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当很多城市正为“民工荒”而焦虑之时,不少农村地区也正面临着“争地风”的考验,近来,记者 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调研时发现,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三补一免”等支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大批农民工陆续返乡要田,由此引发的各种土地纠纷大幅上升,河南省邓州市市委书记刘朝瑞认为:“土地承包纠纷,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第一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积极探索县、乡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机制,让集“民情、民意、民声”于一体的人大代表成为化解基层群众矛盾的“消防员”,有效维护了基层稳定。自2008年以来,该镇人大代表成功化解土地、山林补偿、新农村建设等各类矛盾纠纷30多起。  相似文献   

3.
“上访第一镇”的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供东 《半月谈》2004,(21):26-29
地处海滨的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2002年前曾是山东“上访第一镇”,两年后的今天,这个镇成为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重复上访的信访三无镇,记者近日在调研中发现,他们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谭玉和 《当代广西》2007,(20):44-44
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进一步调整,社会矛盾增多,特别是项目建设引发的征地拆迁问题、土地矿产等资源配置中引发的权属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与“三大纠纷”相互交织引发的农村群体性矛盾以及弱势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现。如何在快速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不愿打官司,直接去上访,甚至“告御状”。中国特色的上访问题,多年来始终牵扯着地方各级政府的神经。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式启动。两万多名干部抛却机关作风,变接待“上访”为放下架子“下访”,主动出现在了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以全新的方式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同时,探索出了一套干部下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维稳长效机制的建立,使昔日热闹的信访接待大厅变得门可罗雀,更多的社会矛盾在进入信访通道之前得以化解。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年,许多地方都蕾经进行过通过信访制度本身的改革来解决“上访”问题的尝试,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现实的语境下,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化解上访“矛盾”方面的探索,或许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山东省即墨市10年来欠发教师工资1007万元,拖欠农民土地补偿费4000万元,涉及上万户家庭,由此而引发集体上访等现象。调整后的市委、市政府班子上任后,以“抠”费用为突破口,实行“六个卡住”,即卡住非生产性基建项目;卡住预算外资金;卡住出国考察;卡住购置公车和公车私用;卡住公款吃  相似文献   

7.
许宋汤 《当代广西》2009,(12):46-46
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许多因土地权属、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何妥善化解这些矛盾纠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不容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胡良波 《创造》2012,(8):48-49
2008年至2009年是普洱市信访及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多事之秋。江城县移民因土地和生存问题上访事件、交运集团江城分公司职工越级上访、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引发的各类权属纠纷、曲水乡农民与云胶江城分公司土地纠纷等5000余件矛盾纠纷和上访件纷至而来。经过3年多的努力,2011年下降到325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形成了一整套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苏晓洲  陈澎 《半月谈》2004,(19):2-74
最近,湖南省一些地方连续出现梅花鹿养殖户到政府上访、静坐事件,引发事件的缘由是:一些打着“科技兴农”旗号的企业,以“零风险、高回报”为诱饵,以高于市场价4至5倍的价格兜售梅花鹿仔,将养殖户数千万元资金圈入囊中后,这些企业就撕毁合同,不少农民被坑害得血本无归,据了解,湖北、福建、贵州等地农村也发生了类似事件。  相似文献   

10.
黎安源 《当代广西》2008,(24):46-47
贺州市八步区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所辖的13个乡镇与1个街道办事处中,就有8个乡镇与湖南、广东两省毗邻。交界毗邻乡镇、村屯,因山林、土地、水利、矿产、民族等问题常引发矛盾纠纷。为妥善处理边界之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2005年,八步区开始在灵峰镇进行“省际党建”试点工作,2006年推广到八步区所有省际、县(区)际、乡镇际、村屯际等周边地区,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近期,河南一些地方的“非正常上访训诫教育中心”、陕西固县的“法制培训班”等相继被曝光,引发社会哗然。这些场所虽然名目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非法限制部分上访民众的人身自由,甚至对其进行野蛮凌辱,因而被舆论斥为“新型劳教所”或黑监狱。  相似文献   

12.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08,24(1):22-24
农村因土地征收、耕地转包引发的纠纷,不仅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而且已成为乡村治理的一大难题。针对错综复杂的农村土地纠纷,必须构建可行的纠纷解决机制,具体的对策就是在完善诉讼与调解制度的基础上,让诉讼与调解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这是解决当前乡村社会治理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根本。当前,农村土地纠纷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屯昌县为例,近年来土地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05和2006年全县土地纠纷分别为259、270、291宗,分别同比上升 访也大幅度上升,占信访总数比例近五成,并引发了相当数量的治安刑事案件。因此,如何妥善解决土地纠纷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沂南县葛沟乡复员军人王纪增,为自己评残问题上访了14年,民政局一直没满足他的要求,他自己一直不服气,成为一个老大难.最近他不上访了而是到县人民法院状告民政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王纪增1948年10月参10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某部格炮营三连任准尉副排长1956年4月,在舟山群岛国防施工中右眼受伤,曾在部队医院进行了治疗,因不适宜部队工作,于1959年5月复员回原籍。1978年12月,他向民政局反映,与阳县本部队敷伤的,地方应当给予评残,并到原部因索取了伤情证明材料交给了县民政局。1979年11月,县民政局通知他到指定的医院…  相似文献   

15.
陈先发  包永辉 《半月谈》2003,(11):34-36
记者最近到苏、皖、豫等省农村调查时发现,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依法、自愿、有偿进行,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基层组织越俎代庖,操按土地流转,有的甚至动用警力,威逼农民就范。在一些地方,土地纠纷已取代农民负担问题,成为农村群体事件的主要“导火索”。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多种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各类越级上访现象也不断增多。这是新时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襄阳区伙牌镇结合“三  相似文献   

17.
蒋芳  朱国亮 《半月谈》2020,(3):51-52
春节前后,基层信访部门压力很大。东部某市公务员崔振(化名)在当地信访局挂职满1年,他面对的各种纠纷中很大一部分源拆迁问题。“安居、就业、安置房等农村拆迁后遗症屡次成为引发上访的风险点。陈年旧账越算越厚,补偿诉求逐年加码,眼看小问题累积成老问题,膨胀成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阳县是农业大县,60多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约190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一个时期以来,全县农村由土地问题引发的纠纷日趋增多,一度成为人民群众议论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难点。鉴于此,县人大常委会去年下半年专门组织调研组,深入19个乡镇实地调查了解,初步理清了全县农村由土地承包问题引发的纠纷情况。  相似文献   

19.
郭建平 《人大研究》2004,(12):52-52
安西县人大常委会郭建平撰文说 ,当前人大信访工作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信访总量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集体上访、群体上访比较突出。二是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突出 ,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无序开荒移民、农林场站改革和职工安置、土地纠纷、工程欠款等方面 ,成为群众来信来访的焦点。三是上访人员过激言行增多 ,不少群众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态上访 ,头脑不够冷静 ,情绪比较激动 ,言语比较偏激 ,出现上访群众不听劝阻、围堵机关大门、谩骂信访接待人员、破坏办公设施等过激现象 ,影响了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四是信访办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省因土地纠纷引起的群众上访及群众械斗事件不断发生.土地纠纷案件牵扯了各级党政领导的不少精力,妨碍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了全省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土地纠纷大多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涉及到政府、部门、村委及群众的利益,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如何从总体上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加强对土地纠纷的处理,努力减少土地纠纷,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地纠纷是土地权属争议纠纷和因土地问题诱发的经济纠纷.土地权属争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属于行政区划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