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简讯     
电子前沿基金开展废除商业方法专利的活动 美国民权自由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EFF)在4月19日开展了一场废除商业方法专利的新战斗。这场活动的名称是“冷颤”(chilling effect)。EFF将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递交“再审查”情愿书,要求该局撤消对互联网创新和自由表达有负面影响的某些专利。 在美国,商业方法专利比软件专利激起了更多的反对。EFF认为,USPTO授予商业方法专利的基础是有关专利的任何法律问题由法院解决,而实际上,是该专利所有人的竞争对手承担了确认一件专利是否有  相似文献   

2.
张玉蓉  余翔 《知识产权》2008,18(2):70-78
首先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研究了美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特性.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美国金融业对商业方法专利战略的实际运用.美国金融企业的专利行为对我国金融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背景及商业方法专利相关的概念界定,全面检索了美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并在此基础上,从专利拥有量百分比、年度申请量、内外资银行拥有量百分比、专利排行榜、年度申请人数、IPC分类号和优先权等角度对美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简要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原因及内资银行发展商业方法专利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作为其基础的商业方法软件应如何保护进入了众人的视野.通过对美国历史上的案例进行总结,并介绍最近几例具有广泛影响的案例,包括e-Bay,In Re Bilski和Ex Parte Bo Li案,借以探求美国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的脉络和动向.  相似文献   

5.
近日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同意受理对发明人Bernard Bilski和Rand Warsaw请求扣.翻联邦巡回法院去年10月的判决的上诉,联邦巡回法院去年在该案当中的判决改变了方法专利可专利主体的测试条件。最高法院如果对该案作出新的裁判将有可能影响到美国软件和商业方法专利的可专利性。Bilski在给最高法院的上诉状当中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联邦巡回法院坚持认为一种方法必须与特定的机器或设备联系,或者该方法将某一器件转换为另一种形态,才能够具有美国专利法规定下的可专利性,这种认识是否是错误的;2)联邦巡回法院的所谓“设备或转换”测试标准与美国国会关于专利法保护商业方法的目的是否相抵触。  相似文献   

6.
我国银行业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多,商业方法专利的出现使专利成为银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州街银行案"判决以来,商业方法专利申请对各国银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对我国银行业专利特别是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银行业专利保护的特点及其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方法是近几年专利领域争论和发展的热点之一,并在银行业最先得以应用。此后,商业方法专利在银行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态势,以及我国内资银行发展商业方法专利的对策都需着重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锐 《法制与社会》2011,(30):19-20
随着商业方法创新对于市场主体获得竞争优势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赋予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需求日益强烈,但传统专利权制度认为商业方法不在可专利主题范围内,由此引发了商业方法可专利性例外之争。本丈通过简要回顾商业方法例外这一问题的缘起和发展,同时追本溯源,从实现知识产权合理性理论的视角以及对该问题具有深远影响的案例出发,分析证明了商业方法应当具有可专利性的观点。望借此文抛砖引玉厘清争议,促进我国专利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涉及人道主义方面的发明创造主要涵盖医疗卫生、能源、环境等领域,此类发明由于技术开发难度大,研发成本高,审查周期也较长。面对涉及人道主义的发明创造,如何进一步提高审查效率与改进审查质量,是各国专利行政机关的工作重点。2022年12月,美国制定了《人类专利法案》。该法案的前身为美国专利商标局已经实施多年的“人类专利计划”,法案将“人类专利计划”写入法律,并确立了一项名为“授予证书以加快专利商标局的特定事项”的机制,以奖励那些使用发明与创新解决相关全球人道主义挑战的创新者。我国一直致力于为全球人道主义事业建设做出贡献,在专利领域出台了不少回应人道主义问题的政策。未来,我国可考虑加强专利优先审查制度中有关人道主义问题的规定,并通过设立人道主义专利奖励等方式,以激励涉及人道主义的专利创新。  相似文献   

