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乡村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永久 《探索》2013,(1):161-165
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革命的推动,国家与社会开始分离,即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来自于社会;国家与社会的一体化包括国家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日益异化为控制社会的力量;从最终意义上说,国家终将回归社会,实现与社会的统一.“国家-社会”分析范式为研究我国新时期乡村治理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分析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人口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的统一.在欧洲乃至全球,德国是城镇化发展最为均衡的国家之一.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德国既基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现实情况,又着眼于国家未来长期发展,创造性地开拓出一条守护传统与求新发展协调统一、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崛起紧密结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08,(6):61-61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地下党和革命党的身份存在。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历史性任务,把中国共产党同民间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阎东在《党史研究与教学》上撰文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型领导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重新组织化的领导力量之一,民间组织成为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5,(11)
国家治理是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个人合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国家和社会通过制度化的、持续的互动合作过程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从国家治理理论的发展进路来看,存在社会中心主义与国家中心主义两种范式之争。通过比较政府与社会在国家治理不同层面公共事务的作用机制与功能发挥,治理有效性是衡量国家治理系统的运行是否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是否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科学标准。基于治理有效性的现实考量,国家治理结构应该从单一型模式走向复合型模式,在此意义上,精英治理与参与式治理的有机统一、善政与善治的有机统一成为治理有效性视域下国家治理复合结构的合理选择。沿着治理有效性视域下国家治理复合结构的基本理路,国家治理的功能定位主要展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发挥政府"元治理"的角色与功能;另一方面,在基层社会自治上发挥社会自主性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理想的政治秩序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政治秩序的有序运行,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稳定。然而,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创伤,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秩序的运行与维持。鉴于此,笔者借以政治学的理论来对"东突"恐怖主义分裂势力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揭示"疆独"的本质,并尝试提出社会变革时期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秩序的有序运行与维持的主要路径,以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人们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只讲对立、不讲统一,只讲区别、不讲联系,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产生上述观点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其中之一就是把资本主义所处的商品经济形态和所有制形态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社会的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也是可以超越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并没有如同马恩原来所设想的那样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里首先取得成功,而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了胜利,这就增加了这些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紧迫性。从目前看,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与此相适应,在分配制度上则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方式。然而事实上,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均实行严格的等级工资制度,工资等级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职工定级升级以及工资调整均按国家统一规定进行。很显然,这个时期按劳分配原则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得到真正体现,并且这种严重的平均主义分配倾向压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降低了劳动生产率,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基层秩序重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中国共产党基于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双重目标,以自身的基层组织嵌入为主要手段,在不同时期对于基层秩序重构、基层政权建设、基层社会管理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对于中国基层治理的现代变迁,中国共产党既是全国统一的指导者,又是地方具体的推动者。作为指导者,  相似文献   

9.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离不开彼此的交往与合作,这一社会生活中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总要结成一定形式的共同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社会联系的扩大,血缘关系的落部为地域关系的民族这一新的共同体所取代。民族一经产生,既扩大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与接触,又因为民族毕竟是基于不同特征而形成,因而他们在交往与接触中必然伴随着差异、矛盾乃至冲突。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受制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安排。尽管民族间的差异、矛盾将同民族的存在而长期存在,但其实质和解决、处理的途径却因社会性质、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异。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目前  相似文献   

10.
谢维营  张晓华 《求实》2004,3(10):68-71
与资产阶级御用文人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相反 ,我国的理论家是把国家问题简单化、绝对化 ,从而走向了形而上学。从辩证的观点看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其中主要可以分为政治管理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文化管理职能。正像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样 ,国家的职能也是变化发展的 ,国家的运行过程可以分为常态时期和危机时期。在常态时期 ,国家的最重要职能是建设 ;在危机时期 ,国家的最重要职能是防卫。辩证理解国家职能 ,有利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9,(2)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为我国古代社会奠定了一个统一和多民族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很多思想家对秦汉时期思想都有所研究,本文简要梳理秦汉时期的文化思想的两个代表人物,以期对中国现代的国家治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新的科学分析判断,找准了推动我国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新动力。一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力地证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严重地阻碍了各国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这样的形势,决定了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分裂和统一的矛盾。在这个时候,只有统一中国才能促进历史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3.
对于权力腐败涵义的界定,一般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当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时期,权力腐败是现代社会各种矛盾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为什么权力腐败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更为严重呢?是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还是现代化开创了新的财源和权力渠道为权力腐败提供了特殊条件?我认为,我国权力腐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一)权力缺少监督与制约是…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是任何国家基本要素的组成部分,对国家治理与治理现代化极具先行效应、整合效应与导向效应。当下中国,以"趋利型""传统型""西方渗透型"形态出现的社会价值取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巨大阻力。整合当下多元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统帅地位,批判与维护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衡量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发展水平,只有从综合国力的角度去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那么什么是综合国力呢?综合国力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美国官方把国力的构成归纳为政治、经济、军事、心理四大要素;法国学者认为国力由领土面积,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资源力,社会集体行动能力三大要素构成。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综合。其基本构成要素是生存力、发展力和协同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全面进入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加速转型期。根据各国发展所提供的经验看,这一时期属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也表明,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以此来对照,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很显然,“和谐社会”理念就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提出来的。一、社会加速转型期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问题理想、信念日趋淡化,现代农民观没有形成。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容易出现空档和断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已逐步破除,但现代新型农民意识还没普遍形成,思想观念没有超越狭隘小农意识的局限。主要表现为:一是集体主义没有成为农民价值取向的主导。价值观的变化,使乡村社会失去权威的规范统一的价值观念体系,许多村民缺乏一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所认同、所需要的价值观,对国家和乡村社会发展态度  相似文献   

18.
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有着重要时代价值。"中国梦"围绕"中国命运"和"中国道路"形成价值共识,有助于消弭价值冲突,凝聚发展共识,激活改革发展的动力;人民本位的"中国梦"是"个人梦"与"国家梦"的统一,有助于增进公民认同,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梦"具有全球意义,探索出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惠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从少年中国学会中分化出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思想派别。从此之后,二者围绕国家认同和阶级认同问题,展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激烈论战。实际上,以国家至上而著称的醒狮派国家主义,是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在部分群体身上所激起的情感和理论反应,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是其基本诉求;而以无产阶级的阶级认同和阶级解放为目的的共产主义,则是占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底层群体在社会结构瓦解时期的自然诉求。二者各执一端,分别强调了外竞与内竞之必要性,都没有把外竞与内竞统一于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学角度看,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水平和社会控制能力;治国的根本在于“治人“,在于通过道德调控,使国民成为具有自觉道德规范意识的文明人;道德约束是社会运行的有效控制力;道德缺失,必然导致国家控制力的减弱;道德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自我的内在文化力,是社会进步的公共财富;德法并举是社会进步的整合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构成了完备的治国体系;在社会管理系统中,法治与德治的差别在于,一个是外在立法,一个是内在立法.两大规范体系的统一,共同实现对社会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