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物资供应短缺时代的特殊产物,效仿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而成立的友谊商店同样也存在于中国大陆。尽管头顶国营商店的招牌,但由于其涉外性质以及服务对象一度只限于外国人、华侨和高级干部,因而友谊商店以其"封闭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在普通民众的印象中十分神秘。事实上,对于友谊商店经营状况和发展变化的考察,有助于了解斯大林经济模式在中国的衍生物的命运。从这一点来说,友谊商店也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严复提出实现近代化的本根在于将工业文明的价值基石--"自由"理念内化为国人价值认同系统的核心思想.为此,严复对"自由"价值进行了三方面的演证在主体性方面,他剖析了中西文化根本精神之差异,为建构中国近代的"自由"人格提供了经验性判剧;在客体性方面,他揭示出自由乃人类进化的必然归宿,为创设中国近代的"自由"国度提供了理论底据;在实践领域,他认同西方"消极自由"的意涵,为"自由"进入中国近代化的实践领域提供了可操作原则.据此,严复尽管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中国近代"自由"理念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3.
《政治讲义》是严复为了适应中国社会急剧变革转型的需要撰写的政治学著作,是中国人的第一部现代政治学专著。严复在书中向国人反复阐明和普及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和机制,指出现代政治文明的表现形态之一是"政界自由"。"政界自由",不同于"经济自由"、"个人自由"和"国家自由";它指的是政府和其治下的国民之间相对待的一种关系,即"国民自由",是国民"以限制政府之治权为自由","以政令简省,为政界自由"。也就是说,政界自由是国民对政府管束权的限制,政府管束应有其边界。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没有生成这种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理念与实践机制,这使中国传统政治形态难以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严复阐明了国人对"政界自由"的种种误解,并确定政府管束权界的原则,力图在理念上倡导、教化国人获取新智慧而迈向新文明。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央关于货币、金融及贸易工作的重心也随之调整,但始终围绕着"发展生产、支持战争采购和物资供给"这一中心。期间施行的各项政策不仅稳定了解放区物价,促进了解放区的生产及物资交流,保障了战争和解放区的物资供给,为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空心化”与社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国家的一系列行为打碎了传统农村在器物方面的传统,但也使得原子式的农民完成了农民的集体化、再组织化,涣散的农村形成一个实心农村。改革开放后革命话语的退场、身份更加自由的农民在全国范围内大流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进一步碎化传统农村在精神方面的传统,也荡涤了建国以来农村的集体记忆。农村在器物和精神方面都出现了空心现象。为了完成农村社会权力秩序在经历市场经济对其解构之后的重构以及改善农民的民生、消弭农村的风险,应该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各种资源下乡充实农村,实现农村从"空心村"向"实心村"转变,实现从"离心村庄"向"实心社区""、齐心社区"转变。  相似文献   

6.
钟国兴 《新视野》2002,(5):53-55
社会道德体系是一定时期社会生存其秩序而产生和发展的,生存方式的巨大变化,必然要求道德体系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不可能靠在另一种生存方式下形成的道德体系审视中国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集体加以发展和改造,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这要分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人们生存方式的差别。在计划经济时期,每一个人都被固定在一个单位里,不能到外面自由活动。单位就像一个个房间,人在其中没有多少自由,如同被捆绑了手脚…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物资流通企业必须进行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推动流通工作社会化、现代化,流通手段信息化、合理化,流通管理规范化、种学化,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伊犁州直有预算内物资企业8个,其共同特点都多多少少地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这是其一。其二是物资企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流动资金比较少,经营范围大都只限于生产资料中的大部分,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其三是思想不够解放,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物资企业国家政策放得晚一些.进入市场也就慢一些,…  相似文献   

8.
王丹莉 《党的文献》2017,(1):104-111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一五"计划完成前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他们高度关注并从实践层面探索如何实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这些反思和认识所体现出来的"‘弹性’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实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演化,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一五"计划完成前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他们高度关注并从实践层面探索如何实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这些反思和认识所体现出来的"‘弹性’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实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演化,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而且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勤俭建国,要节约每一分钱。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贫困落后、物资缺乏,社会上节约风气还是主流,节约观念也较深入人心。但在国家建设上,由于体制上的缺陷(实行计划经济,吃大锅饭)和思想上的误区(强调要算政治账),经济技术水平的低下以及经验不足,低效和浪费的事例还是很多的,只是发展规模尚小,影响还不是特别严重。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后,由于强调经济效益,特别是追逐…  相似文献   