10.
1998年美国对State St reet Ba n k一案的判决,在美欧日之间引起了一场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的争论.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区的专利主管部门对计算机软件,特别是商业方法软件的专利保护都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美国《商业方法专利促进法议案》评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0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Rick·Boucher & Howard·Berman提出了一项旨在加强和完善商业方法专利的议案<商业方法专利促进法>(Business Method Patent Improvement 2000)1.虽然该议案还须经第107届国会讨论才能成为法律,但它揭示并试图解决美国社会各界对商业方法专利争论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该议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评析,以认识商业方法专利议案提出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对商业方法专利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可专利性是专利法领域的基础问题。就美国专利法而言,机器、制造品及合成物的可专利性判断标准基本上不存在分歧。但是随着计算机、软件以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因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法可专利性问题不断引起方法可专利性判断标准的热议。根据时代变迁,美国专利司法实践一直不断地在探索和修正已有的方法可专利性判断标准,并且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相关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避税方法专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方法专利,近年来在美国逐渐兴起和发展。对于其利弊得失,引起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争论的焦点涉及激励创新与促进公共福利、维护税负公平等公共政策的冲突。由于相关各方利益不同,导致对其采取不同的立场。这必然对避税方法专利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98年道富银行案揭开了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序幕.此后十年间,美国的商业方法申请、授权和诉讼风起云涌,但并未显示对美国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带来益处.2008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Bilski案中放弃道富案标准,确立机器或转换标准,借以限制商业方法专利,但最高法院不予认可,商业方法专利判定重新回到不确定状态.考察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的十年扩张与轮回,可有助于理解商业方法专利争论的实质,有益于把握我国的商业方法专利政策.  相似文献   

15.
蔡步青 《河北法学》2012,30(7):148-153
美国法院早期以商业方法属于数学演绎方法为由,将商业方法排除在专利保护之外.受此影响,商业方法在美国一直被认为不应授予专利.后来法院提出如果抽象的商业方法与运用这种方法后发生了某种物理转换或者有形的装置相联系,则应承认其具有可专利性.1998年更是表明只要该项发明能导出“实用、具体、有形之结果”者,仍不失其可专利性,否认了商业方法在美国《专利法》中存在例外.虽然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In re Bilski案中,提出美国《专利法》第101条规定的方法发明须符合“机器或转换测试法”,试图限缩商业方法专利的范围,但联邦最高法院在 Bilski v.Kappos案中否认其为审查商业方法专利唯一的判断标准.在迄今为止仍存较大争议的背景下,如果既无技术贡献,亦无技术特征,更未与其实现所必须的计算机设备或计算程序相结合,而仅系解决商业经营的程序、步骤或者流程者,商业方法即应为人类智力活动的规则或方法,属于思想的范畴,而不属于专利权的保护客体.  相似文献   

16.
曹琳 《研究生法学》2007,22(4):131-142
一主要国家对商业方法的保护(一)美国对商业方法可专利的转变以前,在美国,商业方法是不可专利的。商业方法不是"程序"的法定客体。1908年Hotel Security Checking Co.v.Lorraine Co.案件确立了商业方法作为程序是不可专利的。法院认为其不包含一个发明专利所要求的新颖性或创造性。因此,商业方法例外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7.
在确定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时,美国专利法确立了“实际应用”原则。在如何理解“实际应用”时,积累下来许多富有价值的审查方法。这一审查方法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目前其发展的状况如何,对于我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有何借鉴作用,是本文要加以探讨和研究的。本文探讨了美国专利审查中的“实际应用”要件,总结了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中确立“实际应用”原则的基本原则,以及这种审查方法的发展变化,并分析了这种发展变化对于我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标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互联网上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简介(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 三、互联网商业方法专利纠纷的典型案例 在商业方法专利纠纷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案件有:开启商业方法专利大门的State Street Bank的投资基金专利诉讼案、争议极大的Amazon.com一次点击专利诉讼案和以协议许可使用的Priceline.com的网上反向拍卖专利纠纷案.  相似文献   

19.
在确定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时,美国专利法确立了“实际应用”原则.在如何理解“实际应用”时,积累下来许多富有价值的审查方法.这一审查方法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目前其发展的状况如何,对于我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有何借鉴作用,是本文要加以探讨和研究的.本文探讨了美国专利审查中的“实际应用”要件,总结了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中确立“实际应用”原则的基本原则,以及这种审查方法的发展变化,并分析了这种发展变化对于我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标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问:在专利代理实践中,怎样判断商业方法类程序的 专利性?又该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呢? 答:商业方法类程序由于涉及较多的商业交易规则, 对于是否可被授予专利权以及具体商业方法的专利性通 常存在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