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针对当前立法、司法现状,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提出在治安管理当场处罚程序中必须收集和运用 证据,这是治安处罚行为合法的要求,是当场处罚程序自身的要求,也有助于减少行政争议。治安当场处罚 程序中的证据除具有一般证据的特征外,还具有直接性、程序性和时效性特征。这是在研究和制订证据规则 时必须重视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从当场处罚程序性规定的不足和公安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承担举证责任两个方面 ,论述了将制作现场笔录纳入当场处罚程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罗鸣 《行政与法制》2003,(8):11-11,13
简易程序是指在特定场合下,行政执法人员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或即时处罚程序。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适用简易程序,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2)违法  相似文献   

4.
王全法 《学理论》2010,(13):115-1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根据法治的要求,国家机关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行为时,如果没有根据法律的规定收集证据,则在行政诉讼中就不能以这些非法收集的证据作为自己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我国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这些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没有完全排除等,因此我国关于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9)
民事庭审实质化的实现离不开制度保障的支撑,主要包括诉讼制度保障、审前制度保障、审判制度保障以及证据制度保障。具体地说,诉讼制度保障应当实行以审判为中心的民事诉讼制度。审前制度保障应当注重审前证据的保全和固定;加强和优化审前证据的调查和收集;强调审前对庭审的准备功能;重视审前程序和庭审程序的衔接。关于审判制度保障,应当遵循集中审理原则;贯彻直接言词原则;落实审判独立原则;改进裁判文书说理机制。关于证据制度保障,应当遵循证据裁判主义,证据调查应以庭审为中心,加强证人、鉴定人、专家辅助人出庭作证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证据中蕴含的案件事实信息的识别、收集和认定都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要突出案件事实信息的法律属性,必须强化控辩双方的对抗职能,同时,刑事案件的裁判者应着重审查控辩双方举示的证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审查从证据中识别和收集的案件事实信息是否真实,判断能否通过这些案件事实信息得出相应的证据事实,包括已有的证据事实是否足以认定案件待证事实等。  相似文献   

7.
证据保管链条制度伴随实物证据重要性的提升而日益重要。证据保管链条制度体现了证明责任的要求,其要求从证据的收集到呈现于法庭之上的各个环节都有完善的保管和记录,在实物证据存有争议时相关人员应当出庭作证。如此,证据保管链条制度直接保障着实物证据的同一性,有利于规范侦查人员对证据的收集、保管和鉴定等行为,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权利,也有利于事实认定者审查判断证据、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在目前的司法体制下,关于证据保管的规定实效较差,其功能的发挥受到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状况证据主要存在于犯罪现场中,包括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痕迹、尸体、伤体等有体物的存在状况、变动情况和相互关系,以及各种非静态实体的理化现象;犯罪现场中状况证据的法定形式包括物证、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及勘验检查笔录等。现场勘查中状况证据的收集应当遵循及时和注重保护原则、全面收集和重视关联性原则、主体与程序合法原则,有效收集途径包括现场实地勘验、现场访问和现场分析。除了在庭审过程中发挥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之外,状况证据还能在侦查阶段有效助推罪案侦破。具体而言,状况证据可以为固定和提取其他证据提供导航,为确定侦查方向提供帮助和服务于犯罪重建。  相似文献   

9.
师索 《学理论》2009,(12):162-162
自湖南、广东等治安形式严峻的省份挂出“飞车抢夺当场击毙”等打击犯罪的标语后,“当场击毙”就一直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场击毙违背了法律程序,严重侵犯了人权,是警察执法的暴力冲动,注定会被“击毙”。但笔者认为,当前对当场击毙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应当理性看待。  相似文献   

10.
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对于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是很重要的依据。在诉讼过程中,在收集、审查、运用证据时都得讲究经济效益,为了提高诉讼活动的效率,应当减少诉讼资源的耗费,在注重法律的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得考虑证据的经济价值,因此,要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完善和建立证据法学。  相似文献   

