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3,(2):22-22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民政局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着力从健全救灾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开展减灾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水平,不断开创安丘民政救灾工作新局面。加强减灾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救助能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安丘市防灾减灾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灾害预警、灾情会商、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安丘市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精心编制市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网络体系。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县级,抽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3,(12):41-41
定安县位于海南省北部,地处南渡江中下游,自然灾害多发,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近年,为提高灾害救助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定安县切实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镇(农场)、村(居)委会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全县减灾宣传、灾害预警、灾情收集、灾后救助等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2,(13):23-24
吉林省地处亚欧大陆东北腹地,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暴雪、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减灾救灾任务艰巨繁重。近年来,吉林省积极适应新时期防灾减灾工作发展需要,努力加强灾害应急救助管理能力,提升减灾救灾工作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小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防灾减灾事业迅猛发展。近日,本刊记者就吉林省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等相关问题专访了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兰亚明。  相似文献   

5.
2012年,山西省先后遭受了洪涝、风雹、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给灾区群众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面对严重灾情,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减灾救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周密组织,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强了全省的减灾救灾能力,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较好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减灾救灾工作基本情况一、健全机制,加强减灾救灾体系建设1.修改完善预案和制定减灾规划。2012年,山西省相继组织开展了《山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及《山西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山西省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防备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减灾救灾能力逐步加强.但是,在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应对过程中,减灾救灾政策的执行实施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和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对理顺防灾减灾工作体制、促进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必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一次次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一次次协调安排救灾资金,一次次紧急调拨救灾物资,一次次组织开展灾害评估,都深深铭刻在每一个减灾救灾人的脑海里。回顾2013年,一系列重大决策,一组组温情数据,无不体现党和政府对民政减灾救灾事业的关怀,彰显我国民政事业的蓬勃发展;展望2014年,民政减灾救灾系统将深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时有序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为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徐娜 《中国减灾》2012,(19):24-27
青海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寒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所有困难和特点。切实加强减灾救灾工作,提高灾害应急救助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2,(15):63
日前,安徽省淮南市减灾救灾委结合实际,建立了"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由淮南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专项设立,其主要职责是受委托对全市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分析,研判灾害趋势,查核和科学评估灾情,对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供决策建议、意见、专业咨询以及技术支持。根据灾情从专家库抽列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灾情进行会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疆托克逊县民政局以县、乡(镇)、村(社区)应急救助预案为突破口,以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推进防灾减灾项目建设为抓手,提高应急救灾救助水平,做到有预案、有载体、有措施、有队伍,相互推动、互相促进. 逐步完善防灾减灾网络.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副组长,3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防灾减灾委员会和自然灾害救助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县防灾减灾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各乡(镇)、村(社区)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应急救灾网络,缩短急救半径和应急救灾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1.
2012年,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和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一、切实做好备灾工作一是会同市财政局抓好《重庆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指导区县出台本级贯彻文件,为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省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全省上下全力投入,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各级减灾委统一指挥职能地位不明确、综合协调能力不强,各部门单打独斗、条块分割,防灾减灾救灾资金投入不足,重灾后救助、轻灾前防范等问题仍然存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2):8-9
一次次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一次次协调安排救灾资金,一次)欠紧急调拨救灾物资,一次次组织开展灾害评估,都深深铭刻在每一个减灾救灾人的脑海里。回顾2013年,一系列重大决策,一组组温情数据,无不体现党和政府对民政减灾救灾事业的关怀,彰显我国民政事业的蓬勃发展;展望2014年,民政减灾救灾系统将深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时有序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为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徐娜 《中国减灾》2012,(15):27-30
湖北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全省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75%,自然灾害作为湖北省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近日,本刊记者就湖北省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等问题专访了湖北省民政厅厅长、省减灾委副主任谢松保。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态势的不断加剧,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各类自然灾害对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地形复杂,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致灾因素日益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的复杂性、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灾害社会学的视角,在全面调查近年来甘肃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科学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0):6-9
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较往年明显偏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民政救灾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灾害救助工作及时有序有力进行,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9月25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全国救灾物资储备调度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的开班式上,本刊记者就当前我国减灾救灾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等问题专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  相似文献   

17.
正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处大巴山脉与江汉平原交汇的长江西陵峡畔,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地区。近年来,夷陵区委区政府及民政部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构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标准化救助、市场化分担、常态化防灾、综合化减灾"新模式,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标准化救助提升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效率一是研究制定救助规范。2012年,夷陵区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夷陵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相似文献   

18.
徐娜 《中国减灾》2012,(8):26-30
湖北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自然灾害作为湖北省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推进湖北省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新形势下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结合实际,在创新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和救助原则灾害救助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灾民救助准备措施,使所有因自然灾害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和8·7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综合减灾救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