11.
正无论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还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自由市场经济模式,都充分证明这样一个结论: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所谓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都是有缺陷的。经济运行不是只有"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也不是只有"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而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的作用,市场和政府  相似文献   

12.
叶子犀 《世纪桥》2010,(11):54-5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其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透露出马克思哲学中的自由精神。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法可上溯到黑格尔,但同时我们将黑格尔哲学定性为唯心主义,因而忽略了其哲学理论中的自由之维。实际上,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意识或绝对精神,并不是一个绝对抽象的、脱离人与社会的主体,而恰恰是社会的产物,是现实的自由的精神力量。而"以人为本"的自由理念与黑格尔哲学中的自由精神是有一致性的。本文将从理论上澄清黑格尔哲学中的自由内涵,以此加深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自由精神的理解和领悟,同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阐发这种自由理念的现实意义,让大学生真正地建立起科学的、以人为本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3.
文摘     
正张维为: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首先,西方主流话语对"自由、民主、人权"的解释,有意忽略于己不利的历史事实。"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源于西方的观念,只要不被滥用,都是好东西。中国人民过去反抗西方列强的欺辱,坚持的也包含这些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它们的内涵。这些观念今天已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中国走向富强的进程中,它们还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应该确立一个前提:这些观念作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解释权也属于各国人民,而绝非  相似文献   

14.
首先,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是信用缺失的历史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的资金、物资实行统收统配,完全排斥商业信用的存在;政府集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于一身,银行充当财政的"出纳员",银行信用被挤压到最低限度.虽然我国已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但由于传统体制及信用观念的惯性作用,不少国有、集体企业仍把从银行借款及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当作"国家资金"使用,政府部门仍热衷于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且都不愿或不必对借贷资金的偿还承担严肃的责任.而不少个体私营企业则竞相效仿,把套着银行贷款当作"发上财"、"吃野食".至于商业信用,一些企业更是抱着"不赖白不赖"的心态,公然或变相逃废欠款、欠货.  相似文献   

15.
哈耶克认为"分配公平"只有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大家庭"或"小社会"中存在;在市场经济中它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装",而且会导致计划经济的卷土重来,使全权社会成为可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是保障公民自由的唯一平等.哈耶克的法律公平观对于我们防止"分配公平"的陷阱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但其对"权利公平"的忽视,又是我们必须予以纠正的.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学者们对其给予了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围绕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脉络、内涵要义、基本特征、原则方法、理论对话、现实意义、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诸多有益成果,但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拓展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视域,丰富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内容,开启马克思与现代哲学、社会学理论家的比较对话,在"中国特色"中把握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时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是了解市场的优越性,以及计划经济不可行的原因。哈耶克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判是由否认笛卡尔式的理性建构主义,进而建立在知识分立原则之上,再从市场的两大优越性——生产的效率与与人的自由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批判对于我们优化市场环境有值得借鉴之处,但是对其凌驾于平等之上的自由存在偏颇之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高新民 《求是》2012,(20):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称其为"社会主义",是因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类型。称其为"中国特色",是因为:第一,当代中国政治生活赖以运转的经济社会基础既不同于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也不同于西方国家,这是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9.
在陈云研究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陈云经济思想基本上形成于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时期,主要内容是讲如何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我们现在已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加入了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陈云经济思想是否还有现实意义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回答应当是肯定的。的确,陈云同志是主张实行计划经济的,并且在晚年仍然坚持要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正是他,在我们党内最先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要有个体经营和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作为补充的构想,最先从理论上阐明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20.
在陈云研究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陈云经济思想基本上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主要内容是讲如何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我们现在已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加入了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在这种情况下,陈云经济思想是否还有现实意义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回答应当是肯定的。的确,陈云是主张实行计划经济的并且在晚年仍然坚持要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正是他,在我们党内最先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要有个体经营和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作为补充的构想,最先从理论上阐明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坚持“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