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晓蓉 《思想战线》2007,33(6):113-118
中国仪式艺术的研究深受西方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影响,但发展进程相对滞缓,基本与中国人类学界的艺术研究同步。其研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为仪式艺术研究的发端阶段,成果多见于调查报告中;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量的西方人类学理论被介绍到国内,仪式艺术的研究方法、对象和路径都向多元化发展,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2.
罗易扉 《思想战线》2015,41(3):29-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人类学发生艺术研究转向,艺术人类学理论形态呈现一种交织纷繁的状态。当代人类学艺术研究已不存在一种统一叙事话语,而呈现出一种敞开柔性取向。因此,为了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学艺术研究理论,我们可以将之链接为人类学界经典关键论争:艺术与能动性|遣返原居地|文化所有权|价值的流变|非-艺术与非-文化|后部落艺术|原住民艺术原真性|作为武器的艺术|文化解释力|遗产空间与博物馆。通过于此,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文原著文本为基础,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理论前沿轨迹。在回顾艺术人类学理论的众声汇集的景观的同时,在繁茂的纷杂表象中找寻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毛艳 《思想战线》2006,32(5):6-12
在20世纪上半叶,学界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1900至1919年为萌芽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视野开始展开;1920至1937年为奠基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理论方法基本确立;1938至1949年为发展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规范化得到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美学、文艺学、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的学者纷纷打出艺术人类学的招牌,关于何谓艺术人类学、如何看待艺术等问题,学者们各持己见.相对于强调艺术本质论及艺术发生学的美学、文艺学专家而言,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则强调注重艺术的情境,强调艺术要以人为本,要注重整体观以及文化理念等.日本学者提出的"艺术周边"理念,消解了艺术的本质性,有利于将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带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有启发意义.对于跨学科的艺术人类学而言,重要的不仅是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流,而且还需要在长期的学术积累中把握对方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何云波 《求索》2014,(9):105-109
中国古代“艺术”与西方的“艺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小的差异.它们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知识谱系,体现着两种知识形态:“感悟型知识形态”和“理念知识形态”.在这两种知识谱系下的“艺术”,也就拥有了各自的身份和不同的发展轨迹.而20世纪中国艺术研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就是一个不断西化的过程.移植西方艺术理论,以“科学”的方法取代传统的感悟、体验,使文艺理论科学化.这种转型,不光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更是知识范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毛鹰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2):113-117
长期流传在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的八音古乐 ,是布依族特有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由它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民族特征韵味 ,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探索八音古乐的发展脉络及艺术研究 ,具有时代意义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雕塑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然而,这种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艺术向来却被我国学者所忽视.王子云的<中国雕塑艺术史>的出版,无疑是填补中国雕塑艺术研究的空白.无论在资料的丰富性,还是图片的多样性;无论是研究空间的广域性,还是研究时间的跨度性,这本书都可堪称经典,可以说是当前中国雕塑艺术史研究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9,(15)
<正>7月22日至24日,由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天津张大千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台联、天津台盟协办,北京市台胞交流服务中心、大千文化艺术传播(天津)有限公司承办的"大风天下"——纪念张大千宗师诞辰120周年书画文献展在台湾会馆举行。天津张大千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孙建中、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王慧、四川张大千纪念馆副馆长李辉、上海张大千研究会执行会长曹公度,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理事、上海张大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殷仲灏等100余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后,出席活动的南北书画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刘春玲 《前沿》2012,(5):162-165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积淀深厚,内涵广博,有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和天才的艺术创造,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富含各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具有珍贵的艺术研究价值;是现代艺术创作与创新的活水与源头,具有重要的艺术创造借鉴价值。因此,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承载着各民族历史的同时,也体现了绚丽多姿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原始主义绘画创作是伴随着西方社会艺术思潮的纷繁变化而自成一体的艺术形态,在西方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过渡中,以藏族原始主义绘画为代表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稳定性首屈一指,在此立足于中西艺术研究的比较主义视野,基于藏族原始主义绘画分析,从原始民族思维特征、原始民族精神生活、民族文化神韵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特别是原始主义绘画艺术的创作驱动和嬗变规则,揭示了民族性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稳定性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