11.
张愈 《学理论》2010,(5):70-70,95
战场证据作为法律战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一直是交战双方争夺的核心。分析战场证据收集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通过广大官兵自主收集、成立专门的战场证据人才队伍收集、建立战场证据数据库收集、通过特殊情报和法律战人才收集、通过高科技技术收集等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强化辩护律师的侦查参与有利于弥补犯罪嫌疑人辩护能力的不足,促进取证行为的规范以及侦查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查明事实真相,从而实现对冤假错案的有效防范。近年来,我国关于辩护律师参与侦查的法律规定逐步完善,但是依然存在掣肘辩护权有效实现的因素。应当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辩护的适用范围,强化法律援助辩护的质量监管,发挥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的制度效用,实现侦查讯问时辩护律师的间接在场,明确辩护律师可以在侦查阶段收集证据材料,取消辩护律师收集被害方证据材料需经同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姚培中 《行政与法制》2002,(12):22-22,10
2002年5月23日1时许,某县交巡警大队执勤民警发现一驾驶员驾驶摩托车在机动车道内送行后驶入非机动车道。执勤民警即上前将车拦下,指出其刚才的违章行为,要求其出示驾驶证、行驶证等证件。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77条第1项的规定,决定给予罚款50元的处罚,出具了《公安交通管理当场处罚决定书》。  相似文献   

14.
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证据收集是国家监察机关办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中心环节。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证据产生于经济领域各种经济活动之中,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方式具有单一性、脆弱性以及隐蔽性等特征,在证据收集时要注意从“查”和“证”两个角度来进行思考,擅于运用调查思维,明确证据收集思路,遵守证据规则,并提高司法会计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15.
毕晓宇 《学理论》2013,(8):134-135,194
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民事证据收集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通过梳理日本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的改革背景、内容并对其评价,从中得出对我国证据收集制度改革的启示如下:完善开庭前准备程序;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包括明确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的手续;促使当事人积极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刑法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在适用方式与内容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司法实践中在对行贿犯罪人免于刑事处罚时较少采用非刑罚处罚措施,由此导致免于刑事处罚的行贿犯罪人实际上未受到任何处罚和教训。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对行贿罪免除处罚的范围,但基于查处与打击受贿犯罪的需要,司法实践中仍不可避免因"辩诉交易"而对行贿犯罪免除处罚。因此,为有效惩治与预防行贿犯罪进而有效遏制受贿犯罪,有必要对行贿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的适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与完善。对于行贿犯罪人能够产生预防犯罪作用的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建议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三种非刑罚处罚措施,无论在形式上抑或内容上,均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应当进行规范。此外,对行贿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的规范适用,还必须辅之以相对完备的基础制度,因此,应当夯实行贿犯罪非刑罚处罚的司法基础,完善信息及时披露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构建行贿单位强制性检察监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电子证据由于其隐蔽性和脆弱性等特征,使得其采集、提取、分析都面临不同于传统证据的挑战。应当遵循及时性原则、多备份原则、符合技术标准原则、比例原则,来进行电子证据的采集。同时,应当从可靠性和完整性两个角度审查电子证据的证明力,产生方式、保全方式、原始程度的不同,都会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侦查实践中,仍有一些侦查人员证据意识不强,具体表现有重言词证据轻现场取证,重破案结果轻处理结果,证据本身的收集、保管存在缺陷,证据之间缺乏关联性等。针对这种状况,侦查人员进一步提高证据意识势在必行,要转变传统的办案观念,树立正确的证据意识,要注重证据的合法性,要规范证据的收集与保管,要加强检察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19.
侦查破案论     
侦查破案概念应当从行为、认知、结果等3个角度进行界定。破案条件规定应当从侦查措施及 强制措施采取的合理性根据维度进行理解,即有关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只有在案件事实调查、证据收集以及 犯罪嫌疑人确定程度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时方可以采取。破案的思维方法包括经验方法和逻辑方法两类。 破案的行为方法主要包括巡逻发现、物证分析、重点排查、秘密侦查、诱惑侦查等5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得自行收集证据规则,是指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不得再行取证或不得擅自取证,否则在涉诉后其自行收集的证据将被认定为无效证据或瑕疵证据的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