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开创的事业永存——纪念十月革命80周年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左凤荣1997年11月5日上午,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国际共运史学会在中央党校联合举行了“纪念十月革命80周年理论研讨会”,会议由江流同志主持,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思考浙江省委党校董建萍今年是十月革命八十周年。历史似乎给这个话题,给这个纪念日营造了深灰色的沉重氛围。在十月革命的故乡,镰刀斧头已经被三色旗所取代。俄罗斯共产党尚存,精神和气质已远非昔日形状,执政地位丧失。但是我们,包括全世界仍...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靳辉明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的一次伟大的创举。在人类历史上,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几乎都是通过革命而实现的。就像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革命的开端一样,十月革命在实践上开辟了...  相似文献   

4.
与斯大林结为伉俪 娜杰日达于1901年生于巴库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谢·阿里卢耶夫是一名钳工,很早便投身革命活动,并于1898年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母亲欧里加·叶甫根尼耶芙娜积极支持丈夫的事业,在十月革命前也成了布尔什维克党的一员.夫妻二人与列宁、季诺维也夫、加里宁、斯大林等布尔什维克领袖均非常熟悉,并在各方面为他们提供过帮助.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中央编译局刘淑春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自其发生之日起,即成为东西方政治家、历史学家关注和争论焦点。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国外关于十月革命的争论表现得尤为激烈,那么,国...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已走过了90个春秋,亲历十月革命战斗场面的目击者都逐渐离开了这个世界,很多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对十月革命也淡忘了,当代青年人的大多数则不了解什么是十月革命。约翰.里德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发表的《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真实记录、报导了十月革命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为后人留下了经久不衰的珍贵遗产,相信今天读来会更有味道、更有意义。约翰.里德是美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一名才华横溢、有高度责任心、又极端热情的记者;他品德高尚、爱憎分明,为了追求真理,为了亲身体验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什么是十月革命,为了向世…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此持何态度令世人关注。笔者认为,就总体而言,"继承和发展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应当或将会成为中国纪念十月革命百年活动的"基调"。这就是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今天对十月革命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8.
自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以来的百年间,国内学术界围绕这一焦点问题的争论持续不断,学术的争鸣推动了研究的深化,特别是在十月革命的历史合理性、革命性质、历史意义、内在精神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关于十月革命的基本问题、研究盲点、研究视域等方面还有深入挖掘和继续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记者:今年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以十月革命为起点,世界历史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新时代。但是,自苏东剧变后,出现了一股否定十月革命,更深层次说是否定十月革命道路的思潮,提出十月革命到底是伟大的创举还是历史的误会等问题。您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的?赵:我们所说的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在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劳动群众所进行的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在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了社…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左翼学者В.萨普雷金在俄罗斯《共产党人》杂志2005年第6期上发表题为《伟大的十月革命并非是全世界历史和文化中的暂时现象》的长文,针对俄罗斯国内外一部分人对十月革命的歪曲论断,如"十月革命根本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以列宁为首的一小撮恐怖分子非法夺权的政变","十月革命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偶然的历史事件";"革命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社会主义的实验已经被证明是空想的"等等,进行了批驳。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罗斯及其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过去十年,我国学术界围绕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历史意义、十月革命道路、苏联模式等问题展开研究,同时也进一步探索了十月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问题。国内学术界关于十月革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研究十月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沿着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继续思考和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读布哈林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是20世纪20-3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享有国际声望的、学识渊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1888年10月,布哈林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教师家庭,他青年时代就积极投入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斗争。18岁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1911年在国外流亡期间与列宁相识后结为亲密革命战友,并同列宁并肩作战,成为十月革命的重要领导人。十月革命后,曾任俄共(布)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主编、共产国际领导人等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是对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位伟人。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同时适应20世纪新的历史条件,在领导俄国社会变革的实践中,在反对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他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道路”就是列宁主义的实践和体现。他集理论家和…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在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革面前,如何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核心领导作用,这是关系新生政权盛衰成败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对此,列宁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在十月革命后六年多时间里,他从俄国实际出发,就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地位作用及自身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一)布尔什维克党掌握国家政权初期面临的是国内外敌人合力围攻的严峻形势,列宁把精力主要放在巩固政权,使之免于巴黎公社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要走俄国人的路,是指走十月革命总道路,这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工农大众,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生的革命政权并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不是指走十月革命具体道路。100年后再来认识和总结十月革命,要防止两种倾向,要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活动,是对十月革命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诸多因素和条件,与十月革命的流传文本、自己的思想基础、解读时的具体语境等密切联系着。从文本角度研究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对于认识李大钊早期思想演变过程,认识新文化运动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会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列宁作为世界伟人是同十月革命的胜利,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密切相关的。尽管列宁创建的国家制度在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消失,但列宁的历史伟绩,以及列宁一生中所展现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的。列宁之所以是一位世界伟人就在于他始终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了十月革命的历史选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正因为列宁在整个政治生活中始终把握住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才不拘泥于对历史发展陈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北方邻国,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难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19.
74年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一个由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丧钟敲响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期诞生了,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在这个意义上,十月革命这个日子,永远值得纪念,十月革命的光辉旗帜,也将永照人间。  相似文献   

20.
傅欣荣 《学理论》2013,(14):207-208
随着各国部分档案解密、各类研究材料增多,世界近代史的研究逐渐开始走向新的航线,譬如各大陆革命性事件的重新探究、单个国家在全球史中的角色,以及各国各地区共同创造全球史等新鲜而有价值的研究命题越来越多,这样的风气、思潮推动了以往"被定性事件"的新研究。对十月革命而言,在过去只是被看作政治史的一个点来考量,并未有研究将其置于全球史的大框架下,为此,应在简单梳理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的历史剪影的基础上,重新探讨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