族其通的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也是以“圈舞”的形式,边行进边表演的。大家依前后顺序,手拉手,臂挽臂,唱着歌,合着节拍,动作步伐整齐一致,一起围圈共歌共舞,其场景壮观感人。  相似文献   

9.
湛江民间舞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江民间舞蹈祝宇湛江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逢年过节便有民众表演,其中最受欢迎的有:傩舞“考兵”、“走成伥”、“舞二真”、“舞六将”、“人龙舞”、“舞鹰雄”、“舞”、“散花舞”及“屯兵舞”。历史悠久的傩舞粤西的傩舞历史悠久,且为粤西独有,主要流传于雷州半...  相似文献   

10.
顾雅婷  彭传华 《前沿》2013,(16):44-46
谭嗣同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刻批判贬低和歧视女性的封建名教纲常与传统陋习,提出一系列旨在妇女解放,提高女性社会与家庭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斥纲常,以达到“男女内外通”的无阶级差等思想;改婚制,主张“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相愿而成婚”的婚姻自主思想;除陋俗,驳斥“残毁其肢体,为缠足之酷毒,尤杀机之暴著者也”的缠足恶习;正“淫”学,提倡“多开考察淫学之馆,广布阐明淫理之书”的性解锢思想。其中正“淫”学思想最为激进,是谭嗣同女性主义伦理思想中最具近代性因素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舞彩澜沧     
雨周 《今日民族》2013,(3):38-39
舞蹈是另一种语言,它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不同的舞蹈具有祭祀、娱乐、表演等不同的功能,在澜沧这片热土上,就流传着这样一些多姿多彩的舞蹈。摆舞摆舞是拉祜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舞蹈形式,是拉祜族两大传统舞蹈之一,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只要高兴,人们便相聚而舞,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12.
刘斌 《人民论坛》2010,(11):214-215
盘鼓舞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其他艺术相结合,最终演变成了现今活跃在河南民间的盘鼓舞。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代盘鼓舞的艺术特征通过调整被保留在了现存的河南民间舞蹈中,这也正体现着大多河南民间舞蹈历史传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江都,因“江准之水都汇于此”而得名,又因传说中有“白龙在此飞升”而被称为“龙川”。 江都是风靡全国的民歌《茉莉花》、《拔根芦柴花》,《撒趟子撩在外》的诞生地。著名戏剧理论家韦人把江都赞誉为“丝竹之乡、民歌之源、扬剧之根”。 江都的民间舞蹈也是名闻遐迩,“莲湘花鼓”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舞龙习俗更是流行于城乡上下,华伦舞龙队曾在国内外大赛中摘金夺银。 2003年的金秋时节,江都凭借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文联  相似文献   

14.
初姆 《今日民族》2009,(8):25-25
藏族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迪庆藏族锅庄舞以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小中甸镇的最有代表性,奔子栏的“锅庄舞”曾多次被邀请到国外演出。  相似文献   

15.
苦累     
一则寓言的开头就展示了热闹的场面:人的各个部位在争论谁最苦累。 眼睛说:“我最苦累,所有的视像都是通过我看的……” 耳朵说:“我最苦累,所有的声音都是通过我听的……” 腿脚说:“我最苦累,所有的路途都是通过我走的……”  相似文献   

16.
盘鼓舞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其他艺术相结合,最终演变成了现今活跃在河南民间的盘鼓舞。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代盘鼓舞的艺术特征通过调整被保留在了现存的河南民间舞蹈中,这也正体现着大多河南民间舞蹈历史传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人生苦与乐     
林清玄 《今日广西》2012,(12):39-39
诗人雪莱曾说:“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可见,乐在苦后。苦与乐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白朴的“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吕诺 《半月谈》2003,(19):26-28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农民明天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穷国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并加强农村教育,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顿“回民秧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惟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它流传于项城市南顿镇(旧时称南顿集)。至今,南顿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回民秧歌”是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据老艺人讲,“回民秧歌”的产生及流传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仅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而且还受到清真寺教规的制约。南顿清真寺大阿訇褚奉一说,清真寺教规不允许回族群众搞此类文艺活动,后来由于回族群众的迫切要求,就背地里搞了起来,逐渐由不公开到公开地跳起来了。秧歌艺人马仁杰说,“回民秧歌”流传到他这一代已经很长时间了,仅…  相似文献   

20.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是出自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流行至今的一句教育警言。3月6号下午全国两会贵州团开放日,当面对全国多家媒体向贵州教育发问时,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说:“经济欠发达的直接结果,穷了教育,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句话,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