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随着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相关房地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已经成为商品房买卖问题不断突出的诱因。目前,商品房买卖中的焦点问题是认购书的定金问题。处理这一问题应立足于现实,从学理上明确认购书中定金的性质,明晰定金在商品房买卖中存在的问题,并应倾向于对弱者的保护,逐步用法律规范去完善我国的商品房买卖。  相似文献   

2.
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产权登记杨健和,郭乃军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商品房买卖纠纷骤增,审判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产权登记在商品房买卖中的法律根据,法学界对此有很多争论,笔者就商品房买卖过程中产权登记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5月7日发布了最新的关于商品房买卖的司法解释,对商品房买卖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本文将主要从惩罚性赔偿在商品房买卖中适用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制度的完善三个方面对此问题作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商品房买卖纠纷骤增,此类纠纷法院如何处理?审判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产权登记在商品房买卖中的法律根据,法学界对此有很多争论,笔者就商品房买卖过程中产权登记的法律问题,作一真些粗浅的探讨。 一、商品房买卖的产生过程 商品房是房地产开发单位以盈利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3月24日通过《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商品房买卖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补偿和威慑的功能对于规范房地产市场、惩治恶意欺诈行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该制度在我国的房地产领域适用还不够成熟,仍存在很多争议,因此,本文研究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品房买卖中欺诈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住宅商品化政策的推行,购买商品房已经成为大多数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房地产交易尚不规范的今天,商品房买受人在买房中遭遇欺诈的情形时有发生。为了正确界定欺诈,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利,本文拟从商品房及欺诈的基础理论入手,分合同订立和合同履行两个阶段对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之构成要件、表现形式、法律效力及民事责任等问题予以分析。一、本文探讨的两个理论前提(一)商品房的概念及商品房买卖的界定在我国,商品房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住宅商品化”的口号后出现的。这一名词首先为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商品房销售面积,是商品房买卖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商品房买卖中,由于面积误差而引起的纠纷不断发生,并占有一定比例。所以,探讨商品房销售面积误差纠纷的处理十分必要,以便公正地审理这类案件,这在理论方面和审判实务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一、商  相似文献   

8.
牛睿 《经济与法》2001,(11):48-48
近些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福利分房已逐渐取消,购买商品房已成为人们解决住房,改善居住条件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全国各地情况来看,近年来因商品房买卖纠纷引发的投诉和诉讼案件明显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消费纠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甚至引发集团诉讼的案件也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房的销售环节。为了尽快完善房地产市场销售秩序,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杜绝与防范目前商品房销售中存在的种种违法行为,笔者认为现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程红红 《政法学刊》2004,21(6):49-51
在我国,认购书广泛存在于商品房买卖过程中,其问题层出不穷。为解决诸多问题,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实施相应的立法支持,完善相关制度;司法部门应向保护购房者利益倾斜;民间组织也应发挥其作用;房地产发展商应保持诚信,加速行业标准的形成;购房者须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房已成为居民住房的主要形式。商品房预售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最主要的商品房销售方式。本文将从商品房预售制度本身出发,阐明商品房买卖中消费者权益的具体内涵,剖析在商品房买卖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探讨如何完善在商品房预售中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由于其保险标的的特殊性,决定了最大诚信原则在商业医疗保险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最大诚信原则在商业医疗保险发展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略抒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在商法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构成上,虽然德国以对处分权的善意为主,日本以有价证券的善意取得为主。英国以公开市场原则为主,美国以禁反言原则为主,但是各国制度实质上殊途同归,均旨在维护商事交易动的安全。我国立法采取民商合一的模式,因欠缺对善意取得制度在商法上独特价值的理性认识,同时陷入了“商法化过度”与“商法化不足”的双重困境。我国宜从商法的角度,梳理和完善《物权法》、《合同法》、《票据法》、《海商法》及《信托法》的相关规则,从而保证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契合,并充分尊重商法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张丽施 《河北法学》2003,21(5):143-146
商品房预售中的按揭制度虽名为“按揭”,但不存在将所有权转移于债权人这一按揭最显著的特 征。在此制度下,期房作为物的价值难以体现。鉴于此,应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加以完善;其一,完 善商品房预售抵押贷款制度;其二,建立以转移所有权为标志的“真正”的商品房按揭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民事单行法中的诚信规定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诚信原则在我国主要民事单行法中的分布状况,分析诚信原则在对其有规定的6部民事单行法中的存在形态,论证在未规定这一原则的其他7部民事单行法中对其加以规定的必要,并分析主观诚信的客观化趋势。建议要么通过制定民法典统合民法中的诚信规定,要么通过整理各个民事单行法改变诚信原则设置不均衡的现状,并在术语上实现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魏琼 《河北法学》2007,25(7):158-162
希伯来法是西方法律文明和英美法的源头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希伯来的商业交易规范是以《圣经》为法律渊源,源自习惯法则和宗教信仰,由此倡导契约守信观念和诚实无欺的贸易规则.从摩西时期的《圣经·旧约》到犹太教法典编纂时期的《塔木德》,商业交易规范形成与发展折射出希伯来商法的演变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商法成长的最初概貌,因此对其做一细致的考证,在外国法律史研究上颇有补正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某中程度上可以说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在我国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法律信仰危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代传统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更有思想观念的影响.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法治社会将无法形成.  相似文献   

17.
政府诚信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担负着为社会提供秩序、安全与自由的重任。社会成员对于政府的依赖正逐步增强。在此背景下,政府是否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从事管理活动,能否为社会成员提供稳定的生活预期,便成为行政法学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文章对政府诚信的含义、引入公法的理由、建立的基础、意义及具体作用领域等问题进行了勾勒,对现代政府所遵循的诚信原则做出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善意是对虚假信息传递途径的不知情,它必然与行为相关联,与恶意存在非此即彼的互异关系。善意的判断与过失的判断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基于利益衡量,行为人的重大过失妨碍其善意的成立。由于善意认定方法的综合判断属性及对客观事实的适度超越性、认定结论的弹性化、非验证性以及很难直接以反证推翻的特征,决定了善意认定的法律判断属性。在具体认定过程中,反推技术是一种便捷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诚信建设是政府诚信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诚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公务员的非诚信行政理念、行为时而浮出水面。究其根源,既有文化上的和法治上的原因,也有个人人文素质上的原因。解决公务员的诚信建设问题,提高政府效能,要从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公务员选拔、考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及完善诚信信息监控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方桂荣  李超 《河北法学》2007,25(11):83-88
诚实信用原则被公认为"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现在私法和公法领域都出现了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现象.面对此现象,有的学者表示赞同,有的学者则提出了质疑.鉴于此,沿着历史的脉络,在分析诚实信用原则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论证现代诚实信用原则在法律领域中的扩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