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法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探索我国环境法治的路径,回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主题是文章关注的焦点。文章综合运用了比较、实证等研究方法,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究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路径,认为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必须全面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肖蓉  庄伟 《工会论坛》2005,11(6):98-99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法学理论追求的理想境界.本论文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二者和谐发展才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通过采取环境法治措施,真正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律的特征和性质决定了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要发挥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完善立法制度,改进立法工作;其次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再次就要加强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最后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物权法》规定的产权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规范与保护着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所有权,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不同所有权之间的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应有的法治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众参与立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而在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关系的诸多利益,主体的和谐共处乃是立法的理想目标,实现和谐立法一方面有赖于立法机关、立法者的民主精神,另一方面更在于公众的立法参与。我们应在公众参与立法实践与国家积极吸纳民意的良性互动中,努力推动我国公众立法参与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经由一条渐进和持续的"中国式发展道路"而得以和谐、有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现状入手,分析认为在立法上存有立法空白、配套立法迟缓等五大缺失,针对性地提出制定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填补环境保护法规空白、制定配套法规、修改有关法律等完善措施,并指出在完善立法中应注意突出自然规律、体现经济规律、体现“地球一体”的观点、学习先进制度和经验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青岛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青岛市环境现状及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的角度提出了完善青岛市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有位学者说过"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交响乐".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大交响乐演进过程中,当代青少年既是聆听者,也是演奏者.这是因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广大青少年发展的本质要求相一致.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谐社会的环境.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能让我们青少年有一个适宜生活的自然环境,也能让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有可持续利用的社会自然资源、美好的生活环境,拥有一个适宜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能让青少年拥有一个宽容支持、互助与共的社会生活环境;实现社会管理和谐,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的依法、有效作为,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依然相当严峻,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但环境问题的形势不容乐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京津冀地区全年大范围的空气质量恶化已经3年多了,环保部门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但至今没有明显改观,其复杂性在于各种生存发展问题、利益博弈、体制机制问题纠缠其中.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要实施,但一部法律的修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靠发展理念、整体法治环境的提高—和谐发展观、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执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环境资源法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期发表的5篇文章,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碳交易市场、农业污染侵权、环境刑罚沿革、环境执法、流域管理等5个主题.发表这组文章表达了本刊一直关注环境问题,支持环境法学研究,希望为我国的环境法治贡献一份力量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依然相当严峻,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但环境问题的形势不容乐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京津冀地区全年大范围的空气质量恶化已经3年多了,环保部门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但至今没有明显改观,其复杂性在于各种生存发展问题、利益博弈、体制机制问题纠缠其中.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要实施,但一部法律的修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靠发展理念、整体法治环境的提高—和谐发展观、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执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环境资源法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期发表的5篇文章,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碳交易市场、农业污染侵权、环境刑罚沿革、环境执法、流域管理等5个主题.发表这组文章表达了本刊一直关注环境问题,支持环境法学研究,希望为我国的环境法治贡献一份力量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野生动物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已初步建立完备,但是在野生动物传染疫病等方面仍然亟待重视.近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与环境健康风险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大挑战.如何有效地通过对野生动物立法进而维持其生物安全和人类的健康,是规避疫情蔓延传播风险的一个重要关键环节.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和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构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达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中存在干群环境法律意识淡薄,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等严重问题。完善新农村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途径有:一要树立环境法治理念,推动公民环境权入法规;二要构建农村环境法律体系;三要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环境刑法的立法理念是环境刑法基本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直接体现刑事法律的价值追求并决定环境刑法的学科属性。我国现有的环境刑法是基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影响下而建立的,这导致环境刑法在其体系构建、犯罪构成理论以及刑罚具体设置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现代环境伦理观要求环境刑法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环境刑法立法体系。因此,重新认识和选择我国环境刑法的立法理念和价值观,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下确立环境刑法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法理念,才能为我国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刑事法律保障体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环境立法几乎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 ,但我国的环境状况却呈逐步恶化的趋势。环境立法出现困境在于缺乏环境伦理的内部支持。环境伦理是环境法治的基础 ,是环境法治的内核 ,两者存有密切联系 ,凡是环境伦理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也必然是环境法律所禁止和制止的 ,凡是环境伦理所提倡和颂扬的行为 ,也必然是环境法律所支持和肯定的行为。环境伦理和环境法律在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状况时是不可缺少的两种手段 ,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同时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这是环境法走出困境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不断暴露,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损害各方环境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在于环境保护立法公众参与程度低,若要摆脱此困境,必须树立环境立法的民主与法治观念,拓宽环境立法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渠道.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的未来共同发展战略。我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我国虽然在环境资源方面立法基本建立了环境与资源法的法律体系,但是尚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因此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与资源及立法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修改我国《宪法》、《环境保护法》及有关环境与资源的法律、法规,制订统一《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税法》、《环境保护投资法》及《环境与资源教育法》,完善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体制。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良好的法治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和谐,而和谐的法治环境又会创造新的和谐。离开了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制定和实施物权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对于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引起人们环境伦理与环境法律的交互思考,也引发从传统环境伦理观的天人合一、人类中心主义和片面发展过渡到新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法律生态化突出生态本位的法律观念,强调代际公平与种际公平的价值取向,以保障环境权为重心,树立预防优先的立法倾向。环境法治包含了环境法律的体系,环境立法、司法、执法,以及环境法律救济和监督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环境税收法律制度作为重要的生态侵权救济实体制度,其以体现公平与正义基本精神的法的权利义务理论为理论基础.ssssss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因其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而具有直接管制、财政补贴、排污权交易、征收环境费等环境保护手段所无法具有的功效优势.我国现行的环境税费法律制度,因其缺乏专门系统的环境保护税,税收优惠措施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排污收费制度不尽合理等而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必须对其法治优化.优化我国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应在税收专款专用等环境税法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如下选择:完善环境税收措施;改革排污收费制度,有选择地实行费改税;开征环境保护税.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中始终受到"过分依赖政府主导"的错误思想指导,整个环境法律体系均突出表现出典型的"管理型法制"特点.这一现象如不能及时纠正,将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法治"轨道